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畫廊:漢魏丹青留麗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大葆

《遼陽市情》載:自1954年以來,遼陽市東北郊陸續出土了一批漢魏時期墓室壁畫,由此,當時的社會風貌可見一斑。

車馬出行圖

夫婦對坐飲宴圖

誰知一個提供新聞線索的電話,竟把我引向一個夢一般的境地。

1986年7月,驕陽潑火,熱氣熏蒸。

我從我所供職的電視新聞機構匆匆出發,趕赴遼陽城東北郊冶建化工廠廠區。

一路上,我禁不住猜想著將要被攝入鏡頭的漢魏古墓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它的壁畫會給今人帶來怎樣的驚奇?

至今遼陽市出土的漢魏墓葬已不下千座,其中20餘座繪有壁畫,國務院把價值極高的9座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由那些典型畫面複製而成的彩頁,不僅編入了《中國通史》和其他權威性書籍,而且流傳到海外,在世界有名的學府被專家、學者們從政治的、社會的、藝術的等等角度揣摩不已。

如此千年畫作無疑為今天的遼陽帶來了神聖的名聲。

它是遼陽人的家珍,然而,有幸親眼看到實物的遼陽人卻少之又少。

由於種種文物保護方面的原因,它一經被發現,便不得不立即封藏起來,以延長它的壽命。

它實在是過於老邁了,一千八九百年的高齡,早已是風燭殘年了,風會輕易地使它表皮剝落,光也會輕易地使它顏色消褪,它只好繼續委身於密室,「活」成我們的一種無奈。

期待比車輪更為急切,前去採訪的幾位同仁個個沉默不語,想必已經「走火入魔」。

任疾風從敞開的車窗衝進來撒潑,揉亂了頭髮,扯拽著衣襟;任人流、樓廈從車外匆匆掠過。

現實的一切似乎全然不在心頭,在一個預知而又未知的奇蹟即將出現之前,人們會有短暫的茫然,何況這是茫茫古人留給後人的一個大奇蹟!到達目的地後,我記不清我是如何跳下車子,如何順著發掘現場的通道走進陰濕的墓室,如何在那個陌生的空間作了遙遙遠古的一個陌生的看客,只覺得眼前一陣黑暗接著又是一片微光,於是,時序真的出現了逆轉——

一輪滿月高懸中天,如水的輝光織成了透明的幕帳,網蓋著空間,使眼前的深宅大院更為氣象森嚴。

那個魁梧而厚道的守門卒,頭戴一頂時人流行的黑幘,身著一襲灰色長袍,眸子裡蓄滿了警覺和忠誠。

守門卒的對面是一字排開的小官吏,數一數共七位。

永遠也挺不直脊樑的他們,拱手捧起簡牘,恭恭敬敬地候著主子的召見。

是夜,假如他們有幸被主人召見,那麼,在二進院落的門前,主人用以迎接臣下的竟是一隻惡犬。

它頭小、頸短、體肥,一副兇猛之相,它的出觀和存在,讓我覺得忠實於生活的古代畫工,恰恰無意間在這裡完成了一個象徵。

它是主人的傲恃和拒絕的寫意。

……我不知道前一夜小官吏們是否贏得了主人的歡心,他們之間於黑暗中的交涉是否成功。

反正夜風凝成了白雲,星辰漸漸隱去,第二天如期地到來。

日輪當空,汪著一盤鮮血,一隻三足烏佇立其中如幼雛縮於殼中。

此刻,一株老柳立於地上,不動;樹幹拴一匹駿馬,不動;樹冠棲一隻黑鳥,也不動。

還有,雖然不見馭手,但不遠處的那駕馬車已經備好……在這個整裝待發的時刻,一切都在以靜制動。

室內,主人正在帳下用餐。

貴族化的生活總是那樣按部就班。

他以他那個時代的方式跪坐在紅色的漆案之前,品咂著三足交斗里的美味佳肴。

兩位陪伴人拱手跪坐在他的左右。

他們看著主人杯來碗去,儘管飢腸如鼓,也許只有垂涎的份吧?更勞累的是忙碌於帳前的那兩位侍女,為了主人的這頓早餐,她們犧牲的是三更里甜甜的睡眠。

早餐過後,主人會走出門去,驚飛柳樹上那隻黑鳥,端坐於華麗的車中,然後讓鐵制車輪在石鋪大道上軋軋作響。

中午,會有幕僚或鄉紳發來邀請,照例地大醉一次酒樓。

傍晚,當他通過自家停放牛馬車輛的過廊步入後室的時候,一個短促的白天宣告結束。

此時,代替白天那件紅袍的是素雅的晚裝,主人偕夫人雙雙落座於案前。

歌舞百戲開始為家庭晚宴助興。

笛鼓笙簫,妙音起時,舞女裊裊上場;紅袖揮揚,青鞋高抬,旋轉的舞姿引起陣陣喝彩。

這樣熱鬧的場合也許要持續到深夜。

主人沉浸在綿綿的酒色之中,哪能拿出興致接見微賤的下屬。

門外的來客,讓他們像昨夜的小官吏一樣候在月下好了。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遼陽城區的擴展,棒台子、三道壕、上王家、道西道、北園、南林子、迎水寺等郊野,陸續發現一批東漢至魏晉時期的壁畫墓,其中壁畫尤以漢魏之際為最佳。

在國務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里,我讀過「遼陽壁畫墓群」的名字,並牢固地記得它的編號是167號。

對故土上這些藝術遺存的整理和研究,無疑是遼陽學人的興趣和責任所在。

早有美名的前遼陽博物館負責人、考古專家鄒寶庫先生,曾參與多座遼陽古墓的發掘工作。

1995年9月,我在遼陽北哨一個小書攤前初識鄒先生,鬢髮蒼蒼的他已告老還家,但仍沉湎於稽考地方史跡的筆耕之中。

由於久慕大名,此次又不期相遇,不好意思占用先生過多時間,交談中只是淺淺地接觸了關於漢墓的話題。

說來也巧,當年10月,遼陽東青年街延展,在小南門處發現一座漢墓,其時其地,我擠在圍觀的人群中向下望去,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忙碌於敞開的墓坑之中。

這是第二次見到鄒先生的情景。

他一面用竹籤鏟去石壁上的千年老泥,一面在記錄本上寫下一些數據。

當天晚上,我久久難眠,特意找到一些先生已經發表的關於遼陽漢魏壁畫墓的文章去讀,我深信這些直接來源於泥土的洗鍊的文字的準確與翔實。

在鄒先生的字裡行間,漢魏風情躍然紙上,使人如臨其境。

——一幅長十多米的聯壁大作《車騎儀仗圖》,畫人l73位,馬127匹,車10輛。

主人端坐廂內,穩如泰山;從騎排列車旁,前呼後擁;黑紅馬匹交相襯托,行列整飭;前導武士披盔戴甲,長驅直入;後隨文吏執傘蓋,提奩篋,托器物,魚貫前行。

浩蕩隊伍所經之處,地面馬蹄翻騰,車輪滾滾,煙塵瀰漫;空中華蓋黑幢,亮戟赤旗,光彩奪目。

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壯觀場面,令人為漢帝國的煌煌威儀而感嘆不已。

——《百戲圖》同樣別開生面。

百戲是古代樂舞雜技的總稱,漢代又稱「角牴戲」。

《漢書·武帝紀》載:「元封三年春,作角牴戲,三百里內皆來觀。

」可見當時盛況。

百戲包括如扛鼎、尋橦、吞刀、吐火等各種雜技幻術和裝扮動物的魚龍曼延,以及帶有簡單故事情節的《東海黃公》等小戲。

展開遼陽漢墓壁畫中的《百戲圖》,你會覺得忽然間紅男綠女奔來眼底,雜技演員短衣黑鞋、束腰縈袖,舞蹈演員長衣長袖、裙圓巾方;畫面之上四處開場,使人目難暇給。

一一看去,你會發現:倒立者,雙手撐地,兩腳上舉,作筋斗旋舞之技;舞輪者,擲巨輪於空中,使其旋轉徐落,舞者呈舉重之姿,兩腿蹲地欲起,雙手上擎待接,其勢叫人腋下流汗;獸舞者,四肢拄地伏行,臀部翹豎長尾,作走獸狀,戲態逗人;反弓者,一人腰背反弓,頭向下,手腳著地,腹部向上,旁邊一人雙臂上舉奔跑百米,作欲登其腹之狀,動感逼真;跳劍者,一人仰面擲三劍,手裡空中拋接不止,鋒刃犀利,只有短柄可握,除非技藝嫻熟,否則怎敢胡來;弄丸者,一人手運六球,狀如跳劍,無一落地,其技藝也是可嘉的……全圖23人,各種動作和神情,無不刻劃人微。

——《倉廩圖》也可謂「風景獨好」。

橫枋上懸掛著甲魚、豬頭、乳豬、雉、鵝、猴、魚、動物心肺,如此水陸食品可謂窮山海之珍奇。

橫枋下,宰豬、錐牛、解獸、退鵝、切肉、炙燔、舂粉、瀝汁、汲水、添薪、洗滌器具者共三十多人,煎烤蒸炸,忙碌非凡。

時人桓寬在《鹽鐵論》中敘述的統治階級飲食上有羊胎、扁皮黃口、春鵝秋雛、冬葵溫韭等等,恐怕還不如這幅畫作反映的全面具體。

——再看《宅第建築圖》。

高達三層的鳳凰樓,紫欄玄瓦,重脊巍峨,游旗綬帶在樓頂迎風飄蕩,銅鳳獨立其間,因而得名。

宮式高樓也為三層,但樓頂為殿宇制式,樓下鋪砌石階,一棟單層的亭式平房,上寬下窄,板瓦封頂,鴟尾飾脊,下有多層梯階,令高高的基礎頂起朱紅色門扉。

還有一座堂屋,屋頂瓦壟一半直線一半斜線,拙撲敦厚;兩端加大的重脊,牢不可破。

讀這幅宅第圖,我們自然會聯想那些曾在類似的建築中出出入入的古人,他們的創造和生活給後人留下的是深深的緬懷。

總之,在這千古畫廊,林林總總的畫面把漢魏的社會風貌巧妙地記錄下來,讓學人的研究得到了有益的依憑,諸如鄒寶庫等考古專家,他們通過那些獨特的畫面語言,發現了許多饒有趣味的歷史陳跡。

諸如通過宴飲圖,可見東漢以前宴飲時是男人獨坐,後來才發展為夫婦對坐;通過車騎圖,可見漢代統治者慣於乘車,而騎馬者多為僕從、侍役;通過家居圖,可見床是供人落座的家具,几案專供坐時憑狀;通過器物圖,可見杯是漢代普遍使用的食器,它不僅用於盛酒還用於裝羹,同時,杯等食器多為精美的漆器;通過服飾圖,可見漢代男子著巾幘,女子結歲髻,男子多著長袍,女子則短褂長裙……翻讀著這些來自地下的彩圖,我忽然覺得漢魏時代是那樣的遙不可及,又是這樣的近在咫尺。

在天高地闊的遼陽城郊,蒼蒼古墓原來都有高大的方錐形封土,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座金字塔。

深藏於其中的壁畫,是中國美術史中的瑰寶,更是墓穴壁畫的傑出之作。

漢魏社會的風風雨雨,造就了它的不凡的意蘊,它猶如傲寒盛開的梅花,自有其精神和勇氣。

首先是統治階級的引導。

漢代君王提倡孝道,鼓吹厚葬。

漢武帝陵中,曾埋藏的金錢財物以及鳥獸魚龜計190種。

達官貴人死後,也寧願空虛地上而充實地下。

加之東漢時期繼續沿用的「察舉孝廉」制度,更為厚葬陋習推波助瀾。

遼東郡每年至少有一人以孝廉之譽委以官職,因而很多人特別是豪強士族,便「竭家所有」修造墳墓,除用大量貴重器物隨葬外,還以壁畫圖繪沽名釣譽,以求「孝子」好名,進而登上升官發財的階梯。

考古工作者證實,遼陽壁畫墓的墓主人上可至郡太守,下可為縣令,這些官員的子弟為其修墳造墓的政治目的不言自明。

其次是受宗教文化的影響。

隨著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生死輪迴的觀念越發擁有市場。

通過挖掘發現,採用南芬頁岩石板建造的墓穴,一般由墓門、前後走廊、左右耳室和主室組成,其樣式仿佛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型制。

我曾在遼陽北郊太子河沿岸一帶考察過當地的民居,某些老宅的結構仍然帶有漢代住房的影子。

漢魏古墓平面呈亞字、工字、T字形,大的墓室長約8米,寬6.8米,高1.7米,約55平方米,小的墓室也有15平方米,這是否與墓主人真實的住宅形成相應的比例,我覺得也不是不可能的。

古人認為,靈魂不會隨肉體死亡,因而,為了讓死者與活人同樣享有人生,墓主人生前衣食住行的樣式,通過繪畫描摹在墓室里,使死者照常擁有日月、車馬、飲食,讓他們在「新居」中繼續「生活」。

其三是畫工飽滿的創作激情和高超的藝術手段。

比較群雄四起、戰亂紛紛的中原,公孫氏統治的遼東相對平靜,因而就有中原畫工及商人、學者的相繼湧來。

避難的優秀畫工們在遼陽的青石板上大展才華。

他們的作品,人物比例準確,色彩濃艷,線條流暢,寥寥數筆即可把人物的精神狀態表現出來。

例如《車騎儀仗圖》,以社會生活為藍本,藝術地再現了貴族出行的場景,其人物多騎在馬背,姿態各異,或持韁前望,或埋首伏身,或轉體回眸,或半遮臉面。

駿馬的刻畫頗見功力,一匹匹生龍活虎奔馳騰躍,不但形神畢肖,而且筆簡意賅,強勁的馬腳往往用一筆畫成,為了更好地表現內容,細勁的遊絲描和蒼健的鐵線描結合運用,信筆擦掃之處常常露有「飛白」。

用色上,直接把顏料潑上青石,使棕馬白鞍、紅袍黑冠產生了高古清幽的光影效果,神秘氛圍不同尋常。

就這樣,在相對偏安的遼東,中原的大批畫工既尋到了可以果腹的工作,也滿足了喪家厚葬的願望。

漢魏墓壁畫,這中華先人智慧的結晶,這遼陽大地上的無價珍寶,令人百看而不厭,百思而味新。

從中,我們似乎得到了一把多能的鑰匙,它可以打開古城遼陽的繪畫史、藝術史、文化史、民俗史的諸扇大門,你試試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遼陽有遺珍 古墓繪丹青

這是有關遼寧的故事,時間很久,跨越了28萬年。這是全省28家文博機構文物的精選,每件都是歷史的印記。我們與遺址、墓葬對話,與玉器、青銅器細語……農牧文明群雄逐鹿,民族文化熔鑄傳承。遼寧省博物館與...

遼寧發現漢魏墓葬群 含珍貴壁畫墓

中新社瀋陽3月3日電 (記者 朱明宇)記者3日從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已歷時3年完成對遼陽苗圃漢魏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百餘座漢魏墓葬出土。遼陽古稱襄平,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金世宗完顏雍曾...

王陵大墓系列之五:洛陽古墓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在文博愛好者的圈子裡太有名了,也還有很多盜迷為其著迷。這個館是1987年建的,很早了吧, 他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古墓專題博物館,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館。不知道為什麼改名字叫洛陽古代藝術...

「第008期」高句麗壁畫的形態內涵

作者:姜贏鑫高句麗文化:泱泱中國,五千年的輝煌燦爛文明,孕育了綺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2004年7月1日,集安市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在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