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亦有道:群盜多蚊的時代,武則天之墓憑啥幸免於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言:你盜掘了祖先的墓,同時也盜走了他們的魂。

其實世上本沒有盜墓賊,貪婪的人多了,也便有人去盜。

在我國盜墓之事由來已久。

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期人們就有了破壞古墓的意識。

而中國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最早的被盜古墓是距今約3600多年的商湯之墓。

到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禮崩樂壞」,厚葬之風盛行,盜墓也因此得以流行開來。

盜墓筆記

唐代有很多反映盜墓成風的著名詩句:「群盜多蚊虻」,「荒冢入鋤聲」,「髓髏半出地」,「白骨下縱橫」等。

據史書記載:自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國時期,除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之外,唐朝所有帝王的陵墓均被逐一盜掘,無一倖免。

洛陽鏟---考古工具

據說,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兩次盜墓高潮。

第一次盜墓高潮是在西漢時期,當時政府允許民間私人鑄造銅錢,又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和秦帝國的墓葬中大多是銅器和兵器等陪葬品,因此以鑄幣為名成為人們盜墓的直接動力。

第二次盜墓高潮是在清朝年間,當時的文物工作者為了考證歷史而進行研究性盜墓,但是這次盜墓高潮不僅對古墓的破壞性很小,反而給後來的歷史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

十二生肖

而文物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精神食糧,禁止隨意拿來交易和買賣。

我國法律規定:地下文物均歸國家所有。

然而,盜墓者的行為不僅極大地破壞了文物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而且也是對全人類文明的極大犯罪。

相反,盜墓有時也會使古代的文物重見天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文化藝術的發展,如東漢明帝劉陽曾命人挖掘呂不韋的陵墓,從中發現大量未被秦始皇焚燒的儒家經書;又如西晉時期,有人曾盜掘戰國魏王的墓葬,從中得到了數十車的竹簡,其中就包括史料價值極高的《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等重要文獻。

此外,王羲之的著名書法作品《蘭亭序》也因盜墓而重現人間。

王羲之---《蘭亭序》

然而,從考古學角度看,古代墓葬不僅表現為隨葬品的數量和質量的珍貴,而且連墓葬的結構和形制都包涵著非常重要的歷史信息。

而野蠻的盜墓者從不在意這些,常常使這些歷史信息遭到無可挽回的毀滅,也使關心和愛護中國五千年文明的人痛心疾首。

眾所周知,洛陽鏟是考古或盜墓的常用工具,但是對於一個專業的考古工作者來說,還要使用很多極精細的工具,比如小竹籤、細毛刷等;對於每一件文物的擺放位置、大小和色澤等都要認真標記、拍照、詳細記錄。

考古工具

而那些品味低下、眼光拙劣、行為粗暴的盜墓者對墓葬的結構和風俗等毫不在意,往往將現場破壞得體無完膚,最終導致許多珍貴文物被當場毀壞甚至流失國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瘋狂盜墓的背後,皆為一個原因

盜墓,自從我們的祖先有了入土為安的觀念和不斷演變的喪葬習俗後便伴隨著整個歷史的發展。我國盜掘古墓之事由來已久。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出於某種目的對墓葬進行破壞的遺蹟。歷史上有...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中國最專業的盜墓或考古者

縱觀古今,有名有姓的盜墓者多如牛毛,但以等人最有影響力,他的事跡在國內的盜墓史記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借用今天流行的「名人概念」來說,這些人個個都是盜墓名人,當然更是狂人!

洛陽鏟--盜墓賊的傳家寶

先大家先透漏個影視消息,南派三叔大家應該很熟悉吧,盜墓筆記的原作者,2015年初將變成超級季播劇噢。。。2014年11月26日已經全部拍攝完成,現在進入後期製作環節!下面咱們說回正題吧!

文物破壞:盜墓首當其衝

盜墓,是一種淵源古遠的犯罪行為。我國的盜墓之事由來已久,歷史上有記載的被盜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冢,距今約3600年。「豐財厚葬以啟奸心」,厚葬是盜墓的主要根源,而對古墓中價值連城的隨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