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考古發現一處聚落型秦漢墓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墓葬出土的戰國時期陶器

3月29日,三秦都市報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寶雞市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對寶雞郭家崖遺址北區進行搶救性發掘。

發掘古墓葬41座,其中戰國時期秦墓葬37座,漢代以後的墓葬4座,確認該墓地外側尚未發掘區域為一處面積較大的居址所在,而以往發掘的秦墓葬極少見到與其匹配的秦人生前居址,此次發現的「聚落型」墓地在寶雞一帶秦墓發掘史上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墓地經過統一規劃

寶雞是秦人在西周晚期開始東擴,從甘肅禮縣翻越隴山大阪,進入關中的第一站和大本營。

秦人進入寶雞以後,先後在汧渭之會、平陽地區建都達85年,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

據介紹,此次發掘地點位於寶雞市渭濱區郭家崖村,地處在渭河與茵香河交會處東夾角的二級台地,南依秦嶺,西臨茵香河,南頻渭河灘地,東與八魚接壤,地勢南高北低,比較開闊平坦。

發掘的37座秦墓葬均為屈肢葬式,共出土器物117件組,包括陶器、銅器、鐵器、銀器、玉器、綠松石及料器。

這些器物多是用作陪葬的生活日用品,如陶鼎、陶釜、陶罐、陶鬲、陶壺、陶甑、銅帶鉤、銅鏡,還有少數禮器如玉器殘塊,兵器如銅箭鏃,及生產工具鐵鏟等。

秦墓出土的銅帶鉤

「秦人進入關中以後,是沿渭河兩岸的台地逐步向東發展的。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田亞岐根據在郭家崖周邊歷次發掘資料分析認為,聚落一般都選擇靠近河流「居高臨下」的台地作為居住地,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加,有限的土地難以支撐糧食的生產,於是又隨著戰爭的取勝和地盤的逐步擴大,又向更加廣闊的渭北台塬區域發展。

此次發掘的郭家崖秦墓地是一處經過統一規劃的族群墓地,不僅規模大,有居址相對應,而且時代多為戰國,增添了東周時期寶雞地區墓葬序列資料,這對於研究秦人在寶雞汧渭區域的聚落布局與社會形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另外,郭家崖秦墓地規模大,時代比較集中,又無打破關係,葬式都是比較一致的屈肢,隨葬器物比較單一,規格較低,當為國人墓葬。

運用科技手段判定墓地屬性

值得關注的是,郭家崖秦墓地還發現了一座瓮棺葬,這種將瓮棺置於完整結構的墓壙內的埋葬形式較為特別。

雖然瓮棺器形顯現秦文化特徵,但同出的一件鏟形袋足鬲卻是戎式風格。

在以往寶雞東周時期的秦墓葬發掘中,如鬥雞台、隴縣店子、鳳翔高莊等地均有戎人墓葬的發現,從春秋中晚期開始出現,一直延續至戰國中晚期,戎與秦文化相伴存在,兩者在墓葬隨葬器物組合上相對獨立,而郭家崖秦墓內的瓮和鬲卻是兩種文化屬性器物間的組合搭配,說明此時秦戎之間在戰國中晚期的寶雞一帶關係更加密切。

在瓮棺坑頭龕出土鏟形袋足鬲

墓葬出土姜戎文化特徵的鏟形袋足鬲

由於戎式鬲的出現,這處墓地究竟是具有血緣關係還是地緣組織的人群?針對這一問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北大學的體質人類學專家正在通過科技手段進行分析,為最終確定為血緣關係的家族墓地或地緣組織結構的公共墓地屬性提供科學的依據。

而發掘的幾座東漢磚室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屬於四川地區的墓葬習俗、造型奇特的「搖錢樹」,以往在寶雞很少見到,為進一步了解寶雞在溝通西南西北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提供了佐證,為研究古代秦嶺蜀道開通之後巴蜀與中原地區文化交流傳播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本報記者 趙爭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安考古發現6000年前大型公共墓地

新華社西安1月29日電(記者馮國、許祖華)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學家在著名的史前巨型聚落遺址——楊官寨遺址旁邊,首次發現一處距今6000年的大型公共墓地,其埋葬2000餘人的規模堪稱史...

陝西秦漢墓地發掘出罕見「搖錢樹」

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寶雞市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對郭家崖遺址北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計發掘古墓葬41座,其中戰國時期秦墓葬37座,漢代以後墓葬4座。在發掘的M15東...

你還不來?羊甫頭文物正免費展出

1月23日,羊甫頭考古發掘展在昆明市官渡區森林公園開展,展品有考古發掘的實物、圖片、發掘現場模擬以及影像資料等,展覽免費開放到5月底。木漆壺羊甫頭墓地位於官渡區小板橋街道辦事處羊甫村,1998年...

防洪的台地型聚落——紅橋村遺址

紅橋村遺址是一處以寶墩文化三期遺存為主的大型聚落址,保存較好,遺蹟豐富,遺物眾多,在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遺址位於成都市溫江區公平街辦紅橋村,地處江安河北岸的二級台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