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民鋤地刨出鳥形陶器,當做餵雞器皿,如今成國家級重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華歷史悠久,對於有歷史人文價值的遺址、文物保護,一直是考古界遵循的原則。

眾多珍貴的文物其實都發現於民間,隨著歲月更迭漸漸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陝西省華縣內的一個村莊,老農殷思義正在村東頭的田地里鋤地,勞動過程中,突然感覺手中一震,發現地底下好像有東西。

出於好奇,殷思義將周圍的虛土扒開,發現了一個頗大的陶器罐子,看起來如同一隻鳥,十分精緻。

淳樸的殷思義並未意識到自己撿到了寶貝,將這個陶器罐子帶回了家,看著它長得像只鳥,就將它當作了餵養家禽的器皿,放置到了雞圈裡。

直到一年後,我國考古工作者在農民殷思義家附近考察出有仰韶文化遺址,殷思義見到考古隊每天都在考古研究,想起了放置在雞圈中的罐子,意識到可能和考古隊從事的研究有關,就找到了考古工作者,將這個罐子交到了考古隊里。

考古專家見到這件鳥形陶器十分驚喜,直言是難得一見的稀世國寶。

此陶器確定為新石器時代作品,通高約35.8厘米,以雄鷹為原型製造,鷹腿與尾部形成平穩構架,雖然有誇張的塑形意識,卻表現地別具一格、獨有神韻,是同時期極為罕見的國寶級藝術品,讓人難以想像是五千多年前的古人創作的。

而且在新時期時代這一歷史時期,這件鳥形陶器的造型僅此唯一,確實十分稀有。

後來它被相關專家命名為陶鷹鼎,作為華夏祖先的智慧結晶,將它放置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珍藏,讓每一個參觀的人都驚嘆不已。

而殷思義發現國寶主動上交的高尚品質,也令人十分欽佩。

你對此有什麼想說的?請到評論區留言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安特生與仰韶文化

歷史沒有真相,可是在國寶文物上,記錄著真實的歷史;歷史無法穿越,可是在國寶單位中,遺存著鮮活的歷史參觀名勝古蹟;憑弔懷古,即為巡禮發現文化藝術價值,悟道人生哲理,就是尋理……感謝您閱讀「博物館看...

「華州文物」國寶中的國寶:華州陶鷹鼎

當今大家見到的鼎基本都是銅鼎,也就是說是金屬做成的。然而,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珍藏的無數國寶級文物中,其中有一件出土文物是來自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的陶鷹鼎。陶鷹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