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 佛教的稱呼與眾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農曆七月十五,是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
而這一日,在佛教里稱作「盂蘭盆節」、「佛歡喜日」及「僧自恣日」等。
這些稱呼的區別和由來到底是怎樣的呢?
一、眾生歡喜,佛亦歡喜,是為佛歡喜日
釋迦牟尼佛的徒弟中有一位名叫目犍連的修行者,他得道前父母皆已去世。
其母在世時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
目犍連很挂念死去的母親,用天眼通察看母親在地府的情況,看到她已變成餓鬼,境況堪憐。
目連悲哀,用缽盛飯給母親。
母親拿飯來吃,還沒入口,即化為烈焰,還是吃不上。
目連悲號痛哭,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訓示他說,其母在世時種下的罪孽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
於是目犍連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佛祖被目犍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
按照指示,目犍連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盂蘭」是梵語,譯作「倒懸」,意為人被倒掛,盆是指供品的盛器。
佛法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
)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吃到了食物。
目犍連又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西方極樂世界。
佛祖有鑒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佛於是告訴十方眾僧,在七月十五這天齊誦經念佛以助逝去的父母以及過去的七世父母遠離惡趣得生西方凈土。
仍健在的,則福樂百年。
於是,這天,眾生歡喜,佛亦歡喜,為佛歡喜日。
目犍連尊者救母
二、供佛齋僧,冥陽兩利的盂蘭盆節
其實,「盂蘭盆」作為佛教特有的一種儀式,是為了回報哺乳之恩,解救歷生父母的「倒懸」之苦,故在七月十五日啟建「供佛齋僧」法會,以此功德回施法界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由是有七月十五盂蘭盆節的流傳。
在七月十五舉辦盂蘭盆會,是冥陽兩利的盛舉。
之所以累生父母墮惡道受無量苦,就是因為生前慳貪不舍,諸多惡業。
盂蘭盆會中,通過誦《盂蘭經》,上盂蘭盆供,不分僧俗隨力隨願供佛齋僧,不但以此功德使累生父母脫離惡道,而且也轉自己的慳貪心為布施心,可使自己將來不會再次墮落惡道。
三、戒法圓滿、自省增上的「僧自恣日」
相傳佛陀在世時,因為每逢夏日雨季(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這段時間,地面上有很多昆蟲,出家人要出去就可能會踩到很多昆蟲,以至殺生破戒,所以佛陀定下 「結雨安居」的制度。
因此,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拖缽,只在山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
當佛教傳到中國的時候,「結雨安居」的季節剛好是中國的夏天,所以在中國就有「結夏安居」。
到了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大眾夏安居九十日清凈守護、實踐戒法的圓滿之日。
三個月的精進用功,到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所有僧眾會將修行體悟向佛陀一一報告,有許多人因而證果成就佛道,諸佛菩薩見弟子道業有成,感到欣慰和歡喜,安居到此結束,所以也叫做「結夏」。
結夏安居(資料圖)
最後的階段,還要自恣——自願認咨,也就是所有出家人,都要以見、聞、疑的方式,自願讓其他僧眾來任意指正、揭露,講出其個人的缺點,這個時候都要真誠接受,並且反省懺悔。
一直到七月十五日都能反省改過懺悔,已經清凈,戒律恢復圓滿,這個過程稱為自恣。
三個月結夏安居圓滿結束,僧團中僧眾都已經凈化改過,讓佛法可以常住世間,可以做眾生的典範,足堪為眾生供養。
佛當然歡喜,因為這也是所有眾生莫大的福報,所以這天就是僧自恣日。
我們當思惟,佛陀慈悲向目犍連尊者所開示的:汝母罪根深結。
繼而去想,不要等到我們的父母親、至親至愛的人,都受苦或者墮入惡道才要想辦法救度。
若您目前正身陷厄運,走霉運,迷茫無奈;伽居士維新,slx077諮詢命理運勢及化解方法,如果他們在陽間的時候,我們能夠儘量的勸化引導他們,用很多的善巧方便,讓他可以念一念佛號,或是開始戒殺,對佛法有信心,就算是深惡罪業的人,平常就跟他培養佛法的種子,讓佛法的種子能夠深化進入他的心中,將來對他就有莫大的受用。
我們平時就能利益周遭的人,不要等到他受罪、受苦、墮落的時候再心急來想辦法,也就來不及了。
這一天先供養佛、再供養僧眾。
僧眾受用大家的供養,便為大家祝願,透過佛的加持力。
僧眾誦經持咒,產生法的功德力。
透過佛、法、僧三寶的功德力、祝願力來回向,功德當然不可思議。
是居士善信供養三寶的極佳時期。
七月十五「盂蘭盆節」為何又稱「佛歡喜日」?
所謂佛歡喜日,源自於佛世時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來臨,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托缽,只在山中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此稱為結夏安居。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十五日這天,也就是安居結束之日,所有僧眾一一把...
唐朝人怎麼過「盂蘭盆節」?
一早,朋友圈滿屏的消息都在提醒筆者,今天是盂蘭盆節。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因要齋僧道、祭祖先、超度亡魂,民間將之稱為鬼節、七月半,道教稱之為中元節,佛教則稱盂蘭盆節。文/胡月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