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這座古墓的發掘,人們聽到了來自兩千四百年前的聲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一個傳說,戰國時代的諸侯小國曾國的國君曾侯乙是一個音樂發燒友。

曾侯乙有一個超級夢想,即鑄造一個最偉大的、可以流傳萬世的樂器。

也許是上蒼被曾侯乙的誠意所打動,一塊巨大的天然銅在楚國的銅碌山出現了。

該銅塊質地純凈,重量驚人,最適合用來冶煉並製造樂器。

曾侯乙帶領人馬想盡千方百計從楚國運回了天然銅,親自監造,造出了一套世上最美妙的編鐘。

當時的霸主秦王知道了此事,派人對曾侯乙進行威逼恐嚇,要曾侯乙將編鐘獻給秦國。

曾侯乙不願因此招致秦國的攻打,只好忍痛割愛,獻上編鐘。

編鐘到了秦國,秦國君臣被編鐘演奏出來的樂曲所傾倒,如痴似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一點點消失。

某天,秦王從夢中驚醒,認為自己是中了曾侯乙施的詭計,派人將編鐘送回曾國,並趁機刺殺了曾侯乙。

最後,這套耗盡曾侯乙畢生心血的偉大樂器成為了曾侯乙的陪葬品。

而從相關史料來看,曾侯乙也的確是一個擅長樂理研究並且對音樂要求極其嚴格和苛刻的人。

編排音樂的時候,曾有宮女敲錯了一個音,曾侯乙二話不說,立刻讓她捲鋪蓋回家苦練。

三年後,宮女練到了毫無差池才得以重新歸隊。

如果曾侯乙鑄造編鐘並以編鐘陪葬的事是真的,一旦編鐘重新出土,必將轟動世界。

多少年來,傳說中的曾侯乙編鐘牽動著無數音樂愛好者的心。

最終,曾侯乙編鐘於1978年重見天日!

那年2月底,原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雷達修理所在隨縣(今隨州市) 曾都區城郊一個名為擂鼓墩的小山包上擴建廠房,開山炸石,炸出一大片褐色的土層。

該修理所副所長解德敏愛好考古,憑直覺意識到可能地下有古墓,並迅即向隨縣縣委匯報。

省、地、縣聯合勘探小組迅速成立。

時任省博物館副館長兼文物考古隊隊長的譚維四,帶著勘探小組趕到現場勘探,發現這是個面積達220平方米、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大6倍的「超級古墓」,當時,部隊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頂層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這座「超級古墓」就會永遠不復存在。

1978年5月22日凌晨5時,墓室積水抽干後,一套重達2567公斤的編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鍾架上,驚呆住了在場的所有人。

人們根據墓內出土的一件刻有「曾侯乙之寢戈」銘文的短戈,斷定此墓主人就是曾侯乙!

即那套共有65件青銅鑄成的編鐘就是傳說中的曾侯乙編鐘!

實際上,在65件曾侯乙編鐘里,有一件與眾不同的、自成一體的鎛鍾,高92.5厘米,重134.8公斤,形制獨特,花紋繁縟,製作精美,鎮部鐫刻有31字的銘文,大意為,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楚王熊章從西陽回來,專門為曾侯乙做了這件鎛鍾,送到西陽,讓曾侯永世用享。

這更是無可辯駁地證明墓是曾侯乙墓,編鐘是曾侯乙編鐘!

楚國是七雄中的強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有可能給小小的曾侯送這麼厚重的禮品嗎?

非常可能。

《史記》和《楚世家》都記,公元前506年(即楚昭王10年),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和伯嬉嚭大夫的輔佐下,狂攻楚國。

楚國都城郢(現在的江陵)失陷,楚昭王逃入隨國(即曾國),得隨侯收留,躲過了一劫。

鎛鍾銘文上的楚惠王熊章即為楚昭王的兒子,他將精美的鎛鍾送給以愛好音樂著稱的曾侯乙,是為了報答救父之恩。

編鐘出土後,文化部的音樂家趕到現場,對全套編鐘逐個測音。

人們也因此聽到了兩千四百年前的樂音。

檢測結果顯示:曾侯乙編鐘音域寬廣,跨越5個八度, 只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

其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尤為可貴的是,鐘體和附件上,還篆刻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錯金銘文,記載了先秦時期的樂學理論以及曾和周、楚、齊等諸侯國的律名和階名的相互對應關係。

這一重大發現,據棄了所謂「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從歐洲傳來」的說法。

1978年8月1日,在音樂家的演奏下,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重新向世人發出了它那浪漫的千古絕響。

編鐘演奏了《東方紅》、古曲《楚殤》、外國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震響中國,震響世界。

曾侯乙編鐘,以巨大的考古價值、文化價值和在樂理方面的輝煌成就,被稱為「古代世界十大發現之一」和「世界第八大奇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密千年古墓

1978年考古專家在湖北隨州擂鼓墩發掘了一座古墓,它被視為除了兵馬俑之外對中國影響最大的考古發現,這座古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出土的青銅器中有9件被列為了國家寶物,還出土了一批黃金製品,其中的雲紋金...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