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鹽源皈家堡出土陶器 系西南地區最早遺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皈家堡遺址出土的陶器。
近日,一件件深藏在四川涼山鹽源皈家堡的精美石器,經考古工作者之手破土而出,將鹽源的文化密碼追溯到4600多年前。
據考證,此次發現的西南地區年代最早的遺存,部分器具與川西遺物造型類似。
專家認為,一條前絲綢之路曾經存在,川西古人通過它沿橫斷山脈南遷。
玉米地里挖出4600年前石器
去年春天,成都市考古所工作人員來到該縣雙河鄉楊柳橋村,聯合當地專家,共同發現了區域內的皈家堡遺址。
在一塊600平方米的不規則方形地里,在一片片玉米地、果樹地下約1米深處,大量「低調」的石頭在歷時一年的挖掘後「露面」。
經考古專家鑑定,石器為西南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遺存,年代可追溯至4600年前,填補了鹽源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空白。
12月8日,記者在成都市考古所見到了部分清洗後的石器,它們磨製精緻,器形多樣,原料豐富,紋飾繁縟。
精美石器
有箭鏃也有吊墜
在遺址現場負責人左志強介紹下,記者了解到,一塊葫蘆狀的小石塊被考證是當時古人用來打魚的網墜,一塊菱形石器被用作石刀,承擔著勞動工具和隨身武器的功能。
而4塊長不足4厘米的尖物,可能是古人用以捕獵的箭鏃。
記者看到,其中一塊箭鏃只有4毫米薄,顯示出較強的打磨技藝。
最令專家愛不釋手的是一塊磨刀石大小的石斧,它的表面光滑如玉,有著明顯的切痕。
除了求生用途外,石器中也不乏增添生活情趣的裝飾品。
一塊類似皇冠的小石片因頂部打了個小眼,被專家認定為古人戴在脖子上的吊墜。
左志強稱,遺址出土石器還有錛、鑿、石球、紡輪等,按當時人的起居情況來看,石器用途可謂一應俱全。
其中一排排有序疊放的石刀,令專家捉摸不透,其整齊排列的具體用意,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陶器紋飾有「混搭」風味
此次挖掘還發現了製成罐、壺、缽、瓶、杯等的陶器。
其中一個陶罐雕工精細。
左志強認為,上面一圈圈小點密集而成的紋路,帶著強烈的區域特質。
「陶器還透露出較強的審美理念。
」左志強拿起兩個斂口缽,它們是帶有刻花紋飾的襯花陶,糙面與光面相複合,頗有時下流行的「混搭」風味。
考古人員還找到了粟、黍等旱作植物遺存和魚、馬、豬、鳥、鹿等動物遺存,「當時居民可能既有旱作農業經濟,同時兼有發達的漁獵經濟」。
據了解,本次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一共揭露了64座遺蹟和一些特殊的遺存,如積石坑、陶器坑等。
因為遺址出土的部分斂口缽和喇叭高領罐,與阿壩茂縣營盤山遺址出土的文物「撞了臉」。
考古專家認為,一條前絲綢之路曾經存在,川西古人沿著橫斷山脈,並由此南遷。
華西都市報記者 毛玉婷 攝影 雷遠東
上山文化遺址群 中國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浙江的新石器文明起源在哪裡?熟悉考古的讀者可能都知道,是位於浦江縣境內的上山遺址,其年代從距今11400年一直延續到8600年,是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
涼山州鹽源縣皈家堡遺址獲得重大考古發現
近日,考古部門在涼山州鹽源縣皈家堡遺址獲得重大考古發現。一、本次發掘共揭露遺蹟64座。出土遺物非常豐富,以石器、陶器數量最多。石器磨製精緻,器形多樣,刻劃和戳印紋飾發達,紋飾繁縟,具有鮮明的區域...
四川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將「川滇通道」歷史上溯至4600年前
新華社成都12月8日電(記者童方)記者8日從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該單位與涼山州博物館於今年在四川省鹽源縣發現4600年前新石器時代遺址——皈家堡遺址,這一發現將「川滇通道」歷史從漢代上溯...
鹽源皈家堡遺址考古新發現 鹽源盆地歷史可上溯至4600年前
2016年10月中旬,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涼山州博物館、鹽源縣文管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皈家堡遺址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00平方米。本次發掘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制定田野考古操作規程進行,發...
四川涼山鹽源「王國」驚現中國西南最早遺存
兩三毫米薄的箭鏃、穿了孔的墜飾、光滑如玉的石斧、有序疊放的石刀……近日,一件件深藏在四川涼山的精美石器,經考古人之手破土而出,將鹽源王國的文化密碼追溯到4600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