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輯推薦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套裝共10卷·精裝)》是日本歷史學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來中國歷史方面的重磅力作。

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了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了全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歷史佳作。

叢書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

國內學者許宏、羅運環、王子今、黎虎、閻步克、鄧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為中文版作序推薦。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作者者:宮本一夫、平勢隆郎 等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4年

作者簡介

叢書十位作者均為日本中國史學界的一流學者:九州大學教授宮本一夫、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學習院大學教授鶴間和幸、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學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學教授上田信、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菊池秀明。

精彩點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由於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歷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通讀氣賀澤教授的這本隋唐史,在許多方面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

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當代日本隋唐歷史研究綜合性成果,體現了日本學者觀察隋唐歷史的獨特視角。

——節選自《絢爛的世界帝國》推薦序 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

川本先生的專業為東亞古代史。

他以中國為中心,對東亞的政治史、民族問題與國際關係等進行過長期的研究。

這部《中華的崩潰與擴大》深入淺出,文筆兼平實與活潑之致,頗具可讀性;其對魏晉南北朝史的敘述和解說,來自川本先生長期研究的個人心得,也能反映日本學界對此期歷史的許多看法。

——節選自《中華的崩潰與擴大》推薦序 北京大學教授 閻步克

著者是作為具有日本、韓國的身世和文化背景這一獨特身份而進行中國歷史和文化研究的,也可以說著者集中、日、韓三國歷史和文化之學養於一身,故其眼界與視覺與一般中國學者自有其獨特之處;同時還應當指出,著者雖然以中國古典文學《三國演義》作為研究專業,但是其對於三國歷史也是有著深入認識和研究的,故而得以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具體而微、生動活潑的解讀。

——節選自《三國志的世界》推薦序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黎虎

怎樣全面地認識和深刻地理解秦漢歷史,從司馬遷到今天,人們已經探索了兩千多年。

今天學者對許多秦漢史的基本問題依然存在著明顯的異見。

我們面前的鶴間和幸著講談社版《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中譯本,提供了與許多中國學者視角有所不同的對中國秦漢史的另一種說明。

——節選自《始皇帝的世界》推薦序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王子今

在可謂林立的史學讀物之中,《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一書,以其嚴肅的學術性、貼切的脈絡感和風趣幽默的筆觸,得以脫穎而出。

……滲透在字裡行間的,是作者作為史家的沉穩、機敏與睿智。

本書對於史事敘述者立場之警覺,對於材料取捨原則之敏感,對於過度黑白兩分的研究判別方式之戒惕,處處予人以啟發。

——節選自《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推薦序 北京大學教授 鄧小南

作者從一二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亞早的人類、不同的石器工業傳統談起,娓娓道來。

由自然環境到文化分區與譜系,再到大的時段劃分,則頗有指點江山、縱橫捭闔的大將風度。

這些敘述是解讀遠古中國必不可少的輪廓性勾畫。

日後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悲喜劇,都是在這個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們奠定了後世中國發展的基礎。

——節選自《從神話到歷史》推薦序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許宏

本書圖文並茂,雅俗共賞,可讀性強。

說其雅,指具有學術性;說其俗,娓娓道來,活潑通俗。

也就是說,不僅適合大眾的口味,相關學者也會感興趣。

平勢隆郎先生是當代日本學者研究先秦史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全書比較集中地融入了其長期以來的主要學術成就。

同時,也吸收了日本學界以及中國等學者相關重要的學術成果。

——節選自《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推薦序 武漢大學教授 羅運環

本書沒有像中國人通常所慣於接受的那樣,依照「唐—五代—兩宋—元」的歷史變遷主線來呈現公元十到十四世紀的中國史;相反,被很多人想當然地看作是阻斷、破壞了本應由兩宋來實現的國家統一大業的夏、遼與金,不再僅僅是出現在音樂正劇里的幾段不和諧的變奏或插曲,而都在本書中擔當起積極和正面的主演角色,由它們來貫穿從唐到元這一時段的中國史進程。

也正因為如此,刻畫出一段很不一樣的中國歷史。

——節選自《疾馳的草原征服者》推薦序 復旦大學教授 姚大力

序言

在展開本卷的敘述之前,宮本先生先給讀者講了中國發掘的故事。

其中既有對中國考古學史的全景式的掃描,也有他個人在中國各地參加田野考古實踐的見聞和體會,可以從中了解外國學者眼中考古人的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乃至當地風土民情等,讀來饒有興味。

比如看到作者提及中國人的好面子,他作為「中國通」對各地美食的評價,你可能會會心地一笑。

其對外國學者在中國考古學史上業績的評價,持論允當;他善意地指出中國當代考古的問題所在,可以作為很好的鏡鑒。

他的許多總括性認識如他山之石,發人深省:「我們不能用以中原為中心的單一的發展規律和戰國時代以後正式成形的中華的概念或者說是中國的概念來看待其後的中國史」。

「以中華文明為主幹的中國史觀不過是著眼於一方的區域歷史」,「中國的歷史並不只是農業社會的歷史」。

「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軸,北方青銅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軸」,(兩條文化軸的)「接觸地帶才是生成新的社會體系的源泉所在」。

種種表述,都頗富啟發意義。

著名考古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倫福儒指出,「現在,(考古學)已成為世界各國許多人都感興趣的一個領域。

其部分原因是,它使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充分地了解本國的歷史。

但是,如果把注意力只集中於本國,那就是沙文主義。

考古學還使我們有可能把每個國家的早期歷史看作整個人類更大範圍的歷史的一部分」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身為中國人讀讀外國學者眼中的中國考古和中國歷史,傾聽一下不同的聲音,不亦樂乎,不亦清醒乎?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許宏

中國第一家

專注媒體融合的研究院

傳遞信念信心

剖析實踐實驗

探求對策方法

合作:請聯繫微信後台

投稿:[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點下方【寫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和態度

歡迎將此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要讀日本出的《中國的歷史》?

這是一套「大家」寫給大家的書,是日本講談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獻禮之作。每卷都由這個歷史時段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學者撰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先生說:「由於教育和研究體制的差異,日本學者在『通識』上要...

中日學者探討中國史學的方法論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與日本東方學會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舉辦。日本東方學會理事長池田知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考古學研究中日論壇在京召開

內容摘要:這些都城考古的新研究,都非常重視都城平面布局、時代變遷和不同功能區的劃分,無疑是中國考古學城址考古從編年研究轉向聚落研究的縮影。日本九州大學宮本一夫先生以《從川藏石棺葬看北方青銅器與...

發掘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價值

春節期間,賀歲片《功夫瑜伽》里的主角形象令觀眾耳目一新。而該電影選材考古工作者不是偶然的。隨著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高,「考古學者」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功夫瑜伽》的主角是一...

劉鳳君教授發現骨刻文掲諦

作者: 趙鵬 來源: 《城市建設》2012年第9期1學術研究機構的最高目標和使命應是服務於國家、人民和社會。勇於貢獻的學者一定是發現與研究人類發展的重大問題、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服務指導人類思...

「二重證據法」相關問題再辨析

作者:洛陽師範學院圖書館 王東峰 「二重證據法」是王國維利用甲骨文、簡牘、敦煌文書等出土材料,與傳世古籍記載結合起來以考證古史的方法,對中國近代學術影響深遠。楊鵬《王國維實證考據學風形成源流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