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旗:山西千年古玉賞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精細的鏤空玉罍,跳躍的玉鹿,通透的瑪瑙環,雕工細膩的龍形玉佩,為山西博物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涵蓋了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山西侯馬羊舌墓地、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山西太原趙卿墓、山西長治分水嶺戰國墓地等重要發現,涉及品種包括禮儀玉、佩飾玉、喪葬玉、賞玩玉各個品類,較全面展示了石器時代至兩周時期數千年間山西地區的玉文化及其治玉水平。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特殊的地理環境與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其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文化樞紐,孕育了特殊的歷史文化積澱。

石器時代,古代山西優越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古人類在此生息繁衍,耕作養殖,開啟了古代中國的文明曙光。

兩周時期,800餘年晉與三晉歷史,演繹出兼容並包而自成一家的晉文化,成為中國歷史上的輝煌一頁。

古人認為,玉是溝通天地的靈媒和祭祀鬼神的重器。

它既是權勢和地位的象徵,又是士人君子潔身明志的佩飾,更是喪葬中保護死者的聖物。

山西古玉,溫潤,美麗,典雅,厚重,是中國玉文化的最燦爛的組成部分。

專家介紹,山西所見新石器時代玉石器主要出土於清涼寺墓地和陶寺墓地及下靳墓地。

此外,在洪洞和黎城也有少量玉器被發現。

種類多為璧、琮、環、斧、鉞、璜等,其中多數屬禮器一類,也有佩戴玉,另外有較少量的小型飾玉。

制玉工藝從玉料的選擇、切割、打磨,乃至鑽孔,都顯示了玉器與石器分化後,技術更加發展。

清涼寺史前墓地現存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

2003至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此進行了發掘,共清理墓葬355座。

隨葬品中玉器為大多數,有孔石刀、玉璧、玉琮為其中的典型器物。

大量玉石器的出土不僅表現了古清涼寺人尚玉的習俗,還是墓主人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清涼寺墓地入選「200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陶寺出土玉器:殘留鋸痕表明當時使用金屬片鋸切割

陶寺遺址是黃河中游龍山時代規模最大、內涵豐富的文化遺存。

玉器主要出在墓葬中,發現各類玉石器800多件組,有鉞、圭、璧、琮、梳、項飾、臂環、指環等。

從個別的玉璧或玉料表面留有線形切割痕跡,似是砣切割痕跡。

穿孔多對鑽,單面穿較少。

多數經過拋光,光滑潤澤。

此外,陶寺玉器上的殘留鋸痕,表明當時使用金屬片鋸切割。

值得注意的是,商周時期,山西先是方國林立,後是同性異性封國諸多。

商代玉器數量不多,卻也反映了商代典型風格。

迄今為止,西周多處墓葬和遺址出土玉器為研究當時的社會結構、喪葬和用玉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主要見於天馬——曲村遺址的晉國邦墓區、北趙晉侯墓地、橫水西周倗國墓地、黎城西周墓地,以及新近發掘的翼城大河口墓地。

出土的玉器涉及生活的各方面,從功能上分為禮玉、組佩和飾玉、生活用玉、把玩玉和喪葬玉。

制玉工藝上,商晚期的雙勾陰線發展為外粗內細的一面坡手法,線條也更為流暢,顯示了極高的琢玉技術。

此外,浮雕、透雕及圓雕等技法也應用得嫻熟精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快來看,上陽城的國君墓!

三門峽虢國墓是截止目前我國發現的春秋時期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國公墓,出土文物萬餘件。其中玉器大約3000件(組),依其用途可分為禮器、佩飾、實用玉器、殮玉等。禮器有戚、...

兩周封國暨晉文化考古學術研討會在臨汾舉行

本報1月6日訊(記者 孫軼瓊)今日,由中國考古學會兩周考古專業委員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臨汾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襄汾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兩周封國暨晉文化考古學術研討會」在臨...

寶雞市茹家莊弓魚國墓地出土西周玉器(上)

弓魚(左弓右魚合寫)國是西周早期的一個異姓小國,不但史書上沒有寫載,就連在字典上也找不到「弓魚」這個字。弓魚國國君是伯爵,級別不算低,在西周王室擔任大臣。由於不是姬姓周王室宗親,所以沒有擔任很...

「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國際論壇」紀要

10月14-15日,在為期兩天的「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國際論壇」上共有近50名專家學者發言,其中10位進行大會主題報告。主題報告會和三組分組討論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何駑、葉...

「國寶」西周玉組佩,見證三千年的愛情

如今,人們的佩飾越來越誇張、華麗、炫目,然而,再奢華的佩飾,在3000年前的一套晉國玉組佩面前,都會黯淡無光。曲沃晉侯墓地這一晉國早期的「皇家陵園」中,有唯一的一處次夫人墓葬。墓葬中發現了整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