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到底有多重要 看完這些古遺址你就知道了(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文物管理處和隆堯縣文保所組成的考古隊,於今年10月份開始對兩千年前趙國「柏人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除了「柏人城」遺址,河北古遺址(群)還有很多,要想知道燕趙大地曾經有多輝煌,看完這些古遺址(群)你就知道了!

泥河灣遺址群

泥河灣遺址位於河北陽原縣東部,桑乾河北岸,化稍營鎮泥河灣村,桑乾河上游的陽原盆地。

距今約177萬年前,遠古的人類就活動在這片土地上。

泥河灣標準地層記錄了第三紀晚期至第四紀地球演化和生物、人類進化的歷史,受到國內外地質、古生物、古人類及史前考古專家的極大關注。

泥河灣遺址群只要包括馬圈溝遺址、小長梁遺址、侯家窯遺址及虎頭梁遺址。

河北考古工作者對陽原泥河灣的發掘,是在東非之外找到的第二個200萬年前後的人類活動遺蹟,向人類起源的「非洲唯一論」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

河北柏人城遺址

柏人城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

柏人城遺址位於河北省隆堯縣正西12.5公里的雙碑鄉亦城、城角二村一帶,是一座著名的歷史名城遺址,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華北地區現存較大的戰國時期的城址。

柏人城系夯土建築,它北鄰抵水,三面環崗,城牆全長8017米,城廓面積約4平方千米。

2013年5月,柏人城遺址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古城址內坐落著兩個村莊,其餘皆是農田。

柏人城在戰國時期是趙國北方僅次於邯鄲的第二大城市,是當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西漢初期,置柏人縣,柏人城即為治所,歷魏、晉、隋、唐。

按史書記載,柏人城自春秋時期晉文公於公元前624年建城算起,至唐天寶元年被淹城廢為止,一直以著名的繁華古城存在了1300餘年。

此後,其又經1200餘年的風雨,成為今天的柏人城遺址。

經過考古部門的勘探與發掘,其雄偉的夯土城牆輪廓已然展露崢嶸,展示著古城當年的繁榮和輝煌,講述著2600多年來發生在這裡的歷史往事及其曾經的特殊地位。

南莊頭遺址

南莊頭遺址位於河北省徐水縣南莊頭村東北約2公里處,泥河灣、周口店、山頂洞等古文化遺址環繞著它,是中國北方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面積約20000平方米,己發現的遺蹟有5條灰溝、2座灰坑和2個用火遺蹟。

出土遺物豐富,種類有石磨盤、石磨棒、骨錐、骨針、種子和少量的夾砂深灰陶、夾砂紅褐陶片、石片以及水溝等人類活動的足跡,另外還有鼠、雞、狗、狼、豬、鹿等動物骨骼,其中部分骨骼有燒烤、切割的痕跡。

磁山文化

中國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

磁山文化是中國華北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在河北省邯鄲市武安磁山發現而得名。

將中華文明上溯到8000年前,早於仰韶文化1000年。

是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之首,是東方文明發祥地之一。

磁山被確認為是世界上糧食粟、家雞和中原核桃最早發現地。

粟、家雞和核桃三大發現,改寫了世界粟作農業、家雞馴養和核桃產地的歷史。

學者普遍認為,河姆渡文化代表了南方水稻文化,而磁山文化代表了北方旱作農業中的穀子文化,在研究中國古代農業起源時,兩者缺一不可。

伏羲台

伏羲台。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台西文化遺址

台西遺址位於河北省藁城市崗上鎮台西村東北。

以3個土台「疙瘩」為中心,分布著商代中期居住遺存和墓葬。

14座商代房址中,早期房子清理出2座,為半地穴式。

晚期房子清理出12座,大部分為木製梁架的地面建築,有硬山頂式房子、平頂式房子和斜坡頂式房子等類型。

文化遺物包括陶器、石器、骨角器、蚌貝器、漆器、甲骨、紡織品(麻布為主),植物種子以及陶文符號等。

清理遣址內墓葬112座。

墓室為長方形豎穴土坑。

墓主以仰身或側身直肢葬居多。

隨葬品有陶、銅、骨、玉、蚌、漆等器具及絲織品等4000多件。

1972年從遺址中出土的鐵刃銅鉞是國內外發現最早的鐵器。

還發現鐵礦渣,也是世界最早的鐵礦渣,證明3400年前石家莊地區的先民己掌握了冶鐵技術。

還發現世界最早的手術器械石質砭鐮,平紋縐絲紡織品,利用人工技術紡制的脫膠麻織品。

還有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早的釀酒作坊遺址,遺址出土釀酒用陶器46件,遺址內殘瓮中出土8.5公斤酵母遺存。

邢墟遺址

邢台是「商族之源,祖乙之都,邢候之國」,被國家確定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科研基地,被國家考古學辦命名為「邢墟」。

已發現先商和商、周文化遺址多達200餘處,這在河北省乃至全國都是少見的。

經過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多年的考古調查,發現邢台市西南郊分布著較稠密的商代文化遺址群,範圍大約30多平方公里。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系聯合組成考古隊,於1998年11月2日和12月15日選擇邢台市東先賢遺址進行考古調查,發掘面積達80多萬平方米,出土了陶器、石器和骨器等文化標本100多件,為商代中期文化和邢台商文化絕對年代的測定和確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考古專家分別在邢台、安陽和鄭州召開了「商代前期考古發現觀摩研討會」,與會專家再次對邢台商代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進行了觀摩和考查研究,對「祖乙遷邢之邢墟調查專題」的研究成果給予肯定,並正式命名邢台商代遺址為「邢墟」。

趙王城遺址

趙王城,亦稱趙都宮城,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南,建於趙國遷都邯鄲前後,是中國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國古城址,屬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王城由東城、西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似「品」字形,總面積512萬平方米。

遺址周圍保留著殘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牆,內部有布局嚴整、星羅棋布的建築基台,地下有面積較大的十幾處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門遺蹟多處。

趙王城建於趙國遷都邯鄲前後,據記載,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國都從中牟遷到邯鄲,歷經八王,共158年,至趙王遷八年(前228年)為秦國所占。

公元前209年,秦將章邯攻趙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從此毀壞,以後逐漸變為廢墟。

這座古城遺址,經歷了兩千多年,至今仍雄偉壯觀,它對於研究中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本文中圖片、文字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圖書誤解「磁山文化」的辨證

作者:申禮成 張海江20世紀70年代在武安發現的磁山文化遺址,揭示了一萬多年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吉光片羽,代表了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段以後的文化面貌,它下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填補了我國新石...

河北:2600年柏人城遺址有望露真容

即通客戶端報導(河北台記者 杜岩卿)在河北省隆堯縣亦城村和城角村一帶,至今矗立著東、南、西三座由夯土築成的古城牆,它們合圍起來的範圍就是距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柏人城遺址。...

磁山丨中華文明源

磁山文化遺址總面積十四萬平方米,分上下(即早晚)兩個文化層。它的年代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用碳-14測定的數據距今約8000年,後經中國科學院地球與地質研究所用植矽體方法學對磁山文化層年代...

河北商代文明Ⅰ

河北商代文明前言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統治中國。商早、中期在豫北、冀南一帶五遷其都。有學者認為,今邢台市一度為商王朝國都。河北是商王朝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60年來已發現商代遺...

談談邯鄲的名勝古蹟

磁山遺址又稱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東約1公里處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東北依鼓山,距武安城17公里,是中國最初發現的一種新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約10300年,突破了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