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日本出的《中國的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一套「大家」寫給大家的書,是日本講談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獻禮之作。

每卷都由這個歷史時段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學者撰寫。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先生說:「由於教育和研究體制的差異,日本學者在『通識』上要優於中國學者,後者偏於專精而有條塊分割之嫌。

書名:《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作者:宮本一夫等 譯者:吳菲等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原作均為日本中國史領域代表學者:宮本一夫、平勢隆郎、鶴間和幸、金文京、川本芳昭、氣賀澤保規、小島毅、杉山正明、上田信、菊池秀明。

內容簡介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是日本歷史學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來中國歷史方面的重磅力作。

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了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歷史佳作。

叢書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

國內學者許宏、羅運環、王子今、黎虎、閻步克、鄧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為中文版作序推薦。

編輯推薦

●【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這套書是日本講談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獻禮之作。

是日本歷史學家的系列作品。

每卷都是由這個歷史時段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撰寫。

●【「大家」寫給大家的書】日本學者有大學者為大眾著書的傳統。

這既是一套大眾讀本,讀來讓人不覺艱深,又兼具現有知識邊界的學術前沿性。

是一套嚴謹、專業、可讀性很強的歷史讀本。

●【作者均為日本一流學者】十位作者均為日本中國史學界的一流學者:宮本一夫、平勢隆郎、鶴間和幸、金文京、川本芳昭、氣賀澤保規、小島毅、杉山正明、上田信、菊池秀明

●【國內一流學者推薦】十位國內一流學者作序推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中國先秦史副會長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克、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共同推薦

●【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我們希望讓國內的讀者看到一套真正專業、前沿、有創見的中國通史。

給大家提供一個看待中國歷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學界最優秀的學者是如何跟普通讀者講述中國歷史的。

我們也相信,專業的歷史書不一定艱深晦澀,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聯結學術研究與大眾閱讀的橋樑。

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先生說:「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

由於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歷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所以,在許多方面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先生說:「由於教育和研究體制的差異,日本學者在『通識』上要優於中國學者,後者偏於專精而有條塊分割之嫌。

而復旦大學教授姚大力先生說:「我並不以為,當下的出版界之所以希望引入外國人寫的、以中國歷史文化為題材的、能引人入勝的大眾史學作品,只是因為中國學者都放不下『專家』身段去從事那種創作的緣故。

這裡面更多的,其實還是寫得出、寫不出,或者說得更尖銳一些,是即使寫出來了,能不能讓人看得下去的問題。

儘管不必採用綿密引征和系統論證的闡述形式,大眾史學在需要把歷史敘事還原到親歷者們的切身感知、還原到總體歷史圖景、還原到根本價值關懷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點也不比對於更『專業化』學術寫作的要求為低。

●【歷時五年,五次調版,十易封面】這套書從中方提出報價,日方不斷審核出版資質,到找尋合適的翻譯者、合適的推薦學者、翻譯、編輯、製作地圖、選配圖片、地圖送審、重大選題送審、排版調版、設計封面,幾乎用掉了五年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的譯者,有的本人就是這個領域內的學者專家,比如第八卷的譯者烏蘭女士,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知名元史專家。

●圖文並茂,印刷精美每卷書含地圖、照片上百幅,彩圖若干。

印刷精美,精裝呈現。

◎ 十問「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1.「講談社•中國的歷史」,是怎樣編撰出來的?這套書的分量和評價?

這套書是日本講談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獻禮之作。

是日本歷史學家的系列作品。

每卷都是由這個歷史時段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撰寫。

日本學者有大學者為大眾著書的傳統。

這既是一套大眾讀本,讀來讓人不覺艱深,又兼具現有知識邊界的學術前沿性。

是一套嚴謹、專業、可讀性很強的歷史讀本。

編輯:秦悅

2.理想國引進的中文版,對於今天國內的讀者,又有怎樣的定位考量及出版價值?

我們希望讓國內的讀者看到一套真正專業、前沿、有創見的中國通史。

給大家提供一個看待中國歷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學界最優秀的學者是如何跟普通讀者講述中國歷史的。

我們也相信,專業的歷史書不一定艱深晦澀,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聯結學術研究與大眾閱讀的橋樑。

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先生所說:「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

由於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歷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所以,在許多方面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3.簡要介紹一下這套書的分卷方式,以及單本書的內容結構。

這套書大致是按照從上古至近代的時段來分卷的:

第01卷 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 夏王朝 宮本一夫 九州大學教授

第02卷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 春秋戰國 平勢隆郎 東京大學教授

第03卷 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 鶴間和幸 學習院大學教授

第04卷 三國志的世界:後漢 三國時代 金 文京 京都大學教授

第05卷 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川本芳昭 九州大學教授

第06卷 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氣賀澤保規 明治大學教授

第07卷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 小島 毅 東京大學教授

第08卷 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 西夏 金 元 杉山正明 京都大學教授

第09卷 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上田 信 立教大學教授

第10卷 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 中華民國 菊池秀明 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

因為整套叢書有十位不同的作者,出版社非常尊重每位作者學術上的獨創性和行文風格。

細讀每卷,你會發現,每卷對材料的把握、敘述的展開、史實和觀點的表達風格,都不盡相同,沒有千篇一律之感。

比如第八卷,從來沒有學者把遼、西夏、金、元這幾個跨不同時代的少數民族政權放到一起來寫。

這樣寫看似陌生,卻又合情合理。

4.這套書10本中,哪幾本,對於中國讀者來有特別的價值?如運用新史料、提出新觀點、作者權威性等?

這套書,每卷都可以給中國讀者不同程度的啟發。

它們的話語體系、側重點和視角原本就與中國學者不盡相同。

不能說哪幾本對於讀者有特別的價值。

特色相對更鮮明的,可以舉幾個例子:

比如,第四卷《三國志的世界:後漢 三國時代》:作者是集中、日、韓三國文化背景於一體的專家,他把三國的歷史與大家熟悉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比較著敘述歷史的真實;並將三國歷史放到整個東亞史中去解讀,讓人耳目一新。

再比如剛才說到的第8卷《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 西夏 金 元》,作者沒有像一般中國人慣於接受的那樣,依照「唐—五代—兩宋—元」的歷史變遷主線來呈現公元10到14世紀的中國史;相反,被很多人想當然地看做是阻斷、破壞了本應由兩宋來實現國家統一大業的夏、遼與金,在本書中擔當起積極和正面的主演角色,由它們來貫穿從唐到元這一時段的中國史進程。

也正因為如此,這條另闢蹊徑的講述路線,沿著與我們比較熟悉的「唐宋變革」相併行的故事脈絡,為我們刻畫出一段很不一樣的中國歷史。

再比如,第9卷《海與帝國:明清時代》,作者說:「從古代式的明朝為何能夠跳躍到近代式的清朝?如果把從明到清的變化看做中國內在的發展來理解,我們會感到混亂。

但是,只要從東歐亞這一更大的體系,把與大海相對的中國看做其中的一個元素,就能夠描繪出這五百年的活力。

這正是本書的意圖。

本書完全不用於以往的中國史。

」這是一本把海洋貿易的歷史與帝國的歷史並行講述的特別的斷代史。

還有,10卷書中,第一卷是位考古學家;各種妙處,讀者自己讀後便知。

5.相對於日本版,中文版是否做過一些內容調整,如刪改、增添?

對於日本原書,中文版幾乎未作刪改、增添。

合同規定,原則上不允許增刪,一切增刪均需原作者同意。

原來的叢書還有一卷「當代中國卷」,中文版未收;一卷「中日關係史」,中文版未收。

中文版圖書以日本原書為模板,版式、要素、編排、呈現都力求接近;所有地圖,中文版幾乎重新全部依樣製作;黑白圖片以及彩插,中文版以日文原書為線索,在配圖上有所更新。

6.為何想到給每本書增加一篇中文版導讀?都請了哪些專家學者撰文?其中是否有值得提及的趣事?

在日本,原書是有一套總編委會團隊的,所以,讀者可以看到中文版圖書扉頁前,有四位「編集委員」,他們是史學界很有分量的人物,負責叢書的體例、構架、分卷等重大事項。

因為這套書彌足重要,日方詢問我們有沒有「編集委員」,因原書的規模、體例已經定型,無需這樣的「編集委員」,但是,我們承諾,我們會在每個斷代中找一位重量級學者,寫推薦序,進行鄭重推薦。

所以,每一卷的這篇推薦序,都是專家們通讀了原書的譯稿後撰寫的,剖析了作品的優勝之處和價值所在,對讀者來說,確實是一篇篇很好的導讀。

十位推薦學者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克、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按卷冊順序)。

趣事很多,難以展開啊。

有幾位先生從來不給任何人寫序的。

7.這套書從計劃出版到正式出版用了幾年時間,為何如此耗時?翻譯、編輯、設計的難點在哪裡?

這套書從中方提出報價,日方不斷審核出版資質,到找尋合適的翻譯者、合適的推薦學者、翻譯、編輯、製作地圖、選配圖片、地圖送審、重大選題送審、排版調版、設計封面,幾乎用掉了五年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的譯者,有的本人就是這個領域內的學者專家,比如第八卷的譯者烏蘭女士,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知名元史專家。

難點太多了(難道還讓我哭訴麼,呵呵)地圖製作花了大半年,反覆核對;地圖送審花了大半年;版式調整了至少五遍;封面至少做了十版;黑白圖片替換到最後一刻(總有比我們選用圖片角度更好的、更清晰的、更合適的),至於編輯上逐字逐句地潤色,在這浩瀚的過程中,都算不上什麼了。

8.單本書、整套書,如何購買?何時可以買到?

本書將在2月份全面上市,10卷同步。

在各大網站、實體店,都有銷售。

套數將在隨後上市,有一美好樸素有提手的盒子。

適合一次性購齊全套的讀者。

請大家關注。

9.是否可以買到電子版?以後會出平裝版或其他版本嗎?

因為合同的約定,電子版暫時不推出。

平裝版暫時沒有考慮。

10.請為喜歡這套「中國的歷史」的讀者,推薦幾本可做參照的相關好書。

國內好的歷史書也不少,但是像講談社這套規模的、這樣的作者隊伍的、如此寫作方式的大眾歷史讀本還沒有。

真心希望國內最優秀的學者也願意為大眾寫一本大家都能看得懂的專業的好看嚴謹的通史讀本,讓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真正走向大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日學者探討中國史學的方法論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與日本東方學會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舉辦。日本東方學會理事長池田知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副所長...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編輯推薦《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套裝共10卷·精裝)》是日本歷史學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來中國歷史方面的重磅力作。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