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石窟遺存首揭神秘面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土的佛經《維摩詰所說經》

出土的党項鳥形鞋

出土的石造像

蘭州晚報訊(記者雒煥素文/圖)我省考古隊伍首次對武威亥母洞寺遺址正式進行考古發掘,塵封800多年的西夏石窟遺存首次揭開神秘面紗!17日下午,記者自甘肅武威亥母寺遺址考古發掘領隊、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雪野處了解到,目前,考古發掘隊已進駐該地一月有餘,前期一直在做一些安全防護、監控設施等,預計再過一兩周,將正式對亥母洞1號洞窟進行考古發掘。

亥母洞寺遺址始於西夏年間?

武威亥母洞寺遺址位於武威市城南15公里新華鄉纏山村七組西南的祁連山中,當地人又稱之為「亥母洞石窟」。

亥母洞石窟的開鑿年代,據清乾隆《武威縣誌》記載:「亥母洞,城南三十里,山上有洞,深數丈,正德四年修」。

歷史上用「正德」年號超過4年的,除明武宗朱厚照外,再就是西夏崇宗趙乾順。

近幾年石窟中發現大量西夏文物,正好與西夏正德時間相符。

因此,專家認為,石窟開鑿年代當為西夏崇宗正德四年。

自1985年開始,武威當地佛教信徒挖開洞口,在洞中搞佛事活動時,出土了一大批西夏文、藏文文書和經卷、帛畫、唐卡、素麵及繡花鞋等。

1989年,武威市博物館對已暴露的洞窟及窟前寺廟遺址進行了初步清理,又發現3個洞窟,洞窟中均發現有藏文經卷殘頁、塔婆、瓦當等文物。

根據武威當地文物部門統計,發現的文物當中,其中有2件蓋有西夏文印章的文書是已發現的西夏文書中僅有的,對研究西夏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有重要意義。

另外,西夏文佛經共22種、34卷,計256頁,約1.7萬多字,一次發現如此多的西夏文佛經,在國內是少見的。

佛經中的《維摩詰所說經》經卷是活字印刷而成的,它為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活字印刷術提供了有力證據。

出土的文物中,還有6隻鳥形鞋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党項民族服飾的特徵,屬於國內首次發現。

4個洞窟內埋藏著哪些西夏文物?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亥母洞石窟是武威古代歷史上的佛教聖地,西夏、元、明、清各代均在這裡活動,具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

另外,從前期當地文物初步清理的情況來看,亥母洞石窟目前共有4個洞窟,除1號洞窟部分僅容人側身爬進外,其他3個洞窟已完全塌毀。

4個洞窟內究竟埋藏著哪些西夏文物?這些文物將歸於何處?不僅考古人員充滿期待,就連史學界的專家學者也迫切地拭目以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磅|武威亥母寺遺址出土250餘片西夏文獻

記者近日從省文物考古所獲悉,武威亥母寺遺址兩年來共發掘250餘片西夏文獻,這是繼黑水城、西夏陵、拜寺溝方塔、山嘴溝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地發現西夏文文獻後,出土數量最多、最集中的一次,極大地豐富了西...

武威亥母寺遺址發掘了數量集中的大宗文獻

1月16日,記者自文物部門了解到最新情況:2016年春,甘肅省文物考古隊正式進駐武威亥母寺遺址,對亥母寺遺址的四個洞窟進行一一加固和全面發掘清理。截止2018年年初,武威亥母寺遺址兩年來共發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