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船廠遺址出土了1000多件與造船有關的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寶船廠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長605米,總面積近14萬平方米。
此地周圍分布有較多的水道和水塘。
東面原有一條下新河(又稱清江河),後被填埋,變成今天的灕江路。
西側緊鄰長江的夾江,北面為秦淮河。
遺址內現存三處長條形的古代船塢遺蹟,稱為「作塘」。
分別編號為四作塘、五作塘和六作塘的這三條作塘,皆呈東北——西南走向,由北向南依次平行排列。
2003年7月至2004年8月,南京市博物館對六作塘進行了考古發掘。
根據發掘實測,六作塘的橫截面呈倒梯形,長421米,上口寬44米,下底寬12—15米,作塘底部發現有34處造船「基礎」遺蹟,每處「基礎」都密集地打下直徑8—12厘米的木樁(或稱地釘),打入生土層約12米。
每處「基礎」打木樁一百多根。
這種用密集的地釘構成的造船基礎具有相當強的承重能力,成為在上面鋪墩打造大型船舶的保證。
專家們分析,船舶在此造好之後,將作塘灌滿江水,鑿開與長江(夾江)相鄰的「塢門」,船舶即可駛進長江,繼而入海遠行。
可惜目前還沒有發現「塢門」的相關遺蹟。
寶船廠遺址還出土有與造船有關的文物1000多件。
包括2根長度分別為11米和10.1米的舵杆;一批鐵製造船工具,如斧、鋸、鑿、銼、鑽、錐、刀等;一批木製造船工具,如木槌、木槳、夯、刮刀等;各式鐵釘,包括長釘、短釘、棗核釘、把釘等;大量的棕繩,直徑從15厘米至11厘米不等。
這裡出土的高1.5米的4爪鐵錨,上下各有一隻鐵環,其制式與明代以來流行的四爪鐵錨一致。
還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專家們發現的數個當年施工中尚未用完的特製的油泥沱。
當時的工匠以一份桐油和二份石灰相揉合,再加一份黃麻用以充填木板的縫隙,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這種水密捻縫技術是中國古代造船技術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發明,也是木船能夠承受遠洋航行考驗的重要保障。
目前,船廠遺址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南京遺蹟」的核心項目。
按照規劃,遺址公園內將設置南京片區海上絲綢之路展示分中心,該展示中心將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官方貿易」為主題,重點展示中國古代造船技術成就、鄭和下西洋相關內容及中國明代朝貢體系等,以凸顯南京是14世紀末、15世紀初官方貿易鼎盛時期的對外交流策源地。
雲南七座重見天日的古墓群,比兵馬俑久遠,還曾出土「牛虎銅案」!
隨著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以及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全國範圍的熱播,新一輪考古風再次被掀起!踩著腳下的土地,人們躍躍欲試,總覺得這片生養的地方藏著某些不為人知的奧秘……這不,雲南楚雄元謀江...
首屆「文物考古領域中的可視化技術」交流會紀要
可視化技術(Visualization)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在螢幕上顯示出來,並進行交互處理的相關理論、方法與技術。為交流可視化技術在文物考古領域中的成功實...
寶船廠遺址公園竟有三個名 系文物標誌碑出錯造成
龍虎網訊 「寶船廠遺址」、「龍江船廠遺址」、「龍江寶船廠遺址」,最近,從安徽來南京旅遊的王先生逛了南京一處景點後有點「暈」。他告訴記者,他參觀的寶船廠遺址公園內,文物標誌碑還有多種說法,讓人實在...
位於南京的明朝「海軍基地」,打造出了15世紀的「航母編隊」
今天是我國的航海日,航海日同時也是鄭和下西洋紀念日。公元1405年的7月11日,正是鄭和首航西洋的日子。2005年,國務院將7月11日批准為中國的航海日。南京是鄭和下西洋的出發地,寶船廠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