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乾貨:青銅器鑑定的幾種術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青銅器鑑定的幾種術語

科學鑑定

科學鑑定通常是指利用現代化的儀器進行元素分析、放射性元素的年代測定等

眼學

根據系統知識進行綜合判斷,俗稱「眼學」。

「眼學」的依據是考古發掘的標本、標準器形成的類型學、器形學、圖案學等,運用了大量系統知識的經驗。

例如,對於青銅器上銘文的鑑定常常成為對於有爭議器物的強有力的證據,特別是數十字以上的長銘,今人很難編出可考卻未見著述而又文意通暢的上古銘文,很難刻寫出古意燦然、毫無造作且不出錯誤的古文字,這絕不是儀器可以解決的。

又如,早期范鑄法的錯范痕跡和分隔內外范的墊痕與偽造的痕跡,目前的儀器還無法判斷,但專家、有經驗的文物工作者和收藏家只要藉助肉眼或放大鏡就可以判斷。

所以,積累經驗、掌握青銅器的一般性特徵和內在規律性的東西,是收藏活動必不可少的。

生坑、熟坑、水坑、「髒坑」「發坑」和「半發坑」

「生」或者「生坑」,是指新出土與早些年出土,但保持了出土時的本來面貌,沒有經過出土後的進一步處理,沒有受到生活中油垢等污染和長期直接用手把玩形成的表層變化,銹色和土沁色燦然的器物。

「熟」或者「熟坑」剛好相反,譬如明清時期出土,甚至宋代及宋代以前出土,經過了「傳世」的經歷,器物表面已經表現出自然的「熟」「老」。

特別是清代中期,藏家喜歡將青銅器除銹、擦光、上蠟等,加之常年把玩,形成了「黑漆古」。

俗語中的「水坑」「髒坑」「發坑」和「半發坑」則不僅是指器物呈現的表面特徵,還特指出土地相應的土壤環境以及器物呈現的品質特徵。

「水坑」器的出土地點多為湖南、湖北以及浙江,通常表現為色彩鮮亮、表面大多光潤如鏡。

或綠得湛然,或黑得油亮,就像剛剛從水裡撈出來的。

因此,常與「水坑」器伴隨出現的俗語還有「綠漆古」和「黑漆古」。

「髒坑」器的出土地點在北方一些地區,表現為銅器表面銹色斑駁而雜亂,並伴有大量「有害銹」,甚至使得器物嚴重受損。

「發坑」和「半發坑」則指出土物不僅表面,而且質地本身都受到嚴重侵蝕,呈現出一種類似發酵、發泡狀的疏鬆、漲裂。

大部出現這種墳起、鼓泡、漲裂現象的俗稱「發坑」,部分或局部出現的古玩行里習稱「半發坑」。

「綠漆古」和「黑漆古」

「綠漆古」是銅器綠銹生成之後,由於水文地質條件變化或者墓葬、窖藏常年浸水,器物表面的浮銹自然脫落,卻因年代久遠,綠色牢牢地浸染在器物表層上形成的,好像罩了層薄薄的綠漆,故俗稱「綠漆古」。

「黑漆古」的道理與「綠漆古」相似,主要是取決於當地水質和土壤的酸鹼度等,有器物長期傳世形成的自然「包漿」,也有青銅器本身合金成分差異造成的原因。

一般來說,器物出土時即黑亮如墨,表面幾乎沒有綠銹者,多為春秋、戰國、兩漢時期,而且戰國、西漢的情況更加普遍,其中約90%屬於戰國時期鑄造的。

紅、藍色銹斑大多也出現在晚期青銅器上,尤以漢代突出,當為青銅中雜入鐵等成分造成的。

這種情況商周時期絕對不會發生。

棗皮紅

有些青銅器綠銹下呈現的暗紅色,琉璃廠習語稱之為「棗皮紅」。

包漿

「包漿」是指沒有浮銹,器物表面卻通體呈現一層均勻、柔亮的氧化層的特殊現象,有時也用於泛指器物表面「生」「熟」情況與呈色情況。

所以,可以用於出土器,也可對傳世品而言。

「包漿」通常是鑑別青銅器的重要依據,當然也有人故意做上去,而且可以做到神似。

例如新鑄的銅香爐,經過不同的混合液體浸泡,然後烘烤,會出現各種呈色的「包漿」。

反覆浸泡、焙燒之後,甚至會出現非常美麗的厚厚「包漿」。

這在近些年蘇州仿「宣德爐」上被廣泛應用。

水銀浸

「水銀浸」亦稱「水銀古」,也是一種青銅器的自然「包漿」現象,有局部的,也有通體銀白的,多見於銅鏡。

主要為戰國到漢代時期製品,其中又以戰國為多見,大多出土於中原地區。

近年以河南仿為最高境界,幾可亂真。

「泛金」

「泛金」與「水銀浸」的情況相仿,並非器物鑄造之時鍍了水銀或者黃金,而是青銅器在特定的土壤環境中形成的特殊氧化層,舊時也稱「返金」或者「返銅」。

這種現象通常只出現在剛剛鑄造完成尚沒有使用過就入土的青銅器上,而且幾乎全部出土於河南安陽附近的商代地層中,陝西只存在個例,其他地區從未見到類似情況的報導。

所以,非典型安陽類型的「泛金」器,大可直指其假。

品相

「品相」是對文物自身質地與完殘情況的綜合評價的習語。

以金屬鑄幣為例,「祖錢」或「雕母」的品質註定優於脫胎而成的「母錢」;「部頒樣錢」或「進呈樣錢」的品質註定優於「初爐錢」;「初爐錢」則優於一般流通幣,在這裡「品相」是一級高過一級的。

但是,除了自身品質之外,保存狀況的優劣也是決定「品象相好壞的評判標準。

也就是說,鑄造精美的普通流通幣保存如新,「品相」自然是絕好的;「雕母」若損傷嚴重,也會被斥為「品相」不好。

近幾年銅器市場呈現的幾種情況

回流青銅器數量增多,但其中真假混淆。

有很多人從外國買回來的銅器,實際上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和改革開放初期工藝品公司出口換外匯的產品。

這種回流的銅器99.99%是假的,只有千分之一是真的。

市場上能見到的多為中下等水平器物,真正意義上的青銅上品幾乎沒有出現。

回流的青銅器真品優質優價,以北京古玩城、書畫城、正莊古玩城為例:中號,品相中等以上的商周時期鼎價格在40萬-50萬元以上,春秋、戰國一尺上下銅鼎均在10萬元以上。

商周青銅爵在10萬-20萬元左右。

熟坑賣不過生坑。

這和古代完全不同。

新中國成立以前,古玩商賣青銅器主要是賣熟坑的,生坑沒人要。

因為熟坑流傳有緒。

現在的收藏者認為熟坑容易造假,生坑銹開門,所以就產生了熟坑賣不過生坑的現象。

插幫貨抬頭。

用舊銅部件拼湊成整器,或用舊簿銅片貼在器物上,使收藏者認為銹開門,這種類型的假貨成交量可占到真貨的8成上下。

大多數購買者花的是真品價格,買來的卻是拼湊的假貨。

移植銹銅器特別是銅鏡增多,主要表現為在假銅鏡上栽真銹。

凡是正面一個顏色,側面是另一個顏色的都是貼皮子的。

陝西和河南都有專門貼皮子作偽的村子。

高仿品技術提高。

過去認為紅銹斑不能造假,因紅銹斑里由結晶體組成,目前也已突破,同時水銹斑、藍銹都已達到真假難辨的程度。

水坑不被收藏者認可。

湖南、湖北出土的水坑青銅器不被收藏者認可,特別是戰國時期的兵器,青銅器皿等。

由於水坑青銅器長期在水中侵泡,產生了一層與其他地域不同的銹色,顏色單調,只有黑黃紅色等,不受收藏者青睞。

而且這種銹色容易作假,真假難辨。

所以也導致這類器物不受重視。

現在在湖北荊州地區做水坑的東西的工廠很多,做得很像,每年賣到北京的有不少,比如升鼎、越王勾踐劍等。

贗品大路貨很多,是造假市場的暢銷貨,主要是大多數購買者有撿漏心理,經不住賣家的忽悠。

臆造品流行。

臆造品就是混編亂造的、歷史上根本就沒有的東西。

很多收藏者有獵奇心理,故宮都沒有的東西他有一個,這種可能性有沒有?有,但是太少了,上當的機率太高了。

青銅器造假新動向

新聞造假:假借專家名義,製造假國寶新聞屢屢出現。

出版物造假:按圖賣物,古玩出版物真偽難辨,收藏家將自己的藏品說成是國寶,編成書或插圖魚目混珠,誤導讀者。

有以下幾種情況:

仿造民國出版物:將現代贗品造在民國書刊中做插頁或整本造假。

偽造六七十年代期刊雜誌封面、插頁,賣現代贗品。

仿造專家出版物:過去出盜版書,現在將各種書中有關內容合一,在專家本人不知曉的情況下借用專家的名譽,為專家出書。

專家證書造假:鑑定證書泛濫,有不負責任的專家開出的,也有假冒專家的偽證書。

現代科技檢測造假:採用所謂的現代科學儀器,得出所謂成份相同的報告。

古董藏品出手、收購,請加微信號:art5100

微信公眾平台:fobaoge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民國盜墓賊的盜墓經驗

民國盜墓賊也有一套,如果能判斷出古墓的年代,根據時人的隨葬風俗,一般不愁破解不了。原始社會墓的隨葬品多為陶器皿、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貝殼、裝飾品等,後期還可能會有玉器象牙器,以玉鏟為代表,石器最豐...

2015年青銅器成交價格和鑑別的方法

青銅器是中國的國粹,中國的藝術品傍邊只需青銅器是被全國際所公認的。從夏代來源,經過商周,秦漢至宋代金石學誕生,青銅器從單一的保藏,變為一種學識,一種研討方針。青銅器的價值被國際公認首要是在18...

通過青銅器9大特徵辨別青銅器真偽

古代青銅器作為我國藝術史上的一個閃光點,其具有器物的類型多樣,造型莊重,紋飾更是華麗而優美,青銅器上所鑄的銘文多樣,是現代考古學家們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資料,青銅器的應用十分廣泛,其可以作為祭祀...

青銅器專業術語及保養

長期以來,古銅器鑑定專家為了描述銅器出土的時間以及銅器的外表特徵,形成了一些專業術語,也為古董行和古銅器收藏者廣泛使用。這些術語還是仿古銅器作舊的風格,也就是說,仿古銅器都是參照出土物的面貌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