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明定陵的時候發生一件怪事,嚇的郭沫若再也不敢碰其他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墳墓,是整個明十三陵中第三大的陵墓,由於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的破壞,定陵的外部結構早就已經被破壞掉了,只有內部因為建造的足夠牢固而保存完好。

1956年郭沫若協同時任北京市市場的吳晗等人,向中央請求對明十三陵進行考古發掘,這個提議一經提起就受到很多人的反對。

當時中國的考古技術太不成熟了,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始也不過才短短三十來年,而且很多設備在當時都是欠缺的。

但是由於郭沫若等人的極力主張,最終經過多方協商,決定先對明定陵進行挖掘,如果成功的再對其餘十二座陵墓展開考古挖掘。

由於定陵實在是太大了,同時在建造的過程中又是匯集了全國的能工巧匠齊心協力建造的,這也就導致郭沫若帶領著考古隊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才靠著運氣找到了墓門的位置。

就這樣如火如荼的定陵考古工作就這樣展開了,進入陵墓之後,人們才發現這是一個合葬墓,裡面不僅僅埋葬著萬曆皇帝,同時還埋葬著他的兩位皇后。

雖然距離萬曆皇帝下葬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但是當考古隊員打開棺槨的時候,驚奇的發現萬曆皇帝及其皇后身上和陪葬的衣物保存的非常完好,顏色鮮艷如同剛剛織出來的一般。

但是由於當時人們的考古專業知識不夠豐富,同時相關的專業設備也沒有,因為當時的考古隊員只是簡單的將這些綾羅綢緞放在一邊,沒有進行保護。

當第二天考古隊員再次進去的時候,發現那些綢緞已經沒有了,不翼而飛了。

這可是個大事,剛剛發掘出來的文物就這樣不見了,考古隊員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會不會被被人偷了,但是當時整個發掘現場保護措施做的很好,根本不可能被人偷了啊!

最終考古隊員在之前放綾羅綢緞的地方發現了一堆灰燼,原來這些綢緞由於常年深埋地底,由於接觸到了外面的空氣而發生氧化,最終變成一堆灰燼。

這件事也成為中國考古歷史上最大的恥辱。

最終,在鄭振鐸等考古學家的聯合提議下,終止了對其他十二座陵墓的發掘,也定下了一個規矩那就是不主動發掘皇陵。

定陵的發掘是失敗的,對於中國考古的打擊非常之大。

但是也正是因為定陵發掘的失敗才保住了其他皇陵,不得不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