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十月初一送寒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2016年10月31日),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

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風俗習慣

農曆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

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

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

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民俗由來

因先秦的迎冬禮儀脫胎而成。

據《禮記·月令》記,農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

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並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

已經死去的人怎麼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

不過這種觀點只能停留在推論上,因為有關漢族民間於十月初一"燒獻"、"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記載,直到宋代才出現於文人的風土記述中,如果說寒衣節是先秦時就形成的,那就很難對這麼長一段時間內的記錄空白作出合理解釋。

所以,也有人推斷寒衣節俗的形成不會早於宋代。

農曆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穀收穫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

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

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

」「寒衣節」由此而來。

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傳,秦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

後來,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築城牆裡。

孟姜女悲憤交加,向長城晝夜痛哭,終於感天動地,哭倒長城,露出丈夫屍骨。

千百年來,這段忠貞愛情故事廣為流傳。

孟姜女哭倒長城八百里後,與秦始皇面對面地抗爭,為夫報仇、替己出氣,最後懷抱丈夫遺骨,縱身跳海殉夫。

就在跳海的剎那,海上波濤澎湃,緩緩拱起兩方礁石。

據說海上姜女墳,海潮再大也不曾沒頂。

由於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長城內外便將農曆十月初一這天,稱作「寒衣節」。

「十月初一燒寒衣」,早已成為北方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

商人促銷伎倆

還有說法,認為「十月一燒寒衣」起源於商人的促銷伎倆。

這個精明的商人生逢東漢,乃是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的大嫂。

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見蔡倫造紙有利可圖,就鼓動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學造紙。

蔡莫是個急性子,工夫還沒學到家,就張羅著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質量低劣,乏人問津,夫妻倆只好對著一屋子的廢紙發愁。

眼見就得關門大吉了,慧娘靈機一動,想出了個鬼主意。

一天深夜,驚天動地的鬼哭聲衝出了蔡家大院。

鄰居們嚇得不輕,次日一早,趕緊跑過來探問究竟,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

只見當屋一口棺材,蔡莫一邊哭訴,一邊燒紙。

燒著燒著,棺材裡忽然傳出了響聲,慧娘的聲音在裡面叫道:「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眾人好半天才回過神兒來,上前打開了棺蓋。

只見一個女人跳出棺來,可不是慧娘是誰?

那慧娘搖頭晃腦,高聲唱道: 「陽間錢路通四海,紙在陰間是錢財,不是丈夫把錢燒,誰肯放我回家來!」她告訴眾人,她死後到了陰間,閻王發配她推磨。

她拿丈夫送的紙錢買通了眾小鬼,小鬼們都爭著替她推磨——有錢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錢賄賂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

蔡莫裝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樣子,說:「我沒給你送錢啊!」慧娘指著燃燒的紙堆說:「那就是錢!在陰間,全靠這玩意兒換吃換喝。

」蔡莫一聽,馬上又抱了兩捆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娘少受點苦。

夫妻倆合演的這一出雙簧,可讓鄰居們上了大當!眾人見紙錢竟有讓人死而復生的妙用,紛紛掏錢買紙去燒。

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幾天,蔡莫家囤積的紙張就賣光了。

由於慧娘還陽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後世的人們便都在這天上墳燒紙,祭奠死者。

江蘇「紅豆飯」傳說

後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

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

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

此後,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你三犁擔子一薄刀。

祭拜活動

準備供品

一般在上午進行。

供品張羅好後,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

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

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台收拾乾淨,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進行拜祭

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把餃子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後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於圈內,點火焚燒。

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念叨:「某某呀,你活著時辛苦操勞,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開寶馬,風風光光,氣死閻王!」生怕親人在陰曹地府過不上好日子。

還有的人家,在墳頭劃圓圈時,不忘在旁邊另加個圓圈。

其用意乃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項

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

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

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緻。

漢族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徵布帛類。

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

有的地方習慣在門前焚燒祭物。

雁北許多地方及晉中的平遙等縣,傍晚婦女要在門外放聲大哭。

臨縣舊日傳有一詩:「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

禦寒泉台果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對其傳說效應提出了質疑。

兒女們守孝,穿三年孝服。

孝滿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換穿常服。

先人的遷墳合葬等儀式,漢族民間也總是習慣在十月初一進行。

其他風俗

漢族民間在十月初一,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

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

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

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點擊下方圖片/文字可查看往期精選內容哦

感恩用戶,再生網特推出四項微服務:

凡是關注再生網的用戶,在聊天介面

(1) 回復您想了解的生肖,如「猴」即可查看2016年該生肖運程詳解。

(2)回復「城市名」加「天氣」,如「北京天氣」即可查看每日最新天氣預報情況。

(3)回復「攻略」或「旅遊」,即可查看再生網獨家旅遊攻略指南。

(4)返回首頁,點擊下方自定義菜單【相關引導】內【周易占卜】,即可進行占卜測試。

●●●END●●●

編輯:同音

網站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再·生·網 rebirthweb

感恩 | 分享 | 包容 | 自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今天你給過世的親人上墳了麼?

十月初一,指農曆十月第一天,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因這一天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又稱為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今天正好是寒衣節。

關於寒衣節由來的幾個小故事

2017年11月18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寒衣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又被叫做「十來一」無論是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還是四大鬼節(清明、上巳、中元、寒衣)或者是四大祭祖節日(除夕、清明、中...

寒衣節的祭拜禁忌「匯總」

寒衣節在中國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且寒衣節是中國的四大鬼節之一,在每到鬼節來臨之際,每家每戶都會準備很多的貢品,準備進行一次祭拜,祈禱已經仙逝的人對目前活著的人們進行保佑。這樣的祭拜方式在很多地...

什麼叫寒衣節?寒衣節的來歷

什麼叫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俗稱秋祭、寒衣節,民眾稱為鬼頭日。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中國三大鬼節。《詩經·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天逐漸冷了,人們該為逝去的親人添置禦寒的...

十月一降溫了,該送寒衣了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

今日,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

寒衣節,送寒衣

古典書城「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化公號 最具人氣的古典文化社群 」國學經典 | 古典文學 | 詩詞歌賦 | 歷史趣聞 | 風俗禮儀十月一,送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