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遺址:穿越時空的震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05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貴州威寧中水遺址」位於我省威寧自治縣與雲南省昭通市交界處,發掘點位於中水盆地內中河兩側的坡地和山樑上,揭露面積近3000平方米,清理出祭坑、墓葬、灰坑、房址、溝等200餘處,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玉石器、青銅器等文化遺物,這是威寧古代遺存的一大亮點。

有考古學者曾表示,這次考古發現或許是撥開夜郎國千年迷霧的突破口。

發掘:填補貴州史前考古空白

2004年10月-2005年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四川大學考古系等單位聯合對威寧自治縣中水古文化遺存進行考古發掘,揭露面積近3000平方米,清理出祭坑、墓葬、灰坑、房址、溝等200餘處,出土700餘件陶器、石器、骨器、玉石器、青銅器等文化遺物。

過去,中國考古學界經常有這樣一種疑問——貴州從舊石器時代至秦漢時代之間是否存在人類活動?以雞公山遺址為代表的中水史前遺址群的發掘,使貴州第一次發掘出功能較為全面的山區史前聚落遺址,對以上疑問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揭示出數種古文化遺存,填補了貴州地區史前考古的許多空白。

根據考古學者初步推測,中水遺址群,其年代大約在距今3500-2000年左右,即商周時期到西漢時期。

目前,雖然沒有發現這數種古文化遺存間直接存在著地層疊壓關係,但根據陶器可以看出它們彼此之間既存在時間上的早晚關係,又存在著相互聯繫。

這些不同時期文化類型遺存的揭露,可初步建立起貴州西部乃至雲南東北部新石器時代末期至早期鐵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發展系列。

雞公山遺址

雞公山遺址分布在山頂,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

該遺址的文化層堆積很薄,眾多遺蹟就在表土的草皮和耕土下,主要遺蹟有祭祀坑、墓葬、灰坑、建築等。

祭祀坑是該遺址數量最多的一類遺蹟,分布在遺址大部分地區,大小懸殊,坑壁普遍塗抹一層青膏泥,多數有用火遺蹟。

坑內埋有數量不等的陶器,多數坑內填土夾雜有大量的炭屑、紅燒土和石頭等,少數坑內還有人骨遺骸。

由於相當一部分是兒童遺骸,考古學者推測,古人類已有將兒童砍殺後用來祭祀的劣俗。

據了解,在雞公山遺址中發現如此眾多的祭祀坑,在西南地區史前文化遺存中尚屬首次。

發現的部分墓葬墓坑上部、底部或墓旁都有一個小坑,土坑周壁抹有一層青膏泥,這應是一種特殊的埋葬習俗。

隨葬品多為陶器。

並出土一件用細青銅絲做的小耳飾,一件有段銅錛,這是雞公山遺址目前發現的唯一青銅器。

遺址出土石器主要有弧壁穿孔石刀、小石錛和有肩石器。

還出土大量完整和可復原陶器。

從陶器反映的情況看,這組器物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地域性考古學文化。

初步推測,其年代約相當於中原的商周時期,在當地文化發展階段上屬於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器時代初期。

雞公山遺址的發現,不僅填補了貴州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時代早期考古和聚落考古的空白,還為研究分布在貴州西北部與雲南東北部地區的一種新考古學文化提供了典型器物組合,為探討貴州地區和完善西南地區的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提供了重要資料。

吳家大坪遺址

吳家大坪遺址發現的碳化水稻,與雞公山遺址的出土物相同,時代也大體一致,該遺址出土的碳化水稻碳14測年距今3100年。

在雞公山遺址發掘的300多個坑中,80%以上的坑都有水稻顆粒出土。

這些稻米的存放方式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稻草的形式捆在一起,另一種是把稻米做成熟飯糰以後,在祭祀活動的時候,將其焚燒。

除此之外,考古人員還發現,這些稻米顆粒短胖,而且特別矮小,比現在人們在水田種植的粳稻還短小(粳稻本身就比其他的稻種要短小),不像是水田種植的,專家認為它很可能是旱稻。

除此之外,專家們認為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種稻米在雲貴高原的環境下發生了變異。

但目前對這種稻米的確切說法還沒有一個很準確的答案。

如此眾多的水稻集中出土,不僅對探討當時的農業種植、經濟形態,還將為探討貴州高原的水稻起源與傳播以及坑的作用及性質提供全新的資料。

銀子壇墓地

銀子壇遺址已清理墓葬82座,出土陶、銅、鐵、玉、骨、漆等質地的器物250件以上。

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有複雜的疊壓打破現象,墓葬形制有從狹長形向長方形再向近方形發展的趨勢。

目前發掘的早期墓葬均為單人一次葬,後期則出現多人一次葬和二次葬的合葬現象。

葬式多為仰身,上肢和下肢擺放情況富於變化,後期的多人合葬,一墓內所葬個體在2—5人之間,並出現將顱骨置放在肢骨之上的撿骨二次葬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所清理的墓葬中有部分墓穴短小、人葬者的骨骼纖細,較明顯是兒童墓葬,表明夭折的兒童也可以葬人公共墓地。

個別的兒童墓葬還有厚葬的現象。

葬具痕跡的發現,是此次發掘較為重要的收穫之一。

在相當部分墓葬的底部和墓壁發現葬具板灰痕,從板灰痕看應是由側板、擋板、底板和蓋板合成的長方體板式葬具。

部分葬具平面的板灰痕跡略呈「井」字形,但四角又似乎有角狀裝飾。

而隨葬器物以陶器為主,主要放置在頭頂,少數放置在腳側,隨葬陶器較多者則放置在頭頂及身體兩側。

此外,有銅(銀)鐲、銅釵、瑪瑙管和玉珠等隨身佩戴的裝飾品。

少數墓葬隨葬銅矛、銅劍等青銅兵器。

這些青銅兵器應屬於滇文化風格。

銀子壇晚期墓葬中出現了棺槨式葬具,隨葬品中也出現了五銖、蓋弓帽、鐵器等,這些應是受漢文化影響的結果。

根據對這些漢式器物的觀察,其晚期墓葬的時代約為西漢中晚期,而早期墓葬的時代也可能要早到戰國晚期。

紅營盤和銀子壇兩墓地緊鄰,但器物、葬俗和葬制等卻有很大差異,這為探討當時該地的居民集團提供了重要資料。

從兩墓地青銅兵器的情況看,該地文化曾分別受到過巴蜀文化和滇文化的影響,這又為貴州西北部在不同時期與巴、蜀、滇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資料。

紅營盤墓地

在紅營盤墓地清理的26座墓葬,規模偏小,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

部分墓葬有葬具板灰痕跡,為長方形板式葬具。

葬式為單人仰身直肢葬。

大部墓葬都有隨葬品,出土有陶、石、玉、銅和骨器等,共計56件,其中兵器有柳葉形青銅劍、骨箭鏃、青銅箭鏃等,其中青銅劍明顯受到巴蜀文化的影響。

隨葬工具有銅刀、穿孔磨石等;裝飾品有銅鐲、銅指環、石璜、玉等;陶器組合有帶流鼓腹罐、圈足鼓腹罐、單耳折沿罐、圈足碗(缽)、杯等,器表多為素麵,另有少量乳釘裝飾。

與雞公山遺址發現的陶器相比,陶器質量下降,據推測,可能由於出現金屬物品如青銅劍等,燒制陶器的技藝下降。

另一種可能是專門燒制用來隨葬的陶器,與生活中使用的陶器不一樣。

專家表示,此處發現的陶器貴州此前未見。

古夜郎:區域文化的確定需定性分析

為此,很多人也冀望威寧中水的考古行動有助於揭開夜郎古國的神秘面紗。

考古學家認為,他們在這個雲貴高原北部的山間小盆地里真切地感受到了古夜郎的氣息。

有學者表示,這次考古發現將成為撥開夜郎國千年迷霧的突破口,可初步建立起貴州西部乃至雲南東北部新石器時代末期至早期鐵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發展系列。

時至今日,夜郎古國至少還存在四大謎團:古夜郎的疆域、中心區域在哪裡?誰是夜郎的主體民族?夜郎的社會性質是什麼?夜郎存在多長時間?這四大謎團困擾著學術界,使夜郎國的真面目雲遮霧罩。

隨著楚文化、滇文化、南越文化和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日漸顯現,地理位置上處於四者之間的夜郎國也備受矚目。

夜郎考古到現在已經發掘了3批共2300餘件文物,包括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青銅器。

但是考古發現的總量相對有限,而區域文化的確定,需要一個從定量到定性分析的過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雲南大陰洞遺址考古發現人類早期洞穴墓地

新華社昆明3月7日電(記者岳冉冉)近日,考古人員在雲南大陰洞遺址開展發掘工作時,發現了目前省內規模最大的早期洞穴墓地,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遺存,為滇東南古人類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大陰...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鮮出爐

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於5月15日—16日在北京舉行。25個入圍項目領隊和匯報人,終評會的評委、來自全國的考古人、媒體記者及參加旁聽的學者、學...

楊官寨遺址發現大量史前墓葬 或超2000座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溫琳 記者 趙爭耀)楊官寨遺址位於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四組東側涇河左岸的一級階地上,這個相當於40 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聚落,也許是中國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城市。1月18日,記...

楊官寨遺址或為當時社會大型都邑

本報西安1月24日電 (記者陸航)1月23日,記者來到西安市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的楊官寨遺址。這裡分布著兩座保存完整的史前墓葬和許多大大小小的探方。2015—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楊官寨考...

廣東東源龍尾排遺址發現獨具風格的商代墓地

龍尾排遺址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船塘鎮凹頭村,地處粵北東江流域上游、燈塔盆地東部。為配合汕昆高速工程建設,2016 年1 月開始,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東源縣博物館對其進行搶救發掘。龍尾排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