厲害了,岷江先民!聚落選址錯開3條斷裂帶,並驚現南海海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記者24日獲悉,自2000年開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茂縣羌族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在岷江上游地區調查發現了上百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基本明晰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內涵,建立初步的文化發展演變序列。

其中,營盤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納入全國大遺址保護名單。

營盤山石棺葬墓地。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營盤山遺址考古現場領隊陳劍介紹,2017年11月1日到11月16日是聯合考古隊第六次對岷江上游地區進行考古調查。

營盤山遺址,位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鳳儀鎮,地處岷江東南岸的三級階地上,距今約5300年至4600年,是一處自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代的文化遺址。

同時,該遺址也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區發現的地方文化類型遺址中,面積最大、考古工作規模最大、發現遺存最豐富的遺址,是江源文明及古蜀文明發源地的核心所在。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距離茂縣不遠的營盤山遺址基本完好無損,僅北端邊坡上有局部區域出現輕微滑坡。

「我們不得不讚嘆,岷江上游史前先民選擇定居地的慎重和科學性。

」陳劍說,包括營盤山、波西、姜維城、下關子等龍門山地區的重要史前遺址,均錯開了3條斷裂帶。

同時,營盤山遺址的先民還對川西黃土加以利用,除了生產陶器,還用來生產粟這一北方旱作植物。

此外,營盤山遺址還出土了不少果核殘塊,有桃樹、梅子樹、杏樹的種子,足以說明早在四五千年前,這一帶水果飄香。

營盤山石棺葬出土陶器。

本次調查勘探中,營盤山12座石棺葬共出土陶、青銅器130多件,隨葬陶器分為實用器和冥器兩類。

實用器包括雙耳罐、單耳罐、罐、豆,冥器有長頸小罐、小杯,且大多成對。

還有,銅泡、銅牌飾、陶紡輪等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部分單耳罐中,發現有羊骨、白石塊。

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蹟中出土陶、石器等,陶器從陶質陶色來看, 以夾砂褐陶、 泥質褐陶、 夾砂灰陶、泥質灰陶為主。

夾砂陶器多夾粗大的片岩顆粒和白色石英砂顆粒 ,紋飾以繩紋和附加堆紋最多。

彩陶多為紅陶黑彩,數量較少。

石器包括打制的砍砸器、石杵、石球和磨製的穿孔石刀、石鑿等。

本次考古發掘,還發現3座成組分布、保存較好的大型石棺葬,出土陶器、青銅器上百件,有2座帶有2道頭廂,1座帶有3道頭廂。

所謂「頭廂」,是隱藏於石棺頭部位置的「收納盒」,存放著隨葬品。

專家介紹,目前看來,等級越高的墓葬,頭廂越多。

這是營盤山石棺葬墓地首次發現帶有3道頭廂的石棺葬,也是岷江上游地區繼牟托一號墓之後考古發現的第二座帶有3道頭廂的石棺葬,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在此次考古發掘中,除河蚌等穿孔文物,還有一枚來自南海的海貝。

數千年前,海貝如何來到蜀地?這給考古工作者留下了謎團。

考古工作者正在整理出土文物。

文:本報記者 付鑫鑫

圖: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編輯製作:付鑫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孫家城遺址

史前古城——孫家城遺址前 言孫家城遺址位於縣境西北部的馬廟鎮,處於桐、懷、潛三縣(市)結合部。地處薛家崗文化分布區域的北緣。遺址東、南、西部均被土城所圍,北臨大沙河,大沙河自西向東穿過,並沖毀了...

合肥肥東發現6000年史前文明

作者:鄭靜合肥市肥東縣店埠鎮南院日前發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現場出土發現了較完整的玉器、陶器、骨器和石器300多件,並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標本,還發現了居住的房坑、灶坑、灰坑和灰溝...

考古揭秘——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距離現在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因其歷史時期實在遙遠,故現代人大多不了解這一文化,不過了解這一文化對於加深人們對於歷史文化的了解,和陶冶人們的審美是有很大幫助的,就算不談這些虛的東西,起碼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