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亥母寺出土大量西夏文獻 極大豐富研究資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資料圖。
圖為甘肅武威亥母寺遺址全景(東—西)。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中新網蘭州1月16日電 (記者 馮志軍)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6日披露,通過兩年發掘,甘肅武威亥母寺遺址清理髮掘出250餘片西夏文獻,這不僅對西夏的語言文字、社會歷史、宗教儀軌、裝幀印刷等方面研究提供了實物基礎,更對西夏學學科體系的健全和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促進和激勵作用。
據了解,這是繼黑水城、西夏陵、拜寺溝方塔、山嘴溝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地發現西夏文文獻後,出土數量最多、最集中的一次,極大地豐富了西夏學研究的文獻資料。
亥母寺遺址是西夏時期創鑿的藏傳密教靜修之地,也是中國現存較早的藏傳佛教遺址。
遺址位於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纏山村七組西南側的祁連山北麓余脈,由4個洞窟及窟前建築遺存組成,面積9800平方米。
為有效保護亥母寺遺址本體結構、科學揭示其價值意義、全面開展窟內文物的保護與研究,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過去兩年在甘肅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的配合下,對亥母寺遺址連續開展了支護加固與考古發掘工作。
目前,共清理髮掘洞窟兩座(01、03窟),清理各類遺蹟25處。
出土遺物以文獻、佛教遺物、生活用品及建築構件四大類,兼有少量兵器、碑刻、錢幣等物。
其中,以西夏文文獻的發現最為重要。
資料圖。
圖為甘肅武威亥母寺遺址考古現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通過發掘,基本明確了亥母寺遺址的四個洞窟或是利用洞窟裂罅進行人工修整後開鑿的石窟,各洞窟並非同一時期開鑿,存在先後早晚關係,具有使用功能上的差異。
自西夏開鑿,曆元、明、清各代均有延續,現存窟前主體建築遺存為清中晚期建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量擦擦、佛造像、畫像及唐卡等佛教遺物的發現,對研究西夏以來武威地區的佛教傳布、信仰追求、佛教儀軌和佛教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同時,也是歷史上武威地區佛教興盛並延續不斷的有力實物證明。
(完)
我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研究取得新成果
光明日報訊(記者莊電一)「對中國藏黑水城文獻的全面整理與研究,是西夏學研究的新成果,為今後整理同類文書提供了有益的借鑑。」這是專家最近對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研究的評價。 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境...
「江口沉銀」對四川、對整個南方地區有何意義?來看專家說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古老的民謠在成都流傳了300多年,被認定為破解張獻忠藏寶之地的「密碼」。就在今年3月20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隊對外宣布,1月...
2017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遷徙冶銅祭山神 先人們很忙
《小康》、中國小康網訊 2018年1月16日,備受矚目的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終於出爐。從四萬多年前擇洞而居的新疆通天洞古人類到四千多年前以洞為家的南山先民、從活躍的曾國到沉睡的中山國、從海岱...
甘肅西夏亥母寺遺址考古出土大量西夏文經文殘片
新華社蘭州6月19日電(記者連振祥、王銘禹)甘肅省武威市西夏亥母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目前已經出土數萬枚擦擦和大量經文殘片,還出土了一件清朝順治年間的紙質公文快遞袋。西夏亥母寺遺址考古發...
武威亥母寺遺址發掘了數量集中的大宗文獻
1月16日,記者自文物部門了解到最新情況:2016年春,甘肅省文物考古隊正式進駐武威亥母寺遺址,對亥母寺遺址的四個洞窟進行一一加固和全面發掘清理。截止2018年年初,武威亥母寺遺址兩年來共發掘了...
重磅|武威亥母寺遺址出土250餘片西夏文獻
記者近日從省文物考古所獲悉,武威亥母寺遺址兩年來共發掘250餘片西夏文獻,這是繼黑水城、西夏陵、拜寺溝方塔、山嘴溝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地發現西夏文文獻後,出土數量最多、最集中的一次,極大地豐富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