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揭示古蜀秘密,魚婦實為魚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山海經》揭示古蜀秘密:魚婦實為魚鳧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李白《蜀道難》

李白詩中所寫的古蜀「蠶叢」和「魚鳧」究竟是信史還是傳說?長期以來,整個古蜀歷史,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

傳說認為:古蜀共經歷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代,也可能是一朝五王,也有可能是並存或相互取代的五個王朝。

筆者認為是維後者: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是相互取代的五個王朝。

因其族源來歷不同,不可能相襲為王。

蠶叢、柏灌,其族源久遠難考。

但在《山海經》中明確可考到魚鳧,開明兩朝,杜宇位列魚鳧、開明之間,隱約可見。

《山海經.大荒西經》載:「有(互)(氐)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靈恝生互人,是能上下於天。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

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

顓頊死即復甦」。

先解釋一下「風道」二字,才好通讀本句。

風是上古時最古老的姓氏,始於弇茲氏,臻於伏羲氏和女媧氏,因弇茲氏創造了「風歷」,便以風為姓。

互人自稱「盍稚」,音同「弇茲」,來源於最早的母系弇茲部落。

互人最早以畜牧業為生,比如牛、羊等,後來則發展為養馬,成為遊牧民族,這一點與羌人很相像。

由於互(氐)人與羌相鄰,便把這兩者合稱「氐羌」。

互人的祖先炎帝是伏羲太昊的後裔,太昊伏羲又是風姓。

所謂「風道」,就是風氏之道,風姓人家的辦法、規矩;那所謂「風俗」,就是風氏之俗,風姓人家的習俗。

還要解釋一下「有」字,「有」字是個象形文字,是上古懸掛的族旗,「有國」,王族標誌,小氏族諱用,甲骨文「有」字畫作一旗杆上掛一個「其」。

所以上古氏族很多都稱有某氏。

比如黃帝氏族「有」熊氏,就是指他們的王族旗上畫著熊。

因懸掛的族旗為王族標誌,所以兩族匯聚,無論是友是敵,必先看「有」,「有」則貴,無則賤。

「有」為族旗,還可以考證在《國語.魯語上》所載:「共工氏之伯九有」。

是言共工氏族有九面族旗,即共工氏有九個部族。

這樣一來,這就話就很明白了,是說 :「有互(氐)人國,炎帝之孫名叫靈恝,靈恝生互(氐)人,(互人族的巫師行巫術,利用建木自由地)來往天上地下。

(他們的)族旗上畫著的圖騰是乾枯了的魚,部族自稱為魚婦,顓頊死後,圖騰上乾枯的魚又甦醒過來。

圖騰的規制從北方(伏羲氏風氏後裔炎帝部族)帶過來,此地天雨如泉,原來(炎帝部族)的蛇圖騰,便改成為魚圖騰,稱魚婦(或魚復),在顓頊死後,圖騰上的魚又甦醒過來。

《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這句話解釋一個「其」字,就明白了。

「其」字是個象形文字,為上古氏族皮製圖騰,甲骨文畫作一上方開口長方形,內有一「X」,頂兩側各有一扶手。

「其」通「棋」,甲骨文的「棋」字畫的就更形象了,為兩手把「其」掛在木桿上。

因此兩族匯聚,無論是友是敵,必置「其」於隊前,「其」就是指代他們的圖騰,後來引申為他或他們之意。

就歷史起源來看:「其」(圖騰)比「有」(族旗)古老,「其」(圖騰)代表氏族;「有」代表部族。

《淮南子》對「顓頊死即復甦」的解釋是:「后稷龍(龍蛇圖騰)在建木西,其人(顓頊)死復甦,其半為魚」后稷便是神農,為炎帝祖,亦是互(氐)人祖。

那「魚婦」怎麼又變成「魚鳧」了?

顓頊在帝位時,曾遷居住在東方的少昊來巴蜀,少昊帥鳥師,以鳥紀官。

此事可考正在《山海經》和《竹書紀年》裡面。

《山海經.西山經》云:「長流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

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多文玉石。

實惟員神石鬼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

」這裡的員神石鬼氏即為少昊,此時的少昊氏已成為石鬼氏,他由日出之神,變成了日落之神。

按照《竹書紀年》記載:"帝摯少昊氏,母曰女節,見星如虹,下流華渚,既而夢接意感,生少昊。

登帝位,有鳳凰之瑞。

或曰名清,不居帝位,帥鳥師,居西方,以鳥紀官"。

少昊西遷之後,一定與炎帝的後裔有過融合,所以「魚婦」(或魚復)就變成「魚鳧」。

「鳧」字在金文里為一鳥居上,一蟲蛇居下。

因少昊為鳥族、白帝,故居於蟲蛇之上,這也為將來杜宇王朝的開創奠定了條件。

從魚婦、魚復到魚鳧的轉變還可以參考以下文獻。

《讀史方輿紀要》說四川彭山縣:"魚鳧山在縣東北二里,或曰魚鳧津也。

"《四川通志〈輿地〉》:"南溪縣魚符津,在縣北三十里";《後漢書〈郡國志〉》:"南安(今樂山)有魚涪津。

";《左傳〈文十六年〉》杜預注:"裨、攸、魚庸三邑。

魚,魚腹縣";《水經注》卷 33 載:「江水又東,過魚復縣南,夷水出焉」 ;賈誼《服鳥賦》中的"服"字即"鵩"字,也即鳧的假借字。

以上的魚鳧、魚符、魚涪、魚腹、魚復、魚服、魚鵩,實為一事,都是指的魚鳧。

《山海經》里對開明王朝的描述很具體,權且附在下面:

《山海經.海內西經》載:

「崑崙南淵深三百仞。

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

開明西有鳳皇、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

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

鳳皇、鸞鳥皆戴[盾拔-扌]。

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聖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

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

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

開明南有樹鳥,六首,蛟、蝮、蛇、蜼、豹、鳥秩樹,於表池樹木,誦鳥、[隼鳥]、視肉」。

由此可見古蜀共經歷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朝,可在《山海經》里考證魚鳧、杜宇、開明三朝。

杜宇王朝雖《山海經》未錄入,但《水經注》卷 34 記述過杜宇,其言:「 江水又東逕巫峽。

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

少昊西遷先期已與魚婦融合為魚鳧,想必將來定會開朝創世。

以鳥為圖騰的杜宇王朝也就在可考間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蜀時代 靠傳說和文獻來解讀

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談古蜀文明□歷史時代——《史記》提到的「三皇五帝」時期,跟蜀地相關的就是高陽氏,即黃帝的孫子顓頊□傳說時代——《華陽國志·蜀志》說,古蜀國有「三王二代」,三王分別是:蠶叢...

人魚到底有多少種(二)

專欄作者陳 列不只是西方,人魚的傳說是世界範圍的,特別是海洋國家,他們對人魚的想像更加豐富一些。雖然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並不是以海洋為主的國家,但是因為也有漫長的海岸線和領土內錯綜複雜的河流網,也因...

蜀王神話傳說系列-魚鳧

魚鳧氏,是古蜀十三代國王中最出著名的國王之一。李白《蜀道難》中有千古名句「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宋人孫松壽也曾懷古詠今道「野寺依修竹,魚鳧跡半存」。魚鳧與蠶叢一樣,對古蜀文明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魚鳧圖騰與古蜀文明

內容摘要:在古蜀文明中,三代古蜀王蠶叢、柏灌、魚鳧創造了早期古蜀文明的輝煌。作為古代宗教崇拜的圖騰崇拜更真切的反映出了魚鳧文化的獨特文化特質。魚鳧文化也成為了古蜀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對後世的古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