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不算大,但主人卻留下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0年的6月26日,南京市社會福利院在江寧祖堂山南麓施工中,突然發現了一座古墓。
考古隊聞訊而來~
In June 26, 2010, Nanjing Zutangshan Social Welfare Institute discovered an old brick-chambered tomb during their construction work at the foot of Zutangshan Mountain.
這座墓長這樣
打開墓門
考古專家發現,這是一座大型磚室墓,全長8.2米,寬4.1米,高3.5米,平面呈「呂」字形,由封門牆、門道、木門、前室、前後室之間過道、石門、後室及擋土牆組成。
後室有棺床、壁龕,棺槨等,已經全部腐爛,只剩幾枚棺釘。
從考古現場推測,這座墓曾經被盜過,後室頂部有一盜洞。
Archaeologists came and opened the gate of the tomb. They found that the brick structure, 8.2-meter-long, 4.1-meter-wide, and 3.5-meter-high, was composed of a front chamber and a rear chamber. The rear one houses the coffin of the tomb's owner, but all that had been eroded and disappeared except a few coffin nails.
墓主是誰?
考古專家在封門牆上部,發現了一合「壽藏銘」。
所謂「壽藏銘」,就是墓誌,上面記錄了死者的姓名、身份和生平。
A stone tablet was found on the wall, recording the identity and life story of the owner. It indicates that tomb belongs to Hong Bao, the second fiddle for Zheng He's oceangoing fleet in Ming dynasty. The tablet was made and inscribed before the death of Hong Bao, according to the inscriptions.
壽藏銘 The stone tablet found in the tomb.
相信你也看出來了,此墓的墓主是明代初年的都知監太監洪保。
洪保是誰
洪保,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生於洪武三年(1370),名字為明成祖朱棣所賜。
歷任內承運庫副使、都知監右少監、都知監太監等職務。
從永樂元年(1403)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三十年時間內,洪保一次出使西域,七次出使西洋。
洪保曾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副使,是伴隨鄭和航海「下西洋」的主要領導成員之一。
Like Zheng He, Hong was also born in Yunan and got his name from Emperor Chengzu. Zheng and Hong shared similar experiences of being captured in the war and castrated in a young age and being dispatched on multiple voyages overseas to display the strength of the dynasty.
墓里出土了什麼?
由於早年被盜,洪保墓出土的文物並不多,共有各類遺物20件(組),包括玉環、水晶串珠、料珠、銀釵、金冥幣、陶缸、鐵輔首、鐵棺釘、買地券、壽藏、錫鉛合金質地瓶等。
Having been robbed in early years, the tomb has a humble number of relics, including jade rings, earthenware jars and some other burial objects.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洪保墓前室內有一口陶制大缸。
這口陶釉絳紫色的大缸直徑為98厘米,高76厘米。
缸里還有一塊長20公分、寬15公分的青磚。
青磚也很怪,中間有個直徑2厘米的眼子。
A pithos was found in the front chamber, containing a piece of blue brick with a hole in the middle.
洪保墓前室內的陶制大缸 A pithos was found in the front chamber.
大缸裡面,有眼的青磚 A piece of blue brick with a hole in the middle was found in the pithos.
一個大缸里,放一塊有眼的青磚,是用來幹什麼的?
考古專家介紹:這口大缸,其實是一口「油燈」,缸里當年放置的全是燈油!
明代等級較高的墓中,都會放置一口大缸,缸上鋪一層木板,木板中間放一塊有小洞的青磚。
缸里裝滿燈油,青磚小洞裡插燈捻,燈捻通過木板上的洞伸進大缸里,這就形成了「一盞燈」。
用大缸來做長明燈的現象,在明代墓葬中並不鮮見,南京地區也多有發現。
Archaeologists speculated that the pithos was used to contain oil, and a wick would normally be put on the hole of the brick so it can dip into the oil and keep burning, which is common in tombs from Ming dynasty.
墓主有話說
這還是得回到墓里的壽藏銘~
嚴格意義上講,洪保墓發現的石碑不能稱墓誌,因為墓誌一般是死後撰寫的。
據《洪保墓誌》記載,洪保壽藏銘是生前就寫好並刻到石碑上。
The discovery of Hong Bao's tomb excited archaeologists, as the stone tablet found in the tomb sheds lights on the epic voyages in Ming dynasty.
墓主通過石碑告訴我們:
「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
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
齎捧詔敕使西洋各番國、撫諭遠人。
」
翻譯過來就是:朱棣上台第一年(永樂元年),我就作為下西洋船隊的副使,統領船隊下過西洋。
坐的是五千料巨舶」大福號「。
言下之意:鄭和第一次奉命下西洋的時間,並不是學界普遍認為的永樂三年(1405年),而是永樂元年(1403年)。
所以,鄭和下西洋應該不止七次;
洪保下西洋時坐的旗艦「大福號」是「五千料」級別的。
料,為古代計量單位,或以一石糧食為一料,或以兩端截面方一尺、長七尺的木材為一料。
5000料,摺合排水量達到2500多噸。
這麼說,鄭和下西洋所用寶船規模至少比很多人想像的要大很多。
"In the first year of Emperor Chengzu's reign (1403), Hong was appointed the deputy superintendent to lead a fleet on a voyage abroad, on a ship with a displacement of 5000 Liao (about 2500 tons)," the tablet reads.
洪保與鄭和是同鄉,兩人年齡相仿,一生命運軌跡也極為相似。
洪武十五年(1382年)時,明軍攻入雲南,12歲的他與11歲的鄭和等人一道被虜至宮中,成了太監,供侍廷掖。
後因追隨燕王朱棣靖難有功,被賜名洪保,得到重用,歷任內承運庫副使、都知監右少監、都知監太監等職。
This could mean that the first official oceangoing voyage in Ming dynasty started in 1403 instead of the 1405 we generally believe. And the fleet could have gone on more than seven voyages abroad. More importantly, the ship that Hong boarded had a displacement of over 2500 tons, which could mean that the ship Zheng He boarded might have been much bigger than we believe.
鄭和1433年辭世後,洪保還在延續下西洋活動。
1441年7月到1442年,已年過七旬的洪保率使團最後一次出使西洋。
一生奔波,怪不得洪保在「銘文」中慨嘆:「人生在世,如駒過隙,與其生後之有為,孰若生前只早計也」。
洪保墓後室棺床及壁龕
Two puzzles remained about the tomb of Hong Bao—first about the purpose of the iron hoops on the surrounding wall of the coffin bed, and second about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coffin and the body which were buried only 600 years ago.
被列為海絲申遺點
洪保墓的發現為鄭和下西洋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一手資料,在國內考古界引發了很大震動。
洪保壽藏銘上記載排水量的文字,也印證了鄭和寶船的長寬記載是可靠的,足以反駁一切質疑的聲音,而洪保墓也被列為海上絲綢之路南京申遺點。
Given the precious first-hand information it offered about the epic voyages of Ming dynasty, Hong Bao's tomb was listed as an important site of the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
Source: WeChat(絲路雲帆)
意外發掘的一座古墓,改寫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在南京有個太監墓,打開時發現被盜了,挖開後發現了一個千古奇景
我們都知道歷史中記載著鄭和七次下西洋,聲勢浩大是歷史上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航海,行程也是最遠的。但作下西洋的主要領導人洪保,是否真的有率船隊探尋過西方嗎。一個古墓將揭開這個千古秘密。
驚呆了,太監古墓里竟然放一口大大的水缸,真實作用把我驚呆了
筆者當過多年的文博記者,十年來,筆者在南京探訪的古墓,從先秦到明朝,難以計數,其中又以六朝、明朝的古墓為多。真實的探墓故事雖然沒有《盜墓筆記》中那般離奇,但有一點絕對可以保證:他們都是真實的。
明朝太監古墓石碑發現1行字,專家欣喜若狂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明朝不僅是一個軍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強國,當年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可以說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進程。不過,外國人雖然承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地位,但對於其中許多細節卻並非全盤認可。其中質疑聲音最大的,...
南京挖出的明代太監墓,裡面發現一樣東西,讓考古專家很激動
2011年12月,江蘇省公布了第七批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古墓葬」類,有一處位於南京江寧祖堂山的明代太監墓——洪保墓。熟悉的人都知道,洪保墓是2010年6月發現的,僅僅發現了一年半後,就榮...
江蘇發掘了一個古墓,證明鄭和下西洋不只七次,事實上還多二次
江蘇發掘了一個古墓,證明鄭和下西洋不只七次,事實上還多二次公元2010年6月,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南面山峰正在大興土木,興建一所社會福利院,用來收容那些無家可歸的孤兒或者流浪人員。在施工當中...
南京有一個太監墓,找到時發現已被盜,挖開後卻有一個驚喜發現
如果說鄭和不是『七下西洋』而是『九下西洋』,不知道大家會有怎樣的感受?明明鄭和七下西洋的事實早已深入人心,一時半會改變這種認知,讓人確實有些難以接受。不過小編也不是在這胡說八道的,而是根據最新的...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有三大看點 三大謎團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意外證實了鄭和下西洋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一座被盜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文物,專家無不欣喜若狂
導讀:七年前的一天,在南京江寧區祖堂山附近,施工隊在加班加點的工作。快下班的時候,其中一人發現了一座類似古墓的建築,立馬將此時上報給當地的文物部門。得知此消息後,考古專家火速來到現場,並立即展開...
南京發現一古墓,銘文上寫有明代下西洋的重大秘密!墓主不是鄭和
對於研究歷史的人來說,只能依據現存的史料、文物等來推測當時的社會情況。但往往這些方面的資料總是不多,尤其是年代越久遠的越少。而考古無疑是歷史資料的一個重要來源,中國獨特的文化使得這類資料還是不少...
古墓內發現一寶貝,考古專家看後非常激動說:這下國外該閉嘴了
文|歷史追不停古墓內發現一寶貝,考古專家看後非常激動說:這下國外該閉嘴了。明朝要說有什麼事情能讓人們印象深刻的話,鄭和下西洋是肯定能夠入選的。鄭和作為總是帶領著上百艘大大小小的船下西洋,途徑南亞...
千古好太監,陵墓找到時已經被盜,考古專家挖開後驚奇不已
在中國古代各王朝,都不缺太監的身影,而且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展現的太監,大多是邪惡的,他們擅權跋扈,經常是殘害忠良,貪污受賄,搞的百姓民不聊生。如趙高,直接滅亡了大秦帝國,魏忠賢,王振等等。但是歷...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墓室完整卻不見棺木與屍骨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施工隊無意發現一被盜的太監墓,沒想到裡面卻有讓國人驚喜的發現
2010年6月16日,一直施工隊在南京祖堂山社會福利院建築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座大型磚室古墓。發現這座古墓已經遭到破壞,於是緊急通知了考古隊進行搶救性發掘,沒想到這是一座被盜墓賊光顧的明朝太監墓,本...
南京有個太監墓,找到時已被人盜過,挖開後有一個驚喜發現!
對於研究歷史的人來說,只能依據現存的史料、文物等來推測當時的社會情況。但往往這些方面的資料總是不多,尤其是年代越久遠的越少。而考古無疑是歷史資料的一個重要來源,中國獨特的文化使得這類資料還是不少...
明朝太監墓被發現 ,鄭和下西洋的旗艦是兩千噸巨船,全球無敵
今天最大的新聞是001A航母的建成,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獨立建造航母的國家,在不遠將來中國擁有多支航母編隊是可以預期的,中國建設強大海軍的帷幕真正拉開了。其實中國早在明朝鄭和下西洋時...
鄭和當時乘坐的船到底有多大,可以媲美現在的中型飛彈驅逐艦
古語云: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鄭和下西洋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艦船。每次下西洋,多打200多艘的各類艦船行駛於大洋之上,這是一個何等壯觀的奇景。
在南京有一個太監墓,找到時發現已被盜,挖開後竟還有一個驚喜
鄭和只是七次下西洋嗎?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作為下西洋主要領導人的洪保,是否真的率船隊探尋過澳大利亞?對於這些終年困擾鄭和下西洋研究的種種疑問,苦於缺乏史料的有力考證,學界爭議不斷。驚喜的是,2...
南京發現一座太監墓,發現時早已被盜,挖開後卻揭開兩大歷史謎團
考古是對人類發展軌跡的搶救和保護,是研究古代歷史最直接的途徑,然而很多考古活動都不是主動去考古,而是被動的。這些被動的考古也曾幫助我們發現了許多古代的秘密,就比如在1974年3月三個農民干農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