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禁出國展覽64件文物:司馬金龍墓彩繪人物故事漆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金龍墓出土「彩繪人物故事」漆屏也叫「彩繪人物故事漆屏」、「北魏彩繪人物故事漆屏」,該文物於1965-1966年間出土於,山西省大同市東南約6.5公里的石家寨村西南方的北魏琅琊王司馬金龍合葬墓。

在墓中共出土了五塊較完整的漆屏,該文物每塊長約80厘米,寬約20厘米,厚約2.5厘米。


文物細節

彩繪人物故事漆屏,用木板製成,遍髹朱漆然後作畫,有黃色墨書榜題和題記,屏風兩面原來都有畫作,入葬時朝下的一面腐蝕嚴重,只留上一面保存完好。

圖中所以為尚能拼合的第一、第二塊向上的一面。

第一、二塊屏風畫用欄界分為四層。

第一層六個人物,為帝舜恪守孝道的故事;

第二層三個人物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

第三層兩個人物,為魯師春姜及春姜女像;

第四層六個人物,為班婕妤辭成帝同乘輦故事。

以上故事多出自西漢劉向所著《列女傳》,以及《史記-五帝本紀》。

與屏風同出土的還有四個石雕屏趺,當初是插立屏風用的,每件邊長約32厘米,高6.5厘米。

屏趺雕刻極精,但內容與屏風畫沒有聯繫,均與佛教有關,說明當時北魏佛教十分興盛。

文物背景

司馬金龍:他的父親是東晉宗室成員司馬楚之。

公元419年從江南逃到平城,投靠了北魏王朝。

投魏以後的司馬楚之官拜「假節、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雲中鎮將軍、朔州刺史。

」並受封琅琊郡王,死後葬金陵。

司馬楚之投靠鮮卑政權後還與鮮卑貴族通婚,娶王女河內公主為妻,生下了漢鮮混血的幼子司馬金龍。

司馬金龍初為中書學生,入為中散大夫。

拓跋弘時期在東宮,擢為太子侍講。

襲爵琅琊王。

卒於魏孝文帝太和八年,諡曰康王,贈絹一千匹。

屏風:屏風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專用器具出現,稱為「邸」,作為名位和權力的象徵。

後來,經過演變屏風的用途主要為防風、隔斷、遮隱,起點綴環境和美化空間的功效。

「蕭牆」也是屏風的一種稱呼。

雖然屏風已經從西周時期的天子專用逐漸走入普通人家,但在北魏時能擁有屏風的往往是世家貴族。

文物價值

司馬金龍卒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此時,孝文帝的所謂「漢化政策」尚未頒行,但墓葬中的隨葬物品已經鮮明地反映出了胡漢融合的趨勢。

屏風漆畫所表現出來的畫風,與傳為東晉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卷》等傳世繪畫作品有著許多共通之處,面相上則已見南朝「秀骨清像」之端倪。

可以說是一件純粹的漢文化風格的文物。

它的發現是美術史上的一件大事,漆畫上有大片題刻題榜文字,字體秀麗遒健,用筆和結字已近楷法,是晉隸向唐楷過渡的典型,是不可多見的北魏書法真跡。

當時以漆或油彩作畫比在紙、帛上作畫更為不易,而「彩繪人物故事」漆屏的繪畫如此高超,也可見漆工技藝的高超。

這件屏風不但在當時屬於上品,在現存的北朝文物中也是難得的精品,以其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實拍北魏司馬金龍陶俑陣列

<古物尋蹤>【實拍北魏司馬金龍陶俑陣列】大同市博物館的北魏故都展廳內,有一個由陶俑組成的軍陣甚為惹眼,它是北魏貴族琅琊王司馬金龍與妻子姬辰的合葬墓出土的珍貴文物,但據考古專家介紹,這些文物出土之...

探尋北魏司馬金龍漆屏風畫!

【探尋北魏司馬金龍漆屏風畫】說到大同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一件東西是不得不提及的,那便是在1965年在大同市發掘的北魏琅琊王司馬金龍與其妻姬辰的合葬墓,在墓中出土了國家一級文物,國務院規定的...

歷代時尚美人圖散記

中國的人物畫自古便有講故事的傳統。明謝肇淛《五雜組》卷七:「宦官婦人每見人畫,輒問甚麼故事,談者往往笑之。不知自唐以前,名畫未有無故事者。」這裡所謂「宦官婦人」,似可泛指不具備士大夫欣賞趣味的民眾。

北朝高足圍屏床榻的形成

近年來,北朝高足圍屏石床榻接連出土,其中多具床榻表面雕刻異域宗教、文化色彩甚濃的圖像,因而受到學術界的關注。相關討論多集中在高足圍屏床榻的復原、異域色彩圖像的含義等問題,對於高足圍屏床榻的基本特...

大同博物館

大同博物館為山西省第二大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1.3萬餘件,一級品132件。多數為地方出土文物。館內設4個展廳分為「平城時代」「百川匯流」「名城史略」「瓷路擷珍」,突出呈現了大同作為北魏京都的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