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人都知道嗎,磁山文化11個世界之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磁山文化11個之最最美武安

1最早的原始陶器

1976年磁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盂、支架、罐、三足缽、壺等一批器物,年代距今有7900年左右,是我國考古發掘中發現的當時最早的原始陶器。

2最早種植核桃的地方

晉代張華在其《博物志》中寫道:「張騫使西域還,得胡桃(核桃)種。

所以,過去一千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核桃這個植物品種是西漢張騫從西域引進中原大地的,所以稱核桃為「胡桃」。

1976年磁山史前遺址中核桃的發現徹底改變了這種傳統認識,把我國核桃種植的歷史上溯至公元前6000年左右,堪稱世界最早。

考古人員還從一些灰坑的遺址中,發現有多種野生植物形成的堆積層,其中可辨認出的有榛子、小葉朴、棗和核桃等品種。

這一重大發現,又一次引起了國內外考古界和史學界的關注。

現在,這些炭化了的核桃標本作為珍貴的文物佐證,永久陳列在邯鄲市博物館中

3最早的陶制酒壺

中國釀酒起源的時代問題,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至今還在討論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在新石器時代遺址里,不可能給我們留下更多酒的痕跡,但卻可以留下酒器。

所以酒器的出現與否,就構成判斷酒存在與否的關鍵證據。

1976年在磁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17件小口長頸雙系陶壺,是世界上目前發現最早的

4最早種植粟的地方

粟,俗稱小米。

磁山文化遺址考古中,獲得了多項驚人的發現,小米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考古工作者經過多次的發掘,共在遺址中發現有數百個灰坑遺蹟,而在其中的189個灰坑中,還發現有儲藏糧食的窖穴。

令人驚喜的是,在這些橢圓形和近似長方形的窖穴底部還堆積有大量的炭化的糧食灰燼。

其大部分已腐朽成灰,顏色灰黃。

但在一些成塊的朽灰中,我們還能用肉眼看到一顆顆炭化了的圓形顆粒。

後經H65的標本灰象分析測定,確認這是糧食作物——小米。

小米在窖穴中的堆積厚度一般在0.1至2米左右,有的甚至在2米以上。

根據計算推測,當時儲存的這些糧食大概有10萬公斤以上。

磁山小米的發現,改變了過去小米起源於埃及、印度等國的一貫認識,有力的說明了我國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在黃河流域種植這種作物了。

5最早的糧食加工工具

既然有了最早的小米,相應的,就應該有最早的糧食加工工具。

考古工作者在磁山文化遺址中,共發現了近60套石墨盤和石墨棒器物,是同時代遺址中發現數量最多的。

據考證這是我國發現的當時最早的糧食加工工具,距今有7900年了。

6最早的倉囷

倉囷,即儲蓄糧食的倉窖。

1976年——1978年在磁山文化遺址發現3000多個地下窖穴,其中80個窖穴內有糧食堆積,堪稱目前已知的時代最早的倉囷。

7最早飼養家雞的地方

磁山遺址從1972年發現至今,經過多次試發掘出土了豐富的文物。

在當時發掘的遺址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的動物骸骨,包括狗、豬、雞、牛、羊等。

其中有較多的雞距骨,距骨是雞腿下端連接趾爪的長大跗蹠骨。

出土的13件雄距骨長72~86.5毫米,一件距骨長70毫米,其長度最接近現代家雞的距骨。

後來,經考古界專家綜合分析,認為磁山雞就是經過人工馴養了的家雞。

這一重大發現,證明磁山早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就已開始飼養家雞,這比原來世界上公認的印度最早飼養家雞的時間提前了近4000年。

磁山家雞至今仍是考古學界能肯定的最早的家雞,磁山也還是世界公認的家雞的發祥地。

8最早的家狗骸骨

原始家畜飼養是人類狩獵活動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在人類開始定居時與農業同時產生的。

它在原始社會的經濟生活中,具有重大意義。

從考古學成果看,我國的家畜飼養至少有一萬年的歷史。

而狗作為最早的飼養家畜之一,目前所知最早的證據,是磁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家狗骸骨。

當時,考古工作者在遺址現場發現了狗的9個不同個體,和18件殘骨,後來又在灰坑中的糧食窖穴底層發現了一具完整的狗骨架。

9最早葦席產生證據

考古人員在遺址第一文化層的灰坑底部發現葦席痕跡,其紋痕與現在的紋樣基本一致。

考古工作者認為這裡可能是一處遭受破壞的居住址。

同時在灰坑中還發現了大量的燒土塊,其中一個土塊上還附著有清晰可辨的席紋印跡。

現在,這些帶有席紋印跡的燒土塊陳列於邯鄲博物館。

10世界上最早的紡輪

紡輪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一種原始的捻線紡織工具。

磁山出土的紡輪有19件,都是用陶片製成。

同時,磁山遺址中還發現了其它一些紡織工具:骨匕、骨梭、角梭。

11最早的半地穴式居室建築遺址

古代的先民在長期的成長發展中,逐漸改變了遷居不定的生活方式,開始向擇地定居生活轉變。

而定居的房屋居室,則經歷了橫穴式或半地穴式和地面式或干欄式等不同形制的發展過程,每一個進步都顯示了人類的聰明才智。

其中,磁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房屋基址,是當時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半地穴式人類建築遺址。

來源:天天武安網社區

向原創致敬,涉及版權問題請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謝謝!

歡迎大家訂閱「邯鄲影像」, 祺盛傳媒用影像全方位展示邯鄲的大事小事。

投稿郵箱:12331448 群:518017118

宋現彬編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圖書誤解「磁山文化」的辨證

作者:申禮成 張海江20世紀70年代在武安發現的磁山文化遺址,揭示了一萬多年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吉光片羽,代表了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段以後的文化面貌,它下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填補了我國新石...

河北商代文明Ⅰ

河北商代文明前言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統治中國。商早、中期在豫北、冀南一帶五遷其都。有學者認為,今邢台市一度為商王朝國都。河北是商王朝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60年來已發現商代遺...

八千年前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居然在武安!

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有著獨立的起源和發展。新石器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結束了舊石器時代或中石器時代是以採集和漁獵生活的主要手段,而發明了農耕、畜牧,這是人類經濟生活...

磁山文化寫進中小學教科書

作者:申禮成 張海江中小學教科書九年進行一次完善修訂,2012年是中小學教科書的修訂年,小學、初中、高中歷史教科書沒有把磁山文化的具體文化內涵載入其中。武安市人民政府於7月16日正式向教育部申請...

中華文明探源--磁山文化

長城網2月4日訊(通訊員張海江)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武安市西南17公里磁山鎮磁山村東1公里的台地上。遺址面積約14萬多平方米,系1972年發現,同年進行調查試掘。自1976年至1998年的20餘年間...

磁山丨中華文明源

磁山文化遺址總面積十四萬平方米,分上下(即早晚)兩個文化層。它的年代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用碳-14測定的數據距今約8000年,後經中國科學院地球與地質研究所用植矽體方法學對磁山文化層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