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鏟最初並不是盜墓賊的標配,現在已成為考古發掘神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都是厚葬惹的禍

上古時代,中國人有個固執地認識,人死不滅,死後也會像生時一樣生活,所以,大多奉行人死「厚葬」——生前享受什麼樣的生活,死後也得把這待遇帶到「陰間」,所以,才有那麼多的帝王墓里珍寶無數。

帝王死後,陪葬多少,基本上是以死者生前財富擁有量和地位來決定。

生前撈得多,死後葬得多;生前權力大,死後葬得豐,這在帝王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慈禧葬禮

如中國歷史上的實際女皇慈禧,掌管大清江山那麼多年,是歷史上有名的奢侈女人,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等寶物,在她死後全陪葬了,市價高達億兩白銀。

當全部寶物殮葬完畢後,送葬的人發現棺內還有孔隙,就又倒進了4升珍珠和2200塊紅、藍、祖母綠寶石,光這些用來填空的珠寶,就值223萬兩白銀。

只是,到了1928年夏,慈禧墓就遭軍閥孫殿英盜挖,死後的財富沒保住,還遭到毀屍之辱,這是她生前所難預料到的。

孫殿英盜挖慈禧墓

正是因為人死後把許多寶貝都帶到了「地下」,才催生了一個古老且生命力又頑強的職業——盜墓者(賊)。

雖然歷朝歷代都將盜墓定為重罪,逮住了多會被砍頭的,但是,由於有著巨大的利益驅動,從事這種職業的人卻從未消失。

「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無不發之墓。

」正是因為墓葬當中有著豐厚的隨葬品,所以才刺激了盜墓者們斂取財富的貪婪慾望,使得他們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之下,無視法律的嚴厲制裁以及傳統道德的無情唾棄,仍然是走上了發掘他們古墓的罪惡之路。

2/「厚養裸葬」幾人行?

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西漢有個名叫楊王孫的富翁,死後選擇了裸葬,屍體才得以保全。

楊王孫是漢武帝時的人,家裡有上千金的財產,生活得很講究。

一生優渥的楊王孫,等到病危時,卻給兒子留下遺囑,說:「我想光著身子入土,以便回到我本來的樣子中去。

一定不要違背我的想法。

我死後做一隻口袋裝入我的屍體,墓穴挖到地下七尺,把口袋放下去後,從腳下把口袋褪下來,讓我的身體直接和土接觸。

西漢貴族生活圖

兒子感到十分為難。

要知道,漢代人普遍認為,人死後會像生前一樣生活,因此「事死如事生」,生前的主要用品都會做成冥器進行陪葬,以免在陰間因缺少器物而無法生活。

這麼徹底地搞裸葬還真是聞所未聞。

拒不執行吧,怕違背父親的遺願;照辦吧,心裡又有所不忍。

左右為難之際,兒子想到了父親的好友祁侯,便讓他勸勸父親。

祁侯給楊王孫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聽說你要實行裸葬,這萬萬使不得。

若死者無知無覺也就罷了,若有知覺,豈非要裸體與先人相見?何況《孝經》上說過,人死後要有棺槨和衣服,這是聖人遺留下來的制度呀,怎好違背?希望您三思而行。

楊王孫回信解釋了自己的想法:古代的聖王遵循人情,給人們制定了葬禮,如今世人卻逾越了,大搞厚葬。

我提出裸葬,正是要矯正社會上厚葬的風氣呀。

厚葬本就無益於死者,而俗人卻競相攀比,為之耗盡錢財,卻不知道最後全部腐朽於地下。

或者,今天埋葬,明天就被人挖掘,這與曝屍於野又有什麼區別呢?

貴族出行圖

楊王孫一番言辭,把祁侯說得心服口服,其子也沒辦法。

最終,楊王孫還是裸葬了事。

如果全天下的人都像楊五孫一樣,赤條條來,赤條條去,光著身子就給埋了,哪還有盜墓賊展示才幹的舞台呢?只是,有楊王孫如此覺悟的人畢竟少之又少,所以,厚葬之風一直延續至今也難有大的改觀,這就給一代又一代的盜墓工作者提供了健康成長的條件。

3/「摸金校尉」與「發丘中良將」

盜掘古墓能夠獲得的巨大利益可以說是超乎人們的想像,單純的個人盜掘行為能夠使一個家庭一夜暴富,但是,如果是「政府行為」,那麼他們所斂取得財物甚至可以支撐起一個政權、維持一場戰爭。

曹操(劇照)

三國時期,曹操曾設立摸金校尉以及發丘中郎將等有關盜墓的職位,這些人專門負責發掘他人墓葬,搜尋其中的財富,有了這些盜墓得來的財物作為經濟基礎,曹操的軍事集團才能夠迅速的崛起。

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

摸金校尉盜墓主要依靠觀風水、辨氣象,以《易經》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

在三國爭霸初期,曹操的勢力範圍仍然很小。

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及休整,就已經換了新的主人,軍隊很難實現休養生息的目的。

三國爭霸(劇照)

為了解決糧餉問題,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

西漢經濟的繁榮使得當時厚葬成風,這也就為曹操偷墳掘墓,盜取金銀財寶以充軍餉提供了條件。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類專司盜墓的官職在曹操的軍隊里便應運而生。

據有關資料記載,曹操曾派兵盜挖過梁王墓。

曹操用從墓葬里盜得的寶物,養活了手下的軍隊3年。

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

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

公元218年,他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

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

被發掘的曹操墓

為了防止自己的葬身之處也被後人發掘,曹操在「薄葬」的同時,他還採取了「疑冢」的措施。

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

這72座疑冢,難壞了千百年來的盜墓者。

出來」摸「總是要還的

同樣,五代時期最著名的盜墓賊溫韜,他幾乎是挖遍了唐代的關中十八陵,用這些財物才得以維持了他作為節度使的巨大軍事開銷。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盜墓所獲取的巨大利益,可窺一斑。

4/平民墓也難倖免

不僅僅是帝王、貴族大墓,有時即使是平民小墓,也難逃盜墓賊之手。

在那些個盜墓瘋狂盛行的年代裡,所有的已知的大墓全部都被盜一空,而小型的,甚至是平民的墓葬也難逃此劫,就算是沒有金銀財寶等隨葬品,只有隨身衣物,也照樣會被盜墓者們席捲一空。

平民簡葬

東漢時期的王充在《論衡》當中就曾提到過「掘丘墓取衣物者以千萬數」,由此可以看出,盜挖平民墓葬以此來獲取衣物的事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也是司空見慣的。

到了東漢末年,軍閥李堪率軍攻入長安城內。

但是,軍士們全部都缺少衣衫,李堪沒有辦法,於是便縱兵發掘平民家的墳墓,將死人身上那些個還沒有腐爛的衣服全部都剝了下來。

洛陽鏟

5/「洛陽鏟的前世

近代以來,在與盜墓有關的報導中,往往都離不開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工具——洛陽鏟。

其實,洛陽鏟最初並不是作為盜工具而出現的。

「洛陽鏟」最初的名字叫搡鏟,主要用於搡坑、搭造、搡野棠樹、栽杆、扎護欄等,群眾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它。

它最初的目的並非用於「盜墓」。

相當多的資料證明,洛陽鏟的發明者就是洛陽馬坡村的李鴨子。

李鴨子本名李亞子,1873年生,在1950年去世,是逃荒來到洛陽馬坡村,至於是從哪裡逃荒過來的,連家人也不知道。

種田之外,還有一手包包子的手藝,所以農閒了就會到附近的集市趕場。

由於逢趕集需要搭棚子,拿鐵鍬挖坑既費事又埋不直杆子,成了幾乎所有商販的煩心事。

一次雨後趕集的路上,李亞子看到馬拉車前行時,馬蹄將路上的泥土刨起,馬蹄帶泥,想到了用馬蹄形的鏟子打孔帶泥。

隨後他找鐵匠打造了一把狀如馬蹄的鐵鏟,果然十分好用。

這種方便實用的「圓型鏟」,很快便被附近商販廣為使用,並逐步演化成為了如今的「洛陽鏟」。

盜洞

6/」洛陽鏟「的今生

「洛陽鏟」不僅大受時常要趕集出攤的商販們的喜愛,一些盜墓者也看中了它的輕便實用,所以,這種形狀奇特的鏟子慢慢就成了盜墓賊的形影不離的神器。

盜洞

不僅僅是盜墓賊非常鍾愛洛陽鏟,就連考古工作者受盜墓賊的啟發,洛陽鏟也成為考古隊的標配。

比如,1928年,著名的考古學家衛聚賢目睹盜墓者使用洛陽鏟的情景後,使得洛陽鏟已改邪歸正,拿來運用於考古鑽探,在中國著名的殷墟、偃師商城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田野鑽探

20世紀50年代,洛陽成為重點建設城市。

工廠選址常遇到古墓,以機器鑽探取樣,費時費工,於是工程施工人員就利用這種凹形探鏟,準確地探測出千餘座古墓。

之後這種凹形探鏟推廣到全國,並很快傳到東歐和亞非各國,洛陽鏟從此馳名中外。

考古挖掘

如今,洛陽鏟已不再是考古界的專有工具,特殊工藝製造出來的犇牛洛陽鏟在建築、公路、鐵路、礦山學校選址等領域裡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特別是在地基灌樁和地質勘探等方面,洛陽鏟已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麾下摸金校尉盜梁孝王墓偶遇守陵人

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也就應該能夠理解考古界人...

此人打仗沒有錢,盜盡天下古墓

在考古界有句話叫做「漢墓十室九空」,那麼是誰盜了這麼多的古墓呢?東漢末年,因多年戰亂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的破壞,經濟蕭條,群雄並起。曹操的勢力範圍開始很小,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及休整,...

你從盜墓筆記里看到的盜墓知識,基本都是錯的

我們現代人對盜墓所有的認知,可能都是來自於幾本網絡小說。無論是《鬼吹燈》還是《盜墓筆記》系列,都給人們造成了這樣的錯覺:盜墓賊神通廣大,不僅可以從古書藏寶圖中拿到信源,還可以手持羅盤和洛陽鏟,分...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盜墓賊的原始老大哥:非曹操莫屬!

在此先感謝一下這只是一個業餘寶爸個人想法!謝謝理解支持!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

探秘「尋龍訣」

最近熬夜看完了玄幻小說《盜墓筆記》,劇情且不作評論,主要是對其中的一些古代秘術比較感興趣,特地對其中涉及到的一些秘術進行了整理,現在發上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為什麼漢墓十室九空?曹孟德脫不了干係

海昏侯墓最近成為不少考古學家感到興奮的地方,因為這是一個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漢列侯墓園。這裡已經歷了5年的考古發掘,越來越多文物出土,展示於世人前,而且還似乎越來越精彩,因為考古現階段進入了最重要...

曹操為什麼提倡薄葬,死後又有七十二疑冢之說

自從盜墓小說《鬼吹燈》火了以後,「摸金校尉」也成了盜墓者的代稱。其實,盜墓歷史悠久,並非所有盜墓者都能稱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是東漢末年曹操為籌集軍餉特設的軍職。漢末連年...

揭密古代軍人的副業:當摸金校尉,去盜墓

在中國,盜墓的歷史源遠深長,史不絕書,但並非所有盜墓者都能被冠以「摸金校尉」之名。狹義上的「摸金校尉」特指東漢末年時期曹操所設的一個專司盜墓取財的軍職,而廣義上的則可指歷史上的一切具有軍方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