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風騷,甘肅禮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禮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

據境內出土的仰韶文化文物考證,6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夏、商時氐族、羌族居地,殷末、周時的秦人發祥地;秦文公以前的國都西垂故址,有出土的大量秦代墓葬文物和大堡子山秦穆公、秦襄公陵墓。

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三次伐魏的古戰場皆在縣境內。

古鹵城—鹽官,西漢時盛產水鹽,為西北著名騾馬市場,隴南重要集散地。

禮縣還是東漢詞賦趙壹、五代詩人王仁裕、元代重臣趙世延、明禮部尚書門克新的故里。

中國地圖上的禮縣

1917年,在禮縣紅河鄉的王家東台,出土了數十件青銅器,農民把它們當作破鐵爛銅賣給古董商人,兩年後流入蘭州商肆,其中一件置廚中盛殘漿,幸虧甘肅督軍張廣安尚能識貨,重金收藏,直到1923年在北平被王國維見到並為之作跋,才真相大白,原來它就是現藏北京國家博物館的國寶「秦公簋」。

此後為秦公簋作考證的,除了當地學者天水馮國瑞外,還包括了羅振玉、馬敘倫、郭沫若、容庚、商承祚等著名學者。

1947年,著名古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裴文中來禮縣考察,在鹽關鄉新集村和石橋鄉高寺頭,先後發現仰韶文化和齊家窯文化遺址多處,並有後來發掘的秦安大地灣文化遺存的顯示。

禮縣岐山武侯祠

從1987年開始,由於不法文物販子的介入,禮縣城東13公里的大堡子山的盜掘活動越來越猖獗,規模也越來越大,所獲文物大量流失海外。

比如,1994年6月,在美國紐約出現的一對秦公壺;1994年11月,在法國巴黎出現的一批金器,計顧首金虎2件,鳥形金飾片8件,重環紋鱗片形金飾片26件,竊曲紋梯形金飾片2件,竊曲紋形金飾片2件,簡化竊曲紋圭形金飾片2件。

還有在日本出現的秦編鐘。

這些珍貴文物,據香港古董商透露,均為禮縣出土。

禮縣秦文化博物館

甘肅省文物考古所對大堡子山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結果發現大大小小各種墓葬200多座,最有代表性的,是在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為140米墓葬區內,清理出3座大型墓葬,按編號,1號墓為曲尺形,長37米,深7米。

2號墓為中字形,長87米,深11米。

3號墓為目字形,長110米,寬10米,深9米。

墓室面積以2號墓為最大,長12米,寬、深各11米,並有大型車馬坑。

儘管發現盜洞多處,但仍出土玉器、金器、青銅器等各種隨葬品1000餘件,有的青銅器上鑄有「秦公作鑄用鼎」,「秦公作寶用簋」,「秦公作和鍾」等銘文。

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禮縣西漢水風光

據《史記》等史書記載,秦人總是同「西山」、「西垂」、「犬丘」、「西犬丘」等地名聯繫在一起,秦人在這裡繁衍生息,馳馬逞強,後來從西東移,可以說經歷了「三部曲」:先是為周孝王養馬有功,被收為附庸「賜姓嬴」,接著因征伐反叛周室西戎獲勝,被賜為西垂大夫;最後因護送周平王東遷而受寵,得以封侯。

秦人東遷,最初駐足於(氵千千)渭之間,即今陝西寶雞境內,後封於梁山,即今陝西韓城一帶。

秦人東遷後,利用其政治、經濟上的優越條件,迅速壯大起來,與其他諸侯一起參與逐鹿中原的七雄爭霸,並最終問鼎中原,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

能夠證實這一時期秦人歷史活動的,是已探明的3座秦人陵園,即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和始皇陵園,均在陝西境內。

那麼,秦人最早的陵園,即史書上所載的西垂陵園,它在什麼地方呢?這是長期困擾歷史學家的一個千古之謎。

禮縣風光

禮縣大堡子山墓葬的發掘,可以破解這一千古之謎:

其一,出土的青銅器上,無論鼎還是鍾,都鑄有「秦公」字樣,這明確無誤地告訴人們,這不是一般秦人的墓葬,而是秦人最高統治者的墓葬。

其二,與此相聯繫和相適應的是,墓葬的規模宏大,陪葬豐厚,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其三,墓葬都是坐西向東,墓主都是頭西腳東,這跟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始皇陵園的建制完全一樣。

其四,大堡子山位於西漢水和永坪河的交匯處,從側面看,酷似烏龜形,這種「兩河夾一山」的風水取向和象徵長壽的山形選擇,也完全符合秦人的文化傳統。

總之,一些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據此初步斷定,禮縣大堡子山的秦公墓,就是被歷史塵封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

新華社於2002年9月2日正式發布消息:「秦始皇第一祖陵驚現甘肅禮縣。

禮縣西垂陵園

秦人第一陵園確定後,另一謎團也便迎刃而解,即歷史上所謂「西垂」、「犬丘」、「西犬丘」究竟在哪裡?答曰:大部分在禮縣境內。

具體說,是西漢水從東邊發源地到西邊永坪河以北,以祁山為主脈的廣大三角形地帶,那裡是岷山山系同秦嶺山系相接處的緩衝地帶,山勢平緩,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屬草原與草原植被帶下的黑赤土壤,適宜於放牧。

在它以南,就是《水經注》所說「嶓冢導漾」的西漢水,發源於天水境內的嶓冢山(今齊壽山),旋即流入禮縣,它從東邊羅堡到西邊永坪峽,長約30多公里的河谷地帶,是禮縣境內最大最肥沃的河谷平

禮縣鹽官川

禮縣禮縣原,當地人稱作「鹽關川」,適宜於耕種。

而位於這一河谷平原中心的鹽關,盛產井鹽。

唐乾元2年(公元759年),自秦州(甘肅天水)南下入川的詩人杜甫途經鹽關,作詩《鹽井》,描寫當時煮鹽和貿易的景象,歷史上就是商賈雲集的大鎮,又以騾馬集市而馳名。

可見,秦人最早在這一地區養馬,建邑,築陵;後來諸葛亮北上伐魏,在這裡建立大本營,都不是沒有原由的,而是充分考慮和利用了這裡的山脈河流,地質土壤,水文氣象等方面的優越條件。

這一正確的選擇,無疑使這裡成了秦人的嘉天福地,秦人爾後發展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到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禮縣是秦的真正發祥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統一大業的皇帝,最早是從禮縣孕育出來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的發祥地:禮縣

四周是重重迭迭的黃土山丘,中間彎彎曲曲流出兩條河:大一點的叫西漢水,小一點的叫燕子河,在兩河交匯處的西岸,依山面水坐落著一個小小縣城,這就是甘肅禮縣。禮縣古稱蘭倉,大概因為在遠古時代它水草豐茂,...

邊陲「小山嶺」曾經留下先秦帝國的厚厚印跡

關於秦人文化發祥史,世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享譽中外,位於陝西省境內的秦始皇陵園和照亮東方的秦始皇兵馬俑,可以說這些秦人文化遺產只是象徵秦人強盛至極的一個結局,或者說是一個歷史縮影。而故事的序幕,卻...

在西戎 保西垂:參觀甘肅秦文化博物館

我從小生長在秦都咸陽,所以非常熱衷於秦人和秦國的歷史。從秦咸陽城遺址,到秦櫟陽城遺址,再到秦雍城遺址,我很早就跑遍了。2018年4月5日傍晚,清明節假期的第一天,我終於來到甘肅的禮縣,這裡可是秦...

禮縣大堡子山: 秦人第一陵區

這些答案里的大多數,有觸目驚心的一句話「文物大量流失」。細究起來,法國巴黎的集美博物館工藝精美的鴟梟、金虎,美國紐約古樸大方的青銅器秦公壺等,都來源於禮縣。別說文物保護者談起這些扼腕嘆息,連普通...

流失到法國的秦人鴟梟鳥形金飾片

流失到法國的秦人鴟梟鳥形金飾片上個世紀80年代,甘肅省東南西漢水河畔的禮縣秦公陵園遭到猖獗的盜掘,一批珍貴文物迅速流失到了海內外。本文介紹的鴟梟鳥形金飾片,就是1994年暮春,時任陝西省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