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龍門|這個地方厲害了,帶你穿越龍門的4000年文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歡迎來到「發現龍門」的世界!

中原人還在玩石頭的「石器時代」,龍門人在幹啥?

春秋戰國時候的龍門,真的是「百越蠻荒之地」嗎?

漢唐雄風吹過嶺南大地,給龍門留下了哪些寶貴遺產?

你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真正有「龍門」這個縣嗎?

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去尋找答案!


在龍門,出土了5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將龍門縣有據可考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400年左右!

這個來頭不小的地方就是 廟山遺址


廟山遺址是怎樣被發現的?

2013年10月至12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武深高速公路項目仁化至博羅沿線用地進行文物考古調查與勘探時,意外地在龍門縣龍城街道江廈村河田自然村發現了廟山遺址!

發掘廟山遺址, 揭開4000年前龍門神秘的面紗!

為保護地下古代文化遺存,2015年3月底,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田野考古專業人員組成考古隊,進駐發掘點開展田野考古發掘工作,龍門縣博物館派出工作人員前往協助。


廟山遺址探方圖


考古工作人員溯溪工作場景


惠州市文廣新局及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領導考察工地發掘情況


經過仔細清理,

考古工作人員果然有了重大的發現!

在廟山遺址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 (距今4500-4000年)、春秋時期、戰國時期、晚唐至五代、明代5個時期的文化遺存,主要遺蹟是墓葬、灰坑、柱洞,文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等。


廟山遺址M12局部及出土器物


考古工作人員在清理文物


五個時期分別遺存了什麼?

一起來看看~

新石器時代晚期

廟山遺址主體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存,共清理此時期灰坑7座、土坑豎穴墓1座、房址1座。

遺址內出土石器近60件,種類豐富,主要器形有石錛、石環、礪石、石刀、石箭鏃、石研、石球,刮刀等。

出土陶片數量眾多,可辨器形有矮圈足罐、釜形罐、器座、釜、紡輪等,以矮圈足罐和釜形罐為多,是以幾何印紋陶矮圈足器為主要特徵的一類遺存。


新石器時代晚期灰坑中的遺物


新石器時代晚期灰坑中的遺物


相關連結——新石器時代「龍門人」

在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古人已進入了文明。

其實幾千年前古人的冶鑄技術、農業、制陶、紡織業等都已經相當發達了,只是青銅、鐵器為金屬品,遺存幾千年的較少;而陶器、石器可存時間長,出土的遺存較多。

廟山遺址出土了較多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物,是龍門縣至今為止發現的首個較大面積的新石器晚期聚落居住遺址,可以說將龍門縣有據可考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400年左右。

這足以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龍門地區就有人類文明存在並不斷延續。


春秋時期

第二期遺存屬於嶺南地區的「夔紋陶」類型遺存,此期陶器多屬火候較高的泥質硬陶,陶器的製法、紋飾、特點以及罐、瓮等器物的形制與鄰近的博羅銀崗遺址的第一期遺存相似,此類遺存的年代普遍被認為屬於西周至春秋時期。

相關連結—— 「夔」是個什麼怪物?

春秋時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廣東東江流域內曾出現過一個「縛婁古國」,管轄地域包括今惠州、博羅、東莞、深圳一帶 。

廟山遺址遺存的發現和博羅銀崗的類似,也佐證了嶺南在秦朝之前就已經存在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

這次在龍門發現的「夔紋陶」的夔(kuí)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

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夔龍紋是古代青銅器主要紋飾之一,具有古拙的美感。

戰國時期

第三期遺存屬於「米字紋陶」,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此類遺存在廣東先秦考古編年中,其年代普遍認為屬於戰國至西漢早期。


戰國 陶杯


戰國 陶缽


相關連結——戰國時期的嶺南大地

戰國(前453年—前221年)是中國東周列國諸侯爭鬥激烈的時代,嶺南與閩、吳、越、楚國關係密切,交往頻繁。

以米字紋陶為代表的遺存在兩廣地區分布廣泛,是研究嶺南早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圖片來自網絡

紋飾陶器的製作方法是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乾前用印模將所需花紋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後進行燒制,初出於加固陶坯的目的,後漸趨豐富、精美,紋樣均為幾何形紋飾。


晚唐至五代時期

第四期遺存主要為晚唐-五代時期遺存,共發現土坑豎穴墓2座,發現隨葬品3件,包括風形硯、鐵刀和鐵剪。


晚唐-五代土坑墓出土遺物


相關連結——大唐文明的龍門遺存

唐朝全盛時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均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

唐代是嶺南社會發展進程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

整個唐代的大部分時期,嶺南地區無重大戰亂發生,社會較為安定,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改觀,並開始向中原水平接近。

▲圖片來自網絡

唐朝之後就是「五代十國」時期。

唐朝從安史之亂被平息之後稱之為晚唐時期,安史之亂期間大批中原人士避亂南遷,以及唐代不少貶官流放到嶺南,給嶺南地區帶來了先進的文化,「中原之聲教日近」,嶺南文化大為改觀。

明代時期

第五期文化遺存共發現明代墓葬11座,出土的主要為陶、瓷器,器形見有罐、杯、壺等。


明代 水波紋瓷碗


相關連結——龍門終於閃亮登場

明弘治九年(1496年)割增城縣東北部的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羅縣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地方,設龍門縣,縣治置西林都七星崗。

縣境原是增城縣的上龍門地區,故以龍門命縣名。

從此,龍門在歷史舞台上正式閃亮登場!

繪於清康熙年間的《廣東廣州府輿圖》之《龍門縣圖》 ▲圖片來自網絡

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明朝更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所以出土的陶瓷也是最多的。

五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對龍門文明史研究意義重大!

考古發掘結果表明,廟山遺址古代文化堆積較厚,共發現了五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時間跨度超過3500年,說明龍門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文明存在並不斷延續。

廟山遺址的考古發掘對龍門縣的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看了這麼多,

不知道聰明的你注意到沒有,

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現在,

陶器和瓷器都是在廟山遺址發現的重要遺存。

整個中華文化的發展,

龍門可是一步都沒有拉下呀!

四千多年的歲月洗禮、時光流逝,

逝者已去、斯物猶存,

或許通過遺蹟遺存中的文化密碼,

我們可以進一步貼近古人,

了解他們的生活和習俗。


來源:惠州龍門文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昌瑤湖呂蒙崗遺址考古發掘新石器晚期墓葬群

據悉,因南昌航空城瑤湖機場建設需要,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會同南昌市博物館對南昌瑤湖呂蒙崗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與整理,獲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呂蒙崗遺址位於南昌市高新區麻丘鎮廣安村委孫...

黑龍江小南山遺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

新華網哈爾濱10月25日電(記者許正)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的小南山遺址於今年7月正式考古發掘以來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期文物。考古專家說,出土的大量珍貴玉器表明鄰近我國東端國境線的小南山早在8...

山東省淄博市後李遺址新石器時代

後李文化遺址位於淄博臨淄區齊陵街道後李官村西北約500米處、淄河東岸的二級台階上,它地處沂泰山系北側山前沖積扇和魯北平原 ,距臨淄區 辛店城區約12公里,西北距臨淄齊國故城約2.5公里。由於受淄...

重慶姚家壩遺址發現商周遺存

新華網重慶12月23日電(記者張琴)重慶開縣姚家壩遺址近日考古發現一批重要的商周遺存,有灰坑、柱洞、灶、窯等遺蹟,是該區域早期制陶遺存的首次發現,出土了種類豐富的陶器。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

成都平原史前聚落考古的新收穫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從上個世紀90 年代以來,在成都平原先後發現了新津寶墩、大邑高山、鹽店、溫江魚鳧城和郫縣古城等8 處距今4500 年~3700 年左右的寶墩文化階段帶有夯土圍牆的大型聚落址...

貴州這裡出土文物上萬件,最早的有上萬年

中鐵閱山湖 貴陽榜樣生活領導者提示您關注動靜貴州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媒體發布消息稱,歷時4年,習水黃金灣遺址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完成,發掘共發現房址、灶坑、陶窯、灰坑、灰溝、墓葬等各類遺蹟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