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家禁止開挖帝陵?看看定陵的悲劇你就知道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子月談史|中國帝陵系列|第十一講,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本期導讀|子月今天要介紹的是明代帝陵中的明定陵,墓主人便是明神宗朱翊鈞。

朱翊鈞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的第三子。

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定陵地宮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年僅十歲的萬曆皇帝繼位。

當時,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朝中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親政之後勤勉於政,也頗有明君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

萬曆四十八年,萬曆皇帝駕崩,安葬於明十三陵的定陵。

那麼他的定陵是如何被挖掘的?又是怎麼遭受到毀壞的呢?

定陵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部隊攻入北京時,定陵的地面建築大部分遭到焚毀。

而後清軍入關,定陵又遭二次破壞。

清乾隆年間雖有所修整,但後來民國時期又有所損毀。

那麼明定陵遭到的最大破壞是哪一次呢?

孝靖皇后棺槨

1955年,吳晗作為發起者,聯合郭沫若、鄧拓、沈雁冰等人,聯名上書要求發掘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但長陵的陵園建設面積太大,一時難以找到地宮入口。

考古隊只好放棄對長陵的發掘,決定先找一個小規模的帝陵發掘。

在調查其他十二陵中,偶然發現定陵的地宮入口,由此最初發掘長陵的計劃,就變成了定陵地宮的發掘。

替換高清大圖

1958年,夏鼐親自指導對明定陵的發掘,歷時兩年多結束。

這座帝陵里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

但是當時文物保護技術條件落後,無法保存這些珍貴的文物,無數的珍稀文物遭到損毀。

三口由金絲楠木製成的棺槨以及萬曆帝後的屍損毀。

替換高清大圖

定陵的發掘給了我們一個沉痛的教訓,子月認為帝陵作為歷史遺產,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的,不應該主動發掘。

而當1965年,郭沫若等人曾再次提議發掘長陵時,國家總理只說了一句話:"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此後,不主動挖掘帝陵成為一項中央政策延續至今。

☆關注子月談史,更多歷史文章等你來讀。

如有所感所想或批評建議,請在下方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