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嘉陵江幹流中游首次發現新石器遺址,閬中歷史將被改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沒人會想到,位於閬中古城東北方向的梁山村境內,竟藏著一處新石器遺址。

遺址位於當地一座海拔500米的靈山上,考古專家通過遺存的灰坑、柱洞、灶、燎祭(古代祭祀儀式之一,把玉帛、犧牲放在柴堆上,焚燒祭天)等遺蹟以及大量出土的陶器、石器等遺物推斷,靈山遺址的時代可分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唐宋、明清及近現代幾個階段,這也意味著,閬中有據可考的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約3000年,將提早到距今4500至5000年。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隊隊長孫智彬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靈山遺址是嘉陵江幹流中游首次發現和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這也是首次在四川發現位於山頂的燎祭遺蹟,豐富了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的內涵。

意外

荒地下竟埋藏大量石器、陶器

靈山遺址的發現,純屬偶然。

這座位於閬中市文城鎮梁山村境內的山體,地處嘉陵江與東河交匯處,山上林木蔥鬱,距閬中城區約5公里左右。

2016年,當地一位村民前往靈山山腰台地,準備開荒修建蓄水池,但在修建蓄水池過程中,卻意外挖出一些陶器碎片和石器。

「哪個人會想到,這地底下竟埋著這些東西?」附近一位村民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靈山新石器遺址的位置是一片荒蕪一二十年的荒地,更早些時候,這裡還曾建過寺廟,後被毀。

閬中市當地文物部門接到村民報告後,隨即趕往現場考察,並向上級部門匯報此事。

2016年9月,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管所和閬中市文物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靈山遺址展開調查、勘探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考古隊隊長孫智彬介紹,靈山遺址呈南北分布,南北100米,東西60米,分布面積約6000平方米,保存狀況較好,遺址的文化層堆積厚80——290厘米,現場發現灰坑、房址、柱洞、燎祭等遺蹟38個,出土小件文物108件及大量陶、瓷片,採集骨樣8袋,浮選土樣36袋等大量標本。

價值

嘉陵江幹流中游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

截至2017年1月,靈山遺址野外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共發掘面積達360平方米。

孫智彬說,通過靈山遺址文化層和遺蹟間疊壓打破關係以及出土遺物觀察,靈山遺址的時代可劃分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唐宋、明清及近現代幾個階段,但總體上以新石器時代遺存最為豐富,包括灰坑、柱洞、灶、燎祭等遺蹟,以及大量的石器、陶器等遺物。

這意味著,閬中有據可考的人類活動歷史將從距今約3000年提早到距今4500至5000年。

「陶器陶質包括夾砂陶和泥質陶,但以夾砂陶為主。

」孫智彬說,陶器種類主要為瓮、缸、罐、盆、盤、缽、氣蓋等,而石器則包括打制和磨製兩類,打制石器主要有刮削器、砍砸器,磨製石器包括斧、矛、石球、穿孔禮器等等。

此外,靈山遺址現場還發掘了唐宋以及明清時期的遺存。

「靈山遺址是嘉陵江幹流中游首次發現和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

」在孫智彬看來,靈山遺址的發現,為考古學家在嘉陵江幹流尋找新石器時代遺址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借鑑和思考,是該區域新石器時代考古的新突破、填補了該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的空白,同時,也為人們了解和研究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面貌和時空框架提供了確切的實物資料。

孫智彬說,在位於靈山山頂發現的燎祭遺蹟,是考古隊首次在四川發現位於山頂的燎祭遺蹟,這無疑更加豐富了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的內涵,而出土的陶、石器,具有比較明顯的地域特色,可能是新的考古學文化或類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隊葉茂林說,靈山遺址的發現,其意義不亞於當年在成都平原上發現的寶墩文化,很可能是嘉陵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的一個重要代表和較特殊的遺存。

待解之謎

遺址屬於聚落還是祭祀場所?

儘管如此,靈山遺址目前仍有諸多疑惑有待解答,比如說,靈山遺址的性質是屬於聚落還是祭祀場所呢?

至少,從目前出土的遺物來看,多為陶容器和石禮器,很少出土生產工具,有專家據此認為,靈山遺址屬於村落居址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馮時此前曾到靈山遺址實地探訪,他通過出土的遺物分析說,當時來到靈山的先民,目的並不是以農業生產或手工業生產為業,如果結合靈山的考古調查,磨製精細的三孔石刀或許顯示了其與靈山作為祭祀場所的聯繫,而陶容器既有可能是祭祀者的生活器皿,也有可能作為祭祀容器。

此外,在靈山頂部發現有紅燒土遺蹟,不能排除古代燎祭的遺留。

對於出土的遺物「三孔石刀」,馮時分析,中國新石器時代及夏商時期的石刀有些屬於生產工具,但形制較大甚至巨大且磨製精良者,其性質則為禮器。

這些禮器上多鑽有圓孔,以表現星象。

如陝西延安蘆山峁發現的時代約屬於公元前2500年的新石器時代石刀,長54.6厘米,磨製極精,上鑽七孔,呈現北斗七星的形象,靈山遺址發現的三孔石刀,或許也有這種以三孔象徵三星的意義。

葉茂林說,靈山的特殊形態,在相當程度上不禁讓人聯想到原始社會人類的原始宗教或先民宇宙觀發展演變的一些背景,甚至還可以想像到它或許與史前的觀天識象或仰天祭祀有可能的一些相關性,表現了古代天文知識及有關對天的求知求解、祈求保佑的探索活動或儀式禮制可能相關的某些聯繫。

張曉東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王超 攝影報導

編輯 敬玲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川閬中村民的發現改寫了當地歷史

趙舒文 本報駐四川記者 付遠書 2016年6月,四川省閬中市梁山村村民在古城東北方向的靈山開荒修建蓄水池時,挖出大量有神秘紋飾的碎陶、瓷片,後經有關方面考古發掘,日前,記者從四川省閬中市靈山遺址...

「川滇通道」歷史上溯至4600年前

記者昨天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新發現的四川鹽源皈家堡遺址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填補了鹽源盆地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空白。這些遺蹟的出土,將川西南地區歷史上溯到距今至少4600年。「這是目前川西南地...

長春五台山遺址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遺蹟

新華社長春10月14日電(記者劉碩)經過歷時半年的調查和發掘,考古人員在長春五台山遺址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遺蹟,包括灰坑、房址、墓葬等,對於研究長春地區以及松花江流域人類文明起源和活動具有重要意...

四川閬中村民修蓄水池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華社成都4月26日電(記者 童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公布,四川閬中村民修蓄水池發現的靈山遺址歷史可上溯至距今4500年至5000年,有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存。靈山遺址位於四川省閬中市文成...

浙江 餘姚市 河姆渡遺址

浙江省 餘姚市地標 河姆渡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村附近。河姆渡遺址曾先後兩次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發掘,發掘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200件,陶片幾十萬片。1973年11月9日至1974年1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