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已有古人類居住,與河姆渡同時代,漢中文化標誌李家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西鄉縣城西南2公里的城關鎮和平村牧馬河南岸的第一個台地處,有漢中境內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被命名為「李家村文化」。

命名的時代較為久遠,在55年前的1962年中國考古第一次年會上,漢中市西鄉縣李家村文化遺址被正式命名為「李家村文化」遺址。

「李家村文化」遺址主要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2006年5月25日,李家村遺址作為新石器時代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河姆渡遺址是中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於1973年,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該遺址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地域特色,主要表現為:已經開始栽培水稻,從事以稻作為主的農業經濟活動;為適應潮濕環境,防止野獸侵擾,住房採用木結構干欄式,並運用榫卯木作技術;駕馭舟楫、活動範圍從陸上拓展至水上等。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利用大量珍貴的文物,展示了河姆渡文化的豐富內涵。

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標誌式的時代,源於這個遺址出土的古代器物。

而這些器物的出土則直接來源於1958年本地農民進行農耕時,一不小心,發現了這個驚人的寶藏。

寶藏里的寶物主要是以磨製石器為主,也有很多的打制石器。


據出土的文物分析,磨製石器主要是石斧、石錛、石鏟等,而打制石器主要為削刮之器。

還有些具有新石器時代典型的三足器。

也出土了很多的陶器,出土陶器以泥質內黑外紅(橘紅)陶、夾砂灰白陶為主,其次為泥質深灰陶、灰陶、紅陶及夾砂紅陶。

紋飾多見線紋、繩紋,還有附加堆紋、剔刺紋,未見彩陶。

此外,還發掘出墓葬區一處,瓮罐葬兩個,房屋遺址一處,柱洞數個。

屋為園形,門各南開,屋後背水,室內地面夯燒堅固,室中有燒陶之窯跡,室外有殘陶窯坑和灰坑,並有鹿角、獸骨等。

具有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特徵。

曾被認為是探索仰韶文化來源的線索之一。

這些遺址經過考證,距今約7000年以上,屬繁榮的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屬新石器時代早期。

這裡,是介於長江黃河之間,李家村文化是聯繫黃河、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早期文化的紐帶。

不曾想,在大江大河文化之間的漢江之濱,有了原始人類居住生活的痕跡,成為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的重要標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揭秘——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距離現在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因其歷史時期實在遙遠,故現代人大多不了解這一文化,不過了解這一文化對於加深人們對於歷史文化的了解,和陶冶人們的審美是有很大幫助的,就算不談這些虛的東西,起碼吹起...

神德宮文化遺址

神德宮文化遺址位於九龍山西側的一塊台地上。遺址發現時高出河床約10米,呈梯形狀,總面積6.4萬平方米。遺址依崖傍水、北高南低、文化層深淺不一,最深約7米。南部為燒陶區,北部為居住區,西部為墓葬...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孫家城遺址

史前古城——孫家城遺址前 言孫家城遺址位於縣境西北部的馬廟鎮,處於桐、懷、潛三縣(市)結合部。地處薛家崗文化分布區域的北緣。遺址東、南、西部均被土城所圍,北臨大沙河,大沙河自西向東穿過,並沖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