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挖出的明代太監墓,裡面發現一樣東西,讓考古專家很激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1年12月,江蘇省公布了第七批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古墓葬」類,有一處位於南京江寧祖堂山的明代太監墓——洪保墓。


熟悉的人都知道,洪保墓是2010年6月發現的,僅僅發現了一年半後,就榮升為「省保」,由此可見,此墓的價值非同一般。

洪保墓發現地附近的地形地勢。

時間推回到整整六年前——2010年的6月26日,南京市社會福利院在江寧祖堂山南麓施工中,突然發現了一座古墓。

南京市博物館、江寧區博物館聞訊後,迅速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這座古墓進行考古發掘。

頂著烈日炎炎,發掘工作持續進行。

考古專家發現,這是一座大型磚室墓,全長8.2米,寬4.1米,高3.5米,平面呈「呂」字形,由封門牆、門道、木門、前室、前後室之間過道、石門、後室及擋土牆組成。

後室有棺床、壁龕,棺槨和屍骨已經爛光,只剩幾枚棺釘。

俗話說「十墓盜賊」,這座墓也沒有倖免,後室頂部有一盜洞,內部發現了塑料袋,顯示不遠的之前,已經有「摸金校尉」光顧過。

另外,由於施工,後室局部券頂以及後室部分磚牆遭到了施工機械破壞。

考古發掘中的洪保墓。

洪保墓墓門打開之前。

打開封閉的墓門。

萬幸的是,考古專家在封門牆上部,發現了一合「壽藏銘」。

所謂「壽藏銘」,就是死者生前託人就做好的墓誌,上面記錄了死者的姓名、身份和生平。

能夠在一座古墓中找到墓誌或者壽藏銘,對於考古專家來說,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也令每一個參與考古發掘的人很激動。

通過對壽藏銘文字(共有741字)的釋讀,考古學者確認,此墓的墓主是明代初年的都知監太監洪保。

洪保壽藏銘。

洪保,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生於洪武三年(1370),名字為明成祖朱棣所賜。

洪保歷任內承運庫副使、都知監右少監、都知監太監等職務。

從永樂元年(1403)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三十年時間內,洪保一次出使西域,七次出使西洋。

洪保墓發掘中。

洪保墓墓門門檻俯拍

由於早年被盜,洪保出土的文物並不多,共有各類質地的遺物20件(組),包括玉環、水晶串珠、料珠、銀釵、金冥幣、陶缸、鐵輔首、鐵棺釘、買地券、壽藏、錫鉛合金質地瓶等。

洪保墓中出土的各種遺物(一)

洪保墓中出土的各種遺物(二)

墓中的文物已經高度鏽蝕。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洪保墓前室內有一口陶制大缸。

這口陶釉絳紫色的大缸直徑為98厘米,高76厘米。

奇怪的是,缸里還有一塊長20公分、寬15公分的青磚。

青磚也很怪,中間有個直徑2厘米的眼子

前室內的大缸。

這個缸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它為何會出現在「航海太監」的墓里,裡面的青磚又有什麼玄機?

說法多種多樣,有人認為是醃菜缸,可能是洪保生前用的;有人認為是水缸,這位航海家生前最愛大海,所以墓中的大缸要放滿水;還有人說,這是對付盜墓賊的機關,給從上面下來的「摸金校尉」設下埋伏,淹死他們!

有眼子的青磚。

考古專家介紹:這口大缸,其實是一口「油燈」,缸里當年放置的全是燈油!

明代等級較高的墓中,都會放置一口大缸,缸上鋪一層木板,木板中間放一塊有小洞的青磚。

缸里裝滿燈油,青磚小洞裡插燈捻,燈捻通過木板上的洞伸進大缸里,這就形成了「一盞燈」。

這種「燈」就是「長明燈」。

人死後的陵墓稱作「陰宅」,但墓主希望陰宅像生前的居所一樣燈火輝煌,就產生了「長明燈」。

用大缸來做長明燈的現象,在明代墓葬中並不鮮見,南京地區也多有發現。

洪保墓後室。

墓門上鋪首。

老邵 攝

據考古專家推測,秦始皇的地宮裡,就有長明燈,用「人魚膏」為燃料,使地宮亮如白晝。

北京十三陵的定陵,出土了三口嘉靖款青花大龍缸,這也是三口長明燈,是為萬曆皇帝照亮死後之路的。

至於這種長明燈究竟能燃燒多久,燒的又是什麼燈油,這還是一個謎。

可以想像,洪保墓建好、遺體入葬墓室,其他人將墓封上,這口大缸肯定是點燃的。

經過漫長的歲月,燈油燒盡(或揮發),木板和燈捻爛光了,青磚掉到缸內,就形成了「前室現大缸」的現象。

洪保墓棺床。

老邵 攝

洪保墓後室上的壁龕。

老邵 攝

洪保墓規模大、保存較好,磚石建築考究,是近年來南京地區明代墓葬考古的一次重要收穫。

洪保本人,既是鄭和下西洋使團的重要成員,又是一位著名的航海家。

其壽藏銘的價值更高,涉及下西洋的相關史事,對於鄭和下西洋研究由重要參考價值。

出於種種因素,發現僅僅一年半的洪保墓,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原址得到了妥善保護。

洪保墓已經在原地得到保護。

洪保和鄭和一樣,都是著名的航海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