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古代軍人的副業:當摸金校尉,去盜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盜墓的歷史源遠深長,史不絕書,但並非所有盜墓者都能被冠以「摸金校尉」之名。

狹義上的「摸金校尉」特指東漢末年時期曹操所設的一個專司盜墓取財的軍職,而廣義上的則可指歷史上的一切具有軍方背景的盜墓人士。

自先秦時代始,中國就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說話,即使是尋常百姓家,死者生前認為珍貴的物品,通常會在其死後隨棺一同陪葬,而王候將相的更不用說,他們的陵墓建得恢宏大氣,墓中的金銀珍寶更是多不勝數。

奢靡的厚葬必然會引發盜掘現象。

▲秦始皇陵地宮想像圖——至今因發掘難度極大未被盜掘

盜墓現象在先秦時就很常見,到戰國末期,王候將相陵墓更是頻頻遭遇盜掘。

後世的帝王官僚們也深知這一點,因此,在修築陵墓的同時,也開始裝置反盜墓設施。

以秦皇陵為便,他「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關相灌輸……」其中的「機弩矢」顯然是為防盜之用,不小心踏住機關,就被亂箭射死,而「水銀」則是裝飾與防盜二者兼之的劇毒液化金屬,一旦不小心吸入則被立馬毒斃。

更為駭人聽聞的是,始皇入陵後,秦二世擔心築陵工匠泄密,竟下令將工匠們全部活埋殺死殉葬。

可見秦帝國為防止皇陵被盜,已是無所不用其極。

▲復原古墓機關—暗弩

▲古墓機關—暗箭

儘管古書中一直不乏秦始皇陵被盜的說法,但根據今天的考古技術深測和前人資料分析,除了在兵馬俑1號坑有被焚燒、破壞比較嚴重之外,秦陵核心的地宮部分並未曾遭遇過大規模盜掘。

▲摸金校尉指揮軍士盜掘帝陵還原想像圖

秦帝國的掘墓人項羽在與劉邦的楚漢戰爭中戰敗自刎,他的對手劉邦建立漢帝後,實施了一項重要舉措——開始設守冢人,即看守帝王將相的陵墓,防止盜墓賊盜掘。

此舉標著各地紛起的盜掘帝王貴族陵墓之風,終於開始受到官方的制止打擊。

但到了西漢末年,依然發生了軍人大規模的盜墓、毀墓事件。

王莽篡漢後,政局動盪,官逼民反的農民起義軍遍布全國各地。

當農民起義軍逼近長安時,王莽卻以囚徒組成一支臨時部隊迎擊,那知這支部隊剛過渭橋便發生譁變,將王莽宗族的墳墓盡數掘。

後來赤眉軍進入長安後,又發生赤眉軍爭相發掘西漢帝王將相陵墓的事件。

▲東漢赤眉軍起義造反發掘漢墓帝陵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引發了持續近百年的軍閥大混戰,中原大地戰火四起,蒼生倒懸。

另一方面,根據「亂世起而盜墓昌」的規律,漢魏之際也是古代軍人和官方集團盜墓行為的高峰期。

在軍閥混戰、群雄逐鹿中原的時代,軍餉與軍需物資對於軍隊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彌補軍餉不足,有人在當地地主、老百姓身上打主意(掠奪財富),也有人專在死去的前人身上做文章(盜墓尋寶),為此,三國時代的曹操就專門在軍隊中設置了「摸金校尉」與「發丘中郎將」頻繁公開盜掘漢墓(完全是白天公開盜掘),故現在的漢墓十室九空。

▲三國時代盜墓狂人曹操因籌備百萬將士的軍餉,特設置軍方專業盜墓官職—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

袁紹曾安排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撰寫討伐曹操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其中記載:「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檄文指出曹操曾經親自組織和指揮盜掘梁孝王陵墓:「(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

」後來陳琳在袁紹戰敗後,歸附曹操,曹操雖對陳琳此文中對於他行為的揭露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擬乎採取默認態度,或許確是事實。

有意思的是,曹操作為首位正式設置專司盜墓職位的三國北魏君主,死後害怕為了防止陵墓遭盜掘,就設置了諸多「疑冢」。

據野史記載,曹操斷氣之前,還下令處死麾下的十八名摸金校尉殉葬,以免有人依照摸金校尉的鬼神手段挖掘疑冢取財!故民間傳說曹操的「疑冢」卻有72處之多。

▲摸金符——古代摸金校尉的身份證,也是一種盜墓避邪之物,多為穿山甲爪子製成

兩宋時代,盜墓行為已被時人深惡痛絕。

然而,在靖康之難後,宋室南遷江南,劉豫的偽齊政權卻公然設置了專司盜墓的官職「淘沙官」。

劉豫所設的「淘沙官」是中國盜墓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政府官方盜墓機構」,而曹操設的「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屬於軍方機構。

不過,在史上成規模的盜墓事件中,盜墓者的動機除了取財與政治復仇,還有一種動機是帶有迷信色彩的巫術——「厭勝」(即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的目的),這一類盜墓行為在明末農民戰爭期間表現得尤為明顯。

明代的農民起義,闖王李自成率領各地的農民起義軍一路北上北京攻打明軍時,還「盡掘其先人冢墓」,這可以看作暴動者對統治階層發泄仇恨的一種普遍方式。

這種掘墓泄憤的現象在明代末年民變的史料中尤其多見,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李自成和崇禎皇帝互挖祖墳的傳說。

明太祖朱元璋原為鳳陽人士,鳳陽的皇家陵墓中安葬著他的父母及兄嫂、侄兒的遺骨。

後來明皇室雖遷至北京,但對鳳陽的皇陵歷來保護有加。

1635年,李自成攻克鳳陽後,下令「焚皇陵」,繼而引起天下轟動。

李自成此舉的動機一方面固然是出於政治報複式的泄憤,另一方面則是當時的農民軍將領們篤信風水之說,認為焚毀鳳陽皇陵可以破壞明王朝的國運,達到「厭勝」的效果。

▲李自成雕像

崇禎皇帝得知李自成在鳳陽燒了自家的祖墳後,身著素服哭祭太廟。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對李自成耿耿於懷的崇禎皇帝以彼之道還之彼身,派明將汪喬年挖了李自成的老家祖墳。

▲崇禎皇帝畫像

巧合的是,李自成於1644年攻破北京城,逼得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滅亡了大明朝。

但李自成在北京屁股還沒有坐熱,很快又被吳三桂引來的清軍入關攻擊,倉慌地撤離了北京,並於次年在湖北咸寧九宮山被當地地主武裝殺死。

於是,民間很快便有李自成與崇禎帝互相挖祖墳、互壞風水的傳說,將兩個政權崩潰的原因歸結為互挖祖墳。

為了取財挖掘別人的祖墳這是極不人道的,這是對祖墳裡面屍體和祖墳的後人是一種嚴重的侮辱。

對於祖靈,中國人有特殊的情感,任何對於祖先名譽與尊嚴損害,國人皆視同己身受辱,感情上會受到了嚴重傷害。

古人對現場抓捕到的盜墓者恨之入骨,常處以極刑或折磨至死。

故盜墓者一般是夜晚趁大夥熟睡時悄悄出來盜墓。

▲現代摸金三寶之一:金屬探測器除了探測地雷以外,還能探測發掘古墓下的金銀財寶、青銅器、兵器

▲現代摸金三寶之一:洛陽鏟通過鑽取地下五花土,從半圓管狀鏟取土分析是否有古墓存

▲現代摸金三寶之一:電磁場探測儀(探地成像儀)利用地球內部已經存在的地球電磁場信號,能夠探測複雜地形環境下面的古墓

當戰事結束後,盜掘帝王將相陵墓的專業軍士積累了豐富的盜墓經驗,有相當一部分退伍還鄉後轉行繼續干起盜墓行當,使這盜墓形成見不著光的特殊職業。

盜墓者常常拉上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子女或好友一起來盜墓,因地域和經驗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盜墓幫派,其中最有名的數兩家:洛陽幫(北派)和長沙幫(南派)。

洛陽幫以探土尋墓打洞最為擅長,連著名的盜墓工具洛陽鏟就是他們發明的;長沙幫以尋穴定位最為擅長,通過風水堪輿經驗來探穴尋墓百發百中,常常在山上轉一圈便知道是否有古墓存在,對風水知識有獨到的研究。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黃藥師。

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長按左邊字母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為什麼提倡薄葬,死後又有七十二疑冢之說

自從盜墓小說《鬼吹燈》火了以後,「摸金校尉」也成了盜墓者的代稱。其實,盜墓歷史悠久,並非所有盜墓者都能稱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是東漢末年曹操為籌集軍餉特設的軍職。漢末連年...

曹操與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否真的存在過! )

據傳,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之後,有盜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風水方...

曹操真的有72座疑冢嗎?真相併非如此

歷史的陰差陽錯使得李王后陵躲過了曹操的黑手,以至完整保留至今。而劉武墓卻由於曹操的「光顧」,從此暴露在荒野之中,千百年的日曬雨淋讓它失去了昔日的奢華。曹操的盜墓行為讓人唾棄,就在他盜墓後不久,...

盜墓鼻祖的由來以及現今盜墓派系的劃分

2017年3月9日的一則消息稱:3月7日凌晨,10名盜墓賊在盜掘習水縣程寨鎮一座古墓時,因吸入有害氣體,4人死亡,多人入院就醫。據了解,被盜掘的古墓為縣級文物。這不得不讓人唏噓,原來這是上演了一...

看一看盜墓史上神呼其神的盜墓神器

發丘中郎將:古代軍官職稱,與摸金校尉齊名,最早為三國曹操所設,通俗地說,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主任。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曾仿效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一職,由建安王休仁擔任。...

四大盜墓門派-摸金校尉

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人點燭,鬼吹燈,堪輿倒斗覓星峰;水銀斑,養明器,龍樓寶殿去無數;窨沉棺,青銅槨,八字不硬莫近前;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赤衣凶,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