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戰國墓群出土「巴蜀圖語」 像2000多年前的微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土的「巴蜀圖語」

蒲江歷年出土的巴蜀圖語

墓群航拍

疑問:為何是船棺墓?

該戰國墓群位於蒲江縣鶴山街道,西北距蒲江河約400米、東南距長秋山約1000米,處於山麓與河流間平壩地帶,地理環境優越。

墓葬多為南北向,和少量東西向。

已清理墓葬多為船棺,長4-7、寬0.9-2、高0.5-1米。

船棺分為棺蓋和棺身兩部分,一般上下結構相同,均採用整段楠木製成。

具體製作方法為:將整木兩端截齊,從中間對剖,再在中部掏挖出長方形棺室和棺蓋,外側一頭皆削成斜面,並鑿有兩個半圓形的斜向貫穿的孔洞。

棺蓋與棺身結合處及外側皆施白膏泥。

墓葬中還有少量木槨墓和葬具不明的墓葬,其中木槨墓長約4米,槨由木板拼對而成,平面呈Ⅱ字形,應為船棺葬向四川地區秦漢棺槨墓的過渡形態。

出土隨葬器物300餘件,主要有陶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竹質器、草編器、玻璃器及銅錢。

出土陶器160餘件,以大口釜、圜底罐、豆組合為主,另存少量釜甑、盆、壺和罍。

出土銅器共120餘件,主要有兵器、容器、工具、印章、裝飾品幾類,兵器包括銅劍、矛、鉞、弩機、箭鏃等;容器以銅鍪為主,還有少量銅釜;工具主要有削刀和斤;印章共11枚,以圓形為主,還有砝碼形、山字型、方形,印文均為巴蜀圖語;裝飾品有銅鈴、銅璜。

鐵器共10餘件,主要有斧和削。

另出土木几案、木梳、竹編器、草簍、戰國半兩等器物。

已清理墓葬中M49和M52規格較大,且未被盜擾。

時代:秦滅巴蜀之後

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秦漢研究室主任,工地發掘領隊劉雨茂介紹,墓地以巴蜀文化為主,又出土戰國半兩等秦文化因素器物,這可能與秦滅巴蜀之後的政策有關。

《華陽國志》「秦惠王封子通國為蜀侯...戎伯尚強」,秦滅巴蜀後採集羈縻政策,所以蜀地貴族才能繼續採用船棺,而又新增秦文化因素。

該墓地的發掘對研究秦滅巴蜀後治蜀政策對蜀人的影響,在新形勢下蜀地各種文化之間的交融,社會進程的轉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蒲江地區前後發現船棺葬墓10次,而各次發現的船棺葬墓附近皆存鹽井,《漢書》、《華陽國志》載:「孝宣帝地節三年,罷汶山郡,置北部都尉。

時又穿臨邛、蒲江鹽井二十所,增置鹽鐵官。

」足證該區域鹽業之盛,這也說明更早期的船棺葬墓主人可能跟蒲江地區的鹽業管理有關。

另外,古蒲江地處南絲綢之路的重要地理節點,墓地中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飾物等隨葬器物也反映出了這一條古貿易道路上的貿易交往信息。

對該墓地的發掘和研究同時也將會對第二條絲綢之路的研究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山東昌樂發掘都北遺址

都北遺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朱劉街道辦事處都昌社區都北村東約700 米,遺址略呈橢圓形,東西長約500 米,南北寬約460 米,總面積約23 萬平方米。為做好濰(坊)日(日照)高速公路濱海連接...

鑑賞|考古學視角下的巴蜀印章研究

學界一般認為船棺葬也是巴蜀文化的特徵。那麼巴蜀印章與船棺葬關係如何?究竟何人可使用巴蜀印章?它與使用者的等級、身份有無關係?代表怎樣的社會人群?性質、功用如何?這些都是以往較少關注的問題。僅通...

成都一樓盤在建工地發現大型戰國船棺墓群

新華社成都2月8日電(記者童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8日通報,該單位與成都蒲江縣文管所於去年9月在一樓盤在建工地發現60座戰國墓群,多為船棺墓。其中一座墓主人腰佩絲綢之路「舶來品」蜻蜓眼玻璃珠串飾...

蒲江船棺墓群 引出三大懸念

懸念1 船棺墓葬為何屢屢在蒲江被發現?船棺墓葬在船棺發掘之後的墓坑裡,記者發現,墓坑的船棺形狀依然清晰可辨。據現場工作人員李老師介紹,現場發掘的船棺長度從3米到6米。船棺內的隨葬品大多放在墓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