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銅器鑑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古代青銅器出土後,會形成兩種坑口的器物。
一種入土前器物經過打磨等處理,器物表面早已形成氧化層的包漿而入土,這一類出土後表面或多或少仍有包漿,叫水坑器物。
另一種入土前器物表面未經處理,即沒有形成氧化層的,是把全新澆鑄的青銅器直接埋入土裡,這一類器物出土後表面仍無包漿,叫土坑器物。
所謂水坑器物,並不是器物浸泡在水裡的,而是取意於以水為凈的意義,其實就是器物表面已經形成包漿的,出土後器物表面仍然比較乾淨的意思,這類青銅器大都會顯露出,具有明顯的使用痕跡,或者專門作為祭祀用的禮器。
所謂土坑器物,倒是直指青銅器在坑口內的狀況,也是說未經打磨就入土的青銅器,器物表面因其粗糙容易生鏽、土咬、甚至被腐蝕,這類青銅器大都作為陪葬品用的。
前者器物以俊秀、華貴、高雅為格調,往往還能多少帶有一些銘文的,這種青銅器的存世量相對要少。
後者器物以渾厚、壯實、威嚴為風格,大都是沒有銘文的,這種青銅器的存世量相對較多,不過大的土坑器物又很少了。
凡是大件或超大件的器物,大都在封建的氏族社會裡,用於祭祀中當作禮器的。
不論是那種坑口出土的青銅器物,這些都是不可再生和不可多得的文物!
銅器鑑定的手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憑藉眼力和經驗,進行觀察;一種是根據儀器化驗、探測和分析的科學方法。
細化後便可以分為4種方法,根據銅器鑄造、器形、紋飾、銅器銘文辨偽。
小編聯繫方式微信號13413620199
1.根據銅器鑄造辨偽
商周時期,極大部分青銅器是用陶范法鑄成。
也就是說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都有數塊陶范拼合澆鑄後留下的范痕,即范線。
隨著時代進步,合范的方法有所變化,范痕會隨著變化,但要想在合范地方不露痕跡,這即使是最熟練的工匠也難免做到。
而後代偽者不知道古人鑄造的原理和方法,只講究器物的外形,仍用蠟模(失蠟)的方法鑄造。
表面較精細,無需多作加工,但是用這種方法,卻往往與原器物的時代特徵相去甚遠。
新鑄之器一般的重於原器。
這是通常偽器或仿製品埋藏在地下的時間很短,非真器久埋深藏經2000多年礦化鏽蝕而成,使表面略有膨脹,比重下降,而偽器沒有這一過程,自然較重。
用蠟模翻制的偽器也會略重於原器,仿偽者會連同銹跡、砂眼一同澆鑄表現出來,加上前面一點偽器特徵更加明顯。
2.根據器形辨偽
通過器物的型制進行辨偽,是對青銅器在各時代的型制特徵熟悉程度的考驗。
每一種青銅器,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形制、大小、高矮都會產生變化而形成規律。
全面掌時代各類器的形制特點,是青銅器鑑別知識的基礎。
通常偽器可以分為直接鑄造和拼湊改造兩類。
直接鑄造的又可分為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依照真器或者依照相關資料鑄造偽器,其器形、銘文、紋飾等都有來歷和參照,有的是器型或銘文只有部分做參照,部分有意改樣。
如參照鑄造了器型,但卻鑄刻了杜撰的銘文,或將參照的銘文鑄刻在毫不相干的銅器上。
此類偽器儘管模仿得並不精準,但也有一一定水平。
第二種則是毫無根據的拼湊,意在作奇,達到以稀為貴的目的。
此類偽器對青銅器形制特徵不甚熟悉的人很有挑戰性,如果不仔細觀察,就有上當的可能。
對中國古代青銅是的鑑定,主要是之對青銅器進行斷代、分期、質地、用途、真偽和價值進行判斷和辨別。
在當代社會,我們要識別一件古銅器的真假,應該掌握古青銅器鑑別的要點。
即銹色、手感和聲響、花紋與款識、銅質與器式。
同時,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科技手段當然不能落下,具體方法有如下幾種:能譜分析,即是將大量通過科學發掘和部分傳世青銅器物作為標準器,將其元素含量按年代排序收集到資料庫中,再將待鑒器物的元素含量數據與之對比,得出待鑒器物是否與標準器相符合的結論X光電子能譜法即是一種表面分析方法,提供的是樣品表面的元素含量與形態,而不是樣品整體的成分。
其信息深度約為3-5nm。
如果利用離子作為剝離手段,利用XPS作為分析方法,則可以實現對樣品的深度分析。
固體樣品中除氫、氦之外的所有元素都可以進行XPS分析。
X射線激發出來的光電子,根據光電子能量。
可以標識出是從哪個元素的哪個軌道激發出來的電子,如Al的2s、2p等。
由譜圖可知,該薄膜表面主要有Ti,N,C,O和Al元素存在。
這樣就可以實現對表面元素的定性分析。
定性的標記工作可以由計算機來進行。
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干擾因素的存在,如荷電效應導致的結合能偏移,X射線激發的俄歇電子峰等,因此,分析結果時需要注意,XPS譜圖中峰的高低表示這種能量的電子數目的多少,也即相應元素含量的多少。
青銅器鑑定的四個要點即可:1、即銹色、2、手感和聲響、3、花紋與款識、4、銅質與器型。
1、青銅器的銹色
青銅器經過幾千年流傳,至今大致有三種方式:入土、墜水、傳世。
行家們說:「青銅器墜水千年,則綠如瓜皮,而瑩潤如玉;未及千年,雖有青綠而不瑩;未入土水之傳世青銅器,其色紫褐,而有硃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一般說來,流傳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青銅器,由於銅質差別及各地土質、水質的差異,入土青銅器的銹色也不盡相同,常見有綠銹、紅銹、藍銹、紫繡等。
拿到一件青銅器,先要用眼看,若銹色與器體合一,深淺一致合度,堅實勻凈,瑩潤、自然,則為自然生成的銹色。
若銹色浮在器物之上,綠而不瑩,表皮銹,而且不潤澤,刺眼,就是偽銹了;這時再做進一步的審定,把手搓熱觸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銅腥味,因為千年古青銅器是無銅腥味的;還可用熱鹼水洗刷青銅器,偽銹就會脫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脫落了;或者用舌舔青銅器,若有鹽滷味,也是偽銹。
2、青銅器的手感和聲響
用手掂量青銅器,若過輕或過重得就要引起注意了,當然,這全憑經驗。
另外還可用手敲擊青銅器實物,聽其聲響,若聲微細而輕脆則可;若聲渾濁,發出「嗡」音,則需提高警惕了。
3、青銅器的花紋和款識
這是鑑別青銅器的一個重點,夏代青銅器花紋簡單;商代青銅器花紋則華麗繁縟,且多遍體生花;西周青銅器大致與商同,但後期趨向素樸;春秋戰國的青銅器花紋則清新活潑,富於生活氣息,秦漢青銅器重實用,花紋少且不及前代青銅器精細。
另外,還可以從不同時代青銅器的紋飾圖案內容的改變來推斷、判別。
至於款識,則主要可從其字體加以辨別。
商代青銅器款識字體規整,筆勢遒勁大方,優美洒脫,後期多典雅秀麗的波磔體;周朝早期青銅器款識沿襲波磔體;春秋時青銅器款識書體有肥體和瘦體,還有形似蝌蚪的「笠鬥文」,以及圖案化的「鳥蟲書」;戰國金文字體大金不考究,但也有字體豎筆引長下垂,末端尖銳的「懸篆」雛形;秦朝統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掌握了這此若一件號稱三代時的青銅器上卻出現了小篆字體,那就笑話了。
另外,還可根據銘文字數的多少、內容來判定。
4、青銅器的銅質與器式
青銅質的鑑別較簡便,翻看青銅器的是底,若出黃銅質地,則是偽品;足底若已偽制了銅色,用熱鹼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來面目。
除要記清楚銅器的器式、名稱外,還要了解什麼年代鑄什麼青銅器、什麼樣式的青銅器是什麼年代鑄的。
例如鍅,鍅是方形,盛器,是國末期出現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銹色制,為偽品。
再如鼎,各代皆有,但若有蓋、短的鼎則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
想要鑑別青銅器,是一件繁瑣而艱難的事,但是,只要掌握了要點,多看、多記、多思、功夫不負苦心人,還是能鑑別出真假的。
偽造青銅器的主要手法
偽青銅器主要是通過對青銅器的造假,妄圖以假亂真,蒙蔽藏家。
關海森指出,偽造青銅器主要有以下幾種,需要玩家注意:
重新鑄造法:這種方式主要是根據真器進行高仿,而後埋入地下做舊。
雖然此種方法下青銅器偽造得很逼真,但其材質、紋路、銹色等無法比擬真品,特別是偽鑄的青銅器沒經過地下長期的氧化或腐蝕,因而器體普遍過重,通過分析其重量可辨真偽。
拼接法:青銅器深埋地下,常年腐蝕破壞難免造成某些部位的破損,偽造者經常是「移花接木」,將不同的幾件銅器拆分,然後通過粘湊的方法,重新打造一件「完整」的青銅器,再附之泥土、假銹,亂人耳目。
但是畢竟不同青銅器在工藝、材質上有所差別,藏家可以通過細心觀察辨別真假。
假銹偽裝法:為了使假青銅器銅銹看起來逼真,偽造者用膠水、松香、白芨漿、清漆等膠狀物調配各種礦石粉、顏料,塗抹到銅器上。
或從別的古銅器上取下真銹拌入清漆或膠水塗抹到仿古銅器上。
此外,還有通過偽造青銅器銘文、紋飾等方法來造假,都需要收藏者多加注意。
小編聯繫方式微信號13413620199
通過青銅器9大特徵辨別青銅器真偽
古代青銅器作為我國藝術史上的一個閃光點,其具有器物的類型多樣,造型莊重,紋飾更是華麗而優美,青銅器上所鑄的銘文多樣,是現代考古學家們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資料,青銅器的應用十分廣泛,其可以作為祭祀...
青銅器的分類、鑑定方法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
青銅器研究成果被作假者利用 青銅器收藏家更要多加警惕
青銅器的器型獨特、紋飾精美、銘文典雅,它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藝術價值於一身。我國銅器種類繁多,喜歡收藏銅器自古有之,歷代仿古作偽以牟取暴利。在今天「收藏熱」日漸升溫,銅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