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親挖明十三陵,叫囂再去挖秦始皇陵被拒,死後卻被葬入小山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封建社會,建造帝王陵寢是每個皇帝生前最為重視的一件事情,他們為了維護王朝的統治和希冀國祚的延續,往往會派風水大師擇千年吉地並耗巨資來進行建造陵墓,自秦始皇創製「皇帝」稱號並修建了極為神秘的「秦始皇陵」後,歷代王朝的統治者都會瘋狂的模仿和修造陵寢,而縱觀千年歷史,每當一個王朝覆滅後,往往這些皇帝陵寢都會遭到毀滅性的盜挖,至今留存比較完整的也不過只有明十三陵和清帝陵這兩座規模比較大的陵墓群。
不過,清東陵在1928年時被軍閥孫殿英進行了大規模的盜掘和毀壞,甚至康熙乾隆慈禧等人的屍骨都被盜掘者在攫取金銀珠寶時而散落在了一邊,要說當下保存最為完整的帝陵當屬為明十三陵了。
明十三陵安葬了永樂帝朱棣至崇禎帝朱由檢的十餘位皇帝(建文帝和朱元璋除外,朱元璋的明孝陵位於南京,建文帝靖難之役後不知所蹤),1644年清軍入關後對這座規模巨大的前朝帝陵並沒有進行破壞甚至還安排了人去進行嚴格的保護,其實這並不是滿清統治者的初衷,而只是為了能夠做做樣子給漢人看罷了,但無論如何明十三陵還是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近代以來,中國雖飽受列強侵略甚至遭到滅國的危險,明十三陵也沒有遭到大的破壞,但這樣的局面後來卻被打破了,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出現不得不提一個人,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豪郭沫若,郭沫若的名字大家都比較熟悉,但關於他的很多事跡卻讓人鮮為人知,其中他做出的一件事讓髮妻為其守活寡68年,讓人非常的心痛和同情。
郭沫若出生於四川樂山,少年時即有才,1914年留學日本,並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這和魯迅的經歷有些相似,後來也是棄醫從文開始了筆桿子的人生路,回國後的郭沫若先後寫出了著名的《鳳凰涅槃》、《爐中煤》等詩篇,1921年時發表了人生的第一本新詩集《女神》,成為了中國新詩的奠基人,可以講郭沫若的文採在民國時的文壇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這位大才子還曾參加過北伐,但關於他的感情生活卻一直飽受詬病,而提及這件事不得不說一個人這就是他的結髮妻子張瓊華,張瓊華比郭沫若大兩歲是一個典型的舊時中國婦女,1912年當時年滿20歲的郭沫若在父母的一手操辦下和張瓊華結了婚,不過郭沫若對張瓊華卻沒有任何的感情基礎,婚後5天郭沫若毅然的離開了張瓊華,而郭沫若此後卻娶了一名日本妻子佐藤富子和中國夫人於立群,感情生活可謂是有聲有色,但對結髮妻子從來不過問,導致張瓊華活活為其獨守空房68年,1980年張瓊華去世享年90歲。
而對於郭沫若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其親自參與了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明十三陵完好保存300多年,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考古專家為了能夠更好的研究歷史而向上級建議發掘明定陵(明朝中後期最具爭議和傳奇的萬曆皇帝陵寢)一開始,這個提議遭到了很多學者和專家的反對,但在郭沫若的再三努力下,最後發掘定陵的提議獲得了批准。
1956年5月,在郭沫若親自的主持下,明定陵開始了挖掘,剛開始的時候定陵的開啟還是很順利的,歷史上沒有遭到盜掘的定陵在工作人員的找尋下很快就找到了陵寢的入口,考古人員進入定陵陵墓後,發現了大量珍貴的奇珍異寶古玩字畫,這讓在場的人異常的興奮,但因為年代久遠加上當時的考古手段落後,外界的空氣很快進入到了陵墓中,這突如其來的氧化作用導致埋葬300多年的萬曆陵寢很快被破壞,字畫綾羅綢緞迅速被腐化掉了,甚至萬曆皇帝和帝後的屍骨也被氧化無存了,而金絲楠木棺槨也被考古工作人員當做無用的垃圾扔在了一邊。
這件事出來後,讓很多有識之士和資深考古專家痛心,但事情到這裡還沒有完全結束,據說後來不久,郭沫若又打算去陝西發掘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及著名的秦始皇陵,但他的這個做法並沒有得到批准,最後郭沫若才罷休。
按道理郭沫若本可以死後葬入八寶山的,但後來為什麼卻葬在了小山溝了呢?其實這和他晚年的一個經歷有關,20世紀60年,郭沫若這位大文豪跟著「學大寨」的活動來到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並在那裡和百姓生活了一段時間,和他們一起同吃同住,時間長了郭沫若對這個地方也產生了感情,後來在離開大寨的時候甚至其還傷心了一段時間。
十幾年過去後郭沫若依然忘不掉「大寨」這個地方,為此在其臨終前專門的進行了交代,希望自己百年後可以將自己的骨灰撒在大寨這個山溝里,讓他能夠一直飽覽這裡的風景,如今在山西大寨的虎頭山上依然可以看到郭沫若的墓碑,雖然很多學者現在對於郭沫若評價不一,但其功勞也是有的,特別是在文學上的成就也不愧為一代大才子。
國家為什麼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的後果!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首選的對象是永樂皇帝的長陵。獲得批准之後...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帝陵?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嚴重後果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正因如此,掌握著全天下的財富的皇帝就希望自己死了之後也能擁有和活著的時候同樣的生活。於是,在他們死後,無數金銀細軟、...
郭沫若提議繼續挖掘秦始皇陵,上級及時遏制,別再動帝王陵!
明定陵建於1584~1590年,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陪葬的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如今,它最出名的一個身份就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
挖掘明定陵的時候發生一件怪事,嚇的郭沫若再也不敢碰其他的
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墳墓,是整個明十三陵中第三大的陵墓,由於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的破壞,定陵的外部結構早就已經被破壞掉了,只有內部因為建造的足夠牢固而保存完好。
此陵是唯一被考古發掘的明朝帝陵,耗時6年花800萬白銀建造
歡迎來到溜溜達達看世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明代唯一一座被考古發掘的明代帝陵-明定陵。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個皇帝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及其兩個皇后的合葬陵墓。
郭沫若提議要挖掘秦始皇陵,惹領導大怒,並定下一個規矩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神秘與不安的背後:明十三陵之定陵探險之路(還原真實)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
國家為何明令禁止發掘帝王陵寢?只因與明代這座皇陵有莫大關聯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著厚葬的習俗,無論是殷商時期的貴族墓葬,還是晚清時期的帝王陵寢,都有著大量的奇珍異寶隨同墓主人一同被埋入地宮。這些陪葬物品內容豐富,世所罕見,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正...
首座被挖掘考古的皇陵,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
北京的紫禁城始建於明朝皇帝朱棣時期,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一樣,朱棣在位時就修建了自己的陵寢,隨後明朝的十幾位皇帝都葬入了北京的北部山脈,人們稱為:明十三陵。
為什麼國家禁止開挖帝陵?看看定陵的悲劇你就知道了
▶本期導讀|子月今天要介紹的是明代帝陵中的明定陵,墓主人便是明神宗朱翊鈞。朱翊鈞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的第三子。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十三陵中定陵被發掘,發現很多珍寶也帶來一大遺憾,從此禁挖皇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從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長陵,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思陵,共有13座皇帝陵墓。這些陵墓中唯一被發掘的是定陵,從中發現很多珍寶,也帶來了一大遺憾。
挖掘明十三陵時發生的詭異事件,怪事接連不斷,至今仍舊無法解釋
上世紀五十年月中期,為體味開通十三陵的機密,也為了滿足獵奇心,時任北京副市長的吳晗和郭沫若提出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就是發掘十三陵,可專家破耗了一年才翻開了定陵後便不敢繼續發掘,緣故緣由很複雜,但...
既不幸又幸運的明代陵墓,考古隊發掘3天被迫撤離,結局影響深遠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在距離北京昌平城區十餘公里處,有一座天壽山,大名鼎鼎的明十三陵就坐落於此。自明成祖朱棣於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修建長陵起,直至崇禎皇帝朱由檢下葬為止,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