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肥東發現6000年史前文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鄭靜
合肥市肥東縣店埠鎮南院日前發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現場出土發現了較完整的玉器、陶器、骨器和石器300多件,並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標本,還發現了居住的房坑、灶坑、灰坑和灰溝等遺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已經完成搶救性的考古發掘。
肥東南院遺址和出土的文物將對研究新時期時代人類的生產生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證明了江淮文明的連續性。
據肥東縣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處遺址肥東縣文物管理所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就發現了,肥東縣文物管理所當時曾在南院村地表採集到鬲足、繩紋陶片等遺物,推斷南院遺址為一處商周時期古遺址。
考古發掘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肥東縣文物管理所配合,對南院遺址外圍漢代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從出土的陶器可以看出,該遺址距今約6000年左右,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文化。
」
現場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領隊介紹說,由於此處的遺址在幾千年的社會發展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對於此次的搶救性發掘,當地政府給予了充分的支持。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領隊介紹說,此次發現的肥東店埠南院遺址共有四萬平方米,發現了新石器時期一些古人生產、生活遺留下的遺蹟和遺物,遺蹟現象有新石器時期古人居住的房址和古人丟棄垃圾的灰坑,燒制陶器的陶窯和古人生火做飯的灶坑等。
遺物主要以陶器和石器為主,也出土了石制的生產工具,主要有石斧、石燈、石磨盤和石墨棒等等。
此外,現場還發現了西漢時期的墓葬9座。
在出土的遺物中,陶器以夾砂紅色陶、紅陶為主,陶面有少量的堆紋、劃紋、刺點紋、指紋等,器形有缽、豆、盂、陶塑等。
出土的這些陶器多數是碎片,不過目前已經拼接完成十多件陶器,「拼接完成的陶器有陶缽、陶碗、陶盆、陶豆和陶盂。
」
出土的石器多是生產工具,有石斧、石錛、石磨、石盤和石棒,「其中有一件石器比較特殊,查詢資料得知叫箭杆整直器,有直直的凹槽,是古代人用樹枝做箭之前將樹枝放在這個箭杆整直器中,讓樹枝成型的一種石器。
」
還出土了唯一的一件玉環。
在新石器時代,玉環還是比較常見的,一般被認為是當時的人們所佩戴的一種裝飾物。
在發現的遺蹟中,發現了一些小型哺乳動物的骨骼、殘碎的蚌殼、房址、灶坑、灰坑、灰溝等,「這是當時人類生產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
」
除了此次發現並進行搶救性發掘的南院遺址之外,肥東縣之前也發現了多處古代遺址,如:位於肥東的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的大溫遺址,發掘出土了西周時期的陶片,包括罐、豆、盆、鬲和蚌刀等。
如:位於石塘鎮的大陳墩遺址,發掘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遺物,有陶片和石錛,陶片多為夾砂紅陶,素麵較多,器型有鼎足,商周遺物有陶片,以夾砂和泥制紅、灰陶為主,另有印紋硬陶,紋飾有繩紋、葉脈紋,器型有鬲足、罐等。
再如:位於包公鎮的大城頭遺址,採集的遺物有陶片、蚌刀、石斧。
新石器時代陶片多為夾砂紅陶,器型有鼎足;商周陶片多為夾砂紅陶、黑陶,器型有鬲足、罐等。
再如:位於石塘鎮的龍城遺址,龍城遺址為漢代的墓葬群,在墓葬群下面就有周朝的文化層。
為何在肥東縣境內會發現如此之多的商周時期甚至早至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呢?安徽省文物考古的專家也向記者介紹說,肥東縣南部靠近巢湖,北部靠近淮河流域,由於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多以捕魚、捕獵為主,也要選擇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聚居,所以肥東縣會發現較多的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代的遺址。
通過此次南院遺址以及之前在肥東境內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和商周遺址,可以有力地證明,在肥東以及合肥周邊地區,早在史前時代就已經出現人類文明,合肥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非常適宜人類居住、生活和勞動。
肥東發現6000年前史前文明 位於店埠鎮南院村
合肥市肥東縣店埠鎮南院發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現場出土發現了較完整的玉器、陶器、骨器和石器300多件,並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標本,還發現了居住的房坑、灶坑、灰坑和灰溝等遺蹟。目前,...
肥東大溫遺址發現西周時期文化層 距今近3000年歷史
摘要:肥東縣大溫遺址搶救性挖掘現場發現西周文化層,距今有近3000年的歷史。「通過現場發掘出土的陶片來判斷,是西周時期人類生產、生活留下的遺存,距今有近3000年的歷史。」 通過此次肥東大溫遺址...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孫家城遺址
史前古城——孫家城遺址前 言孫家城遺址位於縣境西北部的馬廟鎮,處於桐、懷、潛三縣(市)結合部。地處薛家崗文化分布區域的北緣。遺址東、南、西部均被土城所圍,北臨大沙河,大沙河自西向東穿過,並沖毀了...
肥東村民清淤河塘竟清出千年古墓!青瓷鎮墓獸出土
刀形墓穴,墓葬中清晰可見的銘文,完整的青瓷鎮墓獸……10月8日上午,肥東縣楊店鄉一位村民在給河塘清淤時發現古墓遺蹟。10日上午,肥東縣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在現場初步判斷,這是一座東漢末年前後富豪的...
常德兩遺址位列2016年度省內重大考古發現
尚一網訊( 劉凌)日前召開的湖南考古匯報會上,列數了湖南2016年搶救性發掘、主動性發掘以及援外、援藏考古工作方面的亮點,其中我市澧縣孫家崗遺址和西洞庭管理區唐林遺址成為這一年重要的考古發現。 ...
厲害了,岷江先民!聚落選址錯開3條斷裂帶,並驚現南海海貝
記者24日獲悉,自2000年開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茂縣羌族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在岷江上游地區調查發現了上百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基本明晰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內涵,建立...
「川滇通道」歷史上溯至4600年前
記者昨天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新發現的四川鹽源皈家堡遺址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填補了鹽源盆地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空白。這些遺蹟的出土,將川西南地區歷史上溯到距今至少4600年。「這是目前川西南地...
河南舞陽發現新石器時代稻田類遺址
10月11日,多名國內文物考古及歷史學方面的專家、教授來到舞陽縣張王莊遺址進行考察。此前在此發現的稻田遺址是中原或者北方地區的首次發現,對於探討中原地區早期農業形態及黃淮旱稻混作區稻田的形態結構...
巴丹吉林沙漠出土4500年前彩陶罐
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院、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學院、四川考古研究院、阿拉善右旗文物管理所7個單位11位專家、學者、教授組成的巴丹吉林沙漠文物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