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文化遺址群 中國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
浙江的新石器文明起源在哪裡?
熟悉考古的讀者可能都知道,是位於浦江縣境內的上山遺址,其年代從距今11400年一直延續到8600年,是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在上山遺址里還發現了長江下游地區迄今最早的稻作遺存。
上山文化,為何如此吸引人?透過歷史的風塵,我們能否追尋萬年前浙江先民的生活軌跡、生產方式和精神風貌?
湖南玉蟾岩遺址
萬年上山遺址挖掘 將浙江的文明史往前推了2000年
從宏觀來看,上山遺址位於浦江的母親江———浦陽江上游北岸,浦陽江是錢塘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龍門山脈和會稽山脈之間,上游形成一個河谷盆地,上山遺址就在這個盆地中心。
從微觀來看,上山遺址比周圍土地高出3~5米(據有關工作人員說,原來可能更高),是一大片平緩地帶中的一個小山丘,海拔約50米。
2001年,上山遺址進行首次正式發掘,此後出土了很多石球、石磨盤、打制石器、磨製石器、大小不一的大口盆、平底盤、雙耳罐等。
在夾炭陶片中發現了豐富的稻穀遺存,引起浙江省考古界高度關注。
2002年
6月,夾炭陶片被送到北京大學進行年代測定,結果顯示上山遺址距今10000年。
在上山遺址中,還出現了3列平行的柱洞,每列長約14米,有10~11個柱洞,列間距3米,柱洞深約90厘米,直徑約40~50厘米,專家推測這裡原來應是木結構建築。
此外,上山遺址還出現了食草動物下頜骨、骨錐、牙齒等動物遺骨。
10000年,上山比之前的河姆渡、跨湖橋、良渚早了3000年、2000年、5000年,是長江中下游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將浙江的文明史往前推了2000年。
江西仙人洞遺址
豐富的稻穀遺存,木結構房屋 使上山遺址獨樹一幟
更特別的是,在上山遺址,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的並存,能說明上山處於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期,這也是上山遺址與其他遺址的區別之一。
另外,在遺址的夾炭陶片中發現了豐富的稻穀遺存,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稻作農業實證,說明早在10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改變了經濟方式,由單純的向自然界索取轉換成生產型經濟方式。
豐富的稻穀遺存、動物遺骨的出現,說明那時的人們有了固定的食物來源,可以過定居生活,大量陶器的發現,也證明人們已走上定居時代;而3列柱洞的發現,證明那時的人們已不再居於洞穴之中,有了木結構的房屋。
2006年,上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上山遺址陳列館建成,出土文物、考古發現、相關資料等一一陳列在館中。
上山遺址出土的打制石器
金衢盆地陸續發現17處上山遺址 它們被稱為「上山文化」
自2001年浦江上山遺址發現了大量稻作遺存後,考古專家們就奔赴金衢各地,在衢州的龍游、金華的婺城區、武義、義烏及紹興的嵊州等地,發現了不下17處距今11000年至9000年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包括浦江上山遺址、嵊州小黃山遺址、永康廟山遺址、永康太婆山遺址、武義大公山遺址、金華婺城區山上周遺址等,成為中國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這些遺址之間具有文化共同性,被命名為「上山文化」。
都有哪些呢?我們列舉了其中幾個。
武義大公山遺址
位於武義縣大田鄉大公山村南。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當地村民在山丘上取土燒窯時,挖掘出明顯有打鑿痕跡的石球等石器,於是大公山有「寶貝」的消息就在當地傳開了。
1994年在山丘中部挖掘到炭化稻穀粒,據村民反映有10餘厘米之厚。
2010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蔣樂平研究員對大公山遺址進行了探掘,在多個探方中出土了石球、石棒,以及一些夾炭紅陶碎片等,判斷距今7000年至10000年。
同時在機耕路的斷層上發現有窯址遺蹟。
大公山遺址是武義縣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蹟,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
金華市婺城區羅埠鎮山下周遺址和青陽山遺址
位於浙中偏西,地處金衢盆地。
兩者都離厚大溪不遠,山下周遺址西邊大約2.7公里處就是厚大溪,青陽山離厚大溪只有700米。
2009年,考古人員在發掘山下周時,發現了早期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陶器,陶器以夾炭陶為主,有大口盆、平底盤、圜底罐、雙耳罐。
在紅衣夾炭中,發現有疑似稻穀的痕跡。
專家根據這些出土器物認定,山下周遺址相當於上山遺址的晚期,距今9000年。
令人稱奇的是,在這個不足10平方米的深坑中,還發現了6個直徑為20厘米的圓形小坑,很像柱洞。
在青陽山遺址的底層,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屬於「上山文化」時期的夾炭黑陶片,距今9000年左右,這說明青陽山遺址也存在早期新石器時代的地層。
上山遺址出土的陶片
大量陶器的發掘,說明那時的人們和上山人一樣,過上了定居生活;疑似稻穀痕跡的發現,說明他們很有可能吃上了水稻,同時也可能成為金華是錢塘江流域稻作農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的力證;6個柱洞的發現,說明他們有可能告別了穴居生活,住上了木結構的房子。
根據史料記載,金華建城歷史有2300多年,山下周遺址和青陽山遺址的橫空出世,將金華文明往前推了6000多年。
永康老胡爺山咀遺址
位於永康經濟開發區河南村老胡爺山咀,面積約4200平方米,出土石器13件。
岙山遺址位於永康江南街道上皇渡村楓樹山,面積約500平方米,出土的有石鐮、石刀及其他石器殘片。
石器質地堅硬,磨製粗糙,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
夏溪遺址位於永康經濟開發區夏溪村石溪頭,現存面積約1500平方米,發現遺物有石戈、石錛、陶片等,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廟山遺址
位於永康市經濟開發區蘇溪村,面積32000平方米,距今10000~9000年,它是迄今發現的浙中地區海拔最高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
遺物有陶器、石器等。
陶器以夾炭紅衣陶為主,夾砂陶少量。
器型有大口盆、雙耳罐、卷沿罐、圈足盆等。
同時還出土了大量石製品,包括石磨盤石、魔棒、石球、砍砸石器、石片石器等。
根據專家對遺址出土陶器的器型和胎質分析,廟山遺址應該屬於新石器時代「上山文化」的早期。
太婆山遺址
位於永康市古山鎮寺下湖村,現存遺址面積8000多平方米。
現場採集的標本有打制並有滾磨痕跡的圓石球、鈍角長方體的石磨棒、石錘、石斧及夾陶炭等。
經考古專家實地考證並對採集的標本初步分析,確認該遺址為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屬於「上山文化」類型,也是迄今發現的浙中地區海拔最高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價值。
(記者 何賢君 通訊員 洪炎生 洪建堅 許乾虎 張國萍)
黑龍江小南山遺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
新華網哈爾濱10月25日電(記者許正)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的小南山遺址於今年7月正式考古發掘以來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期文物。考古專家說,出土的大量珍貴玉器表明鄰近我國東端國境線的小南山早在8...
【中國考古學通論】第四章 新石器時代文化 名詞解釋1
★★★人殉人祭 即人殉葬及殺人祭祀。人殉的發生同私有制的出現及父系氏族社會的確立密切相關。人祭的起源還要早些。它是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認識的愚昧無知和人格化的神靈崇拜的產物。從現有的考古材料看,中...
古人類遺址:隱現巴中歷史最遙遠的背影
陽雲一個地方的文明史應該從有人類居住開啟。巴中,位居秦巴大山腹地,群山層疊,峰巒高聳,在這連綿縱橫的崇山峻岭中,人類的腳步什麼時候深入其間的呢?那麼,只能從考古的遺址中去尋求答案。於是,我們幸運...
鹽源皈家堡遺址考古新發現 鹽源盆地歷史可上溯至4600年前
2016年10月中旬,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涼山州博物館、鹽源縣文管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皈家堡遺址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00平方米。本次發掘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制定田野考古操作規程進行,發...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孫家城遺址
史前古城——孫家城遺址前 言孫家城遺址位於縣境西北部的馬廟鎮,處於桐、懷、潛三縣(市)結合部。地處薛家崗文化分布區域的北緣。遺址東、南、西部均被土城所圍,北臨大沙河,大沙河自西向東穿過,並沖毀了...
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突破——磁山文化遺址
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是中國最初發現的一種新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約10300年,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磁山遺址出土的家雞骨骸是已知中...
長白山地區發現兩處新石器時代遺存
新華社長春5月14日電 記者劉碩記者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近期在吉林省撫松縣仙人橋鎮搶救性發掘了大青川遺址和黃家崴子遺址,經專家推斷,兩處遺址均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存,為完善長白山地區...
中國人冶煉銅合金始於夏朝 冶鐵始於春秋戰國
攀枝花商周冶煉遺址出土礦渣及坩堝,首次實物佐證當地冶煉史「鋼城」攀枝花,上世紀60年代為開發鐵礦資源而組建的城市。這裡的冶煉歷史,遠比我們所知的要更久遠。最近在攀枝花的一項考古發掘中,首次發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