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幸又幸運的明代陵墓,考古隊發掘3天被迫撤離,結局影響深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在距離北京昌平城區十餘公里處,有一座天壽山,大名鼎鼎的明十三陵就坐落於此。
自明成祖朱棣於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修建長陵起,直至崇禎皇帝朱由檢下葬為止,這座龐大的皇家陵園整整興建了236年。
六百多年的風雨洗禮之下,絕大多數建築都保存完好。
不過在幾十年前,這座皇家陵園卻遭遇了難以想像的巨大破壞,始作俑者就是郭沫若與吳晗。
在1955年10月的一天,明史學家吳晗找到了時任全國文聯主席的郭沫若,請他幫忙審閱申請發掘長陵的報告。
郭沫若知道挖掘工作可以獲得大量珍貴文物後便欣然同意,只是對報告進行了簡單修改,就同作家沈雁冰(即茅盾)、史學家范文瀾等人聯名呈送中央。
申請發掘報告的理由是冠冕堂皇的——挖掘長陵可以出土大量文物,這些文物對明朝歷史研究有非常大的幫助,能幫助後人更好地了解明朝的軍事、政治制度和文化等。
此消息一經傳出,全國一片譁然。
許多考古、文物界的專家都表示擔憂,尤其是時任考古研究所長夏鼐、文物局長鄭振鐸更是表示堅決反對。
情緒激動的兩人親自找到了郭沫若和吳晗,希望他們能夠撤銷申請,然而郭沫若卻絲毫也聽不進去。
在幾天以後,高層作出重要批示:「原則同意」。
從這一刻開始,挖掘帝陵的大幕正式拉開,明十三陵遭到巨大破壞也正是從此開始。
在這年冬天,相關部門組織成立了包含數百人的長陵發掘委員會,鄭振鐸、夏鼐二人也被選派加入其中,雖然是百般不願,但也只能無奈參加了。
當時的北京,天氣十分寒冷,山區內的溫度更是低到嚇人。
然而郭沫若卻一門心思想早點挖開長陵找到文物,於是在幾番催促之下,作為委員會成員之一的趙其昌只能帶人頂著嚴寒進行挖掘工作。
白天,他們就在長陵的寶頂上挖掘,晚上就住在附近村民家裡。
一連挖了三天,什麼收穫也沒有,反倒是趙其昌身體出了問題,被迫撤離。
趙其昌大病了一場後,委員會眾人重新商量了下,決定先挖掘個小點的帝陵練手,於是就選中了朱棣之子朱高熾的陵墓。
然而考古隊挖了半個多月也沒有找到地宮入口,只能重新選中萬曆皇帝的定陵進行發掘。
之所以要發掘萬曆皇帝的墓室,是因為在挖掘過程中,萬曆皇帝的定陵墓室出現了輕微塌陷,考古隊員們便趁機改為搶救性發掘萬曆皇帝定陵,總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貴文物。
然而令人倍感痛心的是,由於缺乏相關技術及經驗,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文物被嚴重損壞,甚至連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也被附近的農民劈開拿去當柴燒。
高層得知這一系列事件後十分震怒,立刻出台了相關政策,禁止主動發掘帝陵。
從此以後,任何申請挖掘乾陵的報告都被無條件駁回,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參考文獻:
《風雪定陵》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1955年,考古隊挖掘朱棣的陵墓,挖了三天之後,匆忙撤離
摘要:1955年,考古隊經過國家批准,對明十三陵中的長陵進行考古挖掘。工作人員在長陵進行了三天的挖掘之後,卻匆忙撤離了現場,直到今天朱棣的陵墓依舊完好無損!
揭秘中國經歷最奇特陵墓,考古隊挖掘三天後撤離,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歡迎您關注我們,為您帶來新視角新體驗。各位朋友下午好!最近有朋友給子淵提意見,說是好久都沒聊古墓了,所以今天咱們就將目光投向北京昌平區,那裡有一座境遇坎坷的陵墓。
國家為什麼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的後果!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首選的對象是永樂皇帝的長陵。獲得批准之後...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
明十三陵開挖過程中所發生的詭異事件 至今仍然無法解釋
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北京副市長的郭沫若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挖掘明十三陵,可正當專家花費了一年的時間翻開了定陵之後,卻不敢繼續發掘了,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發生了太多詭異的事,並且還絡繹不...
首座被挖掘考古的皇陵,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
北京的紫禁城始建於明朝皇帝朱棣時期,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一樣,朱棣在位時就修建了自己的陵寢,隨後明朝的十幾位皇帝都葬入了北京的北部山脈,人們稱為:明十三陵。
定陵的挖掘是考古悲劇?郭沫若:至少我們知道了萬曆是個瘸子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句話,叫「死者為大」。在中國,由於五年多年的文化傳承,中國人對祖先更是充滿了崇敬之情。不管是誰,只要是動了別人的祖墳,在古代就會遭到滿門抄斬的刑罰。因此中國人也成為了對「身後事...
1955年,考古專家挖掘朱棣陵墓,但挖了三天,被緊急叫停
中國五千年歷史,產生多少帝王將相,英雄人物,每一個人身上都充滿了故事,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傳奇。當時間荏苒,留下的是巨大的地下寶庫,陵墓,而這成為無數考古專家的嚮往。郭沫若曾上書挖掘武則天,秦始皇等...
北京有座明代古墓,棺蓋打開後洗刷墓主百年污點,發掘者結局悽慘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在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奇特的古代陵墓,一些讀者對陵墓的發掘工作充滿好奇,並想知道在其過程中是否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與定陵有...
郭沫若力主發掘定陵,製造了史上最大考古悲劇,參與人員離奇死亡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
十三陵中的定陵為何被第一個挖掘?萬曆皇帝:我給祖宗朱棣背了鍋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
挖掘明十三陵時發生的詭異事件,怪事接連不斷,至今仍舊無法解釋
上世紀五十年月中期,為體味開通十三陵的機密,也為了滿足獵奇心,時任北京副市長的吳晗和郭沫若提出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就是發掘十三陵,可專家破耗了一年才翻開了定陵後便不敢繼續發掘,緣故緣由很複雜,但...
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他是明朝最懶皇帝,陵墓發掘時怪事不斷,參與發掘者結局悽慘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在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奇特的古代陵墓,一些讀者對陵墓的發掘工作充滿好奇,並想知道在其過程中是否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與定陵有...
郭沫若請求挖掘朱棣陵墓,但挖了3天,被緊急叫停
中國五千年歷史,產生多少帝王將相,英雄人物,每一個人身上都充滿了故事,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傳奇。當時間荏苒,留下的是巨大的地下寶庫,陵墓,而這成為無數考古專家的嚮往。郭沫若曾上書挖掘武則天,秦始皇等...
中國有一座帝陵,竟遭受無妄之災,被挖掘後遭受巨大損失
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至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的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皇帝駕崩,年僅10歲的萬曆皇帝繼位,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皇帝在位之...
郭沫若一意孤行發掘定陵,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郭沫若...
定陵挖掘為什麼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看完你就知道了
定陵是明朝歷史上一位充滿謎團和爭議的君主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及其兩位皇后的合葬陵寢,孰料他死後的三百餘年後,定陵發掘也同樣成為歷史學者和考古學者爭訟不已的話題。可以說,定陵挖掘是每個如我這樣研究...
1955年,郭沫若帶隊盜掘朱棣墓,僅挖了三天,郭沫若匆匆逃離
上世紀50年代,吳晗、郭沫若等人聯名提出申請,想要盜掘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在申請中郭沫若提出:長陵中有很多文物,如果挖掘長陵,對研究整個明朝的歷史具有重大的意義,而且郭沫若還懷疑,明朝重要的《永樂...
定陵的挖掘的過程 實述!成為考古界最大的悲劇
明定陵的萬曆皇帝地下玄宮的發掘可謂是一波三折,自從1956年5月動工以來,考古隊僱傭大量的民工,耗費一年多的時間,在陵園內的明樓挖了三條約27米深,近百米的深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