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官山漢墓見證景氏遷徙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成都8月14日電(記者張春海 實習記者饒嘉)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一號墓(即M1)墓主的身份,因資料缺少,一直顯得撲朔迷離。

近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館員索德浩發表了關於該墓墓主族屬的研究成果。

該墓中出土的多件耳杯(帶有雙耳的漆器)上有「景氏」二字。

根據出土的五銖錢和木牘內容,該墓時代為漢武帝時期。

而「景氏」耳杯,是了解墓主身份的關鍵。

西漢時期,氏就是姓,「景氏」則為姓景的人,而這兩字所代表的,不是物主就是製作它的匠人名。

而蜀郡漆器銘文之中,製作者一般都是「某工+名/姓名」,不會單用姓。

而單稱姓氏則為物主標記,一般是單稱「姓」或「某氏」。

因此可以推斷,「景氏」應當是墓主。

但在文獻中,戰國秦漢時代,景氏家族主要活動於楚地和關中地區。

「景」出自羋姓,為楚國王族三姓之一,戰國時期,景氏家族在楚國勢力龐大,武將眾多,名人輩出。

該墓葬中包含的大量楚文化因素,也可以輔證墓主來自楚地,而從墓葬規格來看,墓主顯然並非普通人。

該墓構造複雜,隨葬品眾多,特別是大量製作精美的漆器,表明墓主非富即貴。

曾是楚國望族的景氏為何會來到成都平原,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

史書記載,西漢建國後,劉邦曾聽從劉敬的建議,將包括景氏在內的關東十萬人遷到關中地區。

索德浩認為,近年來出土於雲陽舊縣坪遺址的景雲碑,修正、補充了文獻的記載。

該縣為漢代朐忍縣城所在地。

該碑記載了西漢初年天下安定後,景氏一支伯沇帶領族人來到蜀地,在梓潼定居後家族迅速繁盛,成為當地的望族。

而《華陽國志》對梓潼縣四大姓「文、景、雍、鄧者也」的記載,可以與之相印證,天回鎮發現的老官山漢墓,進一步說明至遲西漢中期伯沇的後代又進入了今成都地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老官山漢墓出土漆器殘片發現「景氏」銘文

《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發掘》後續 從王室生活到偏安蜀地,作為楚國三大家族之一,景氏家族一直頗有傳奇色彩。最近,天回鎮老官山漢墓驚艷亮相,在1號墓中,考古隊員發現漆器殘片上有「景氏」銘文。2000...

成都老官山出土經穴髹漆人像初探

內容摘要:【摘要】2012年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出土的西漢經穴髹漆人像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模型。筆者擬從經絡腧穴分布概況和特點兩方面對老官山經脈漆雕進行介紹,為後續研究提供參...

中國考古人員首次發掘出木製雙連耳杯

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獲悉,在對青白江雙元村墓地154號墓葬出土遺物進行清理和修復的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件木製雙連耳杯。根據已經公布的考古發掘資料,該器型的發現在中國尚屬首次...

文物知識大講堂:秦漢漆器

戰國晚期,楚國國力日益衰弱,其國土也逐漸被秦人吞噬,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國,楚作為一個國家已不復存在,但楚文化並沒有隨之而消亡,仍然在楚國舊地有廣泛的影響,對秦文化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作為楚文...

失傳千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都「復活」

新華社成都9月16日專電(記者童方)穿著漢服的織女,從容自如地一腳踩踏板,一手拋梭引緯,梭過之後,居然花現,錦面上出現「世毋極錦宜二親傳子孫」錦圖案……15日晚,失傳千餘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

成都天回鎮出土2000多年前西漢古墓

■天府早報記者鄭其攝影趙霞4座墓室1號墓室:出土50餘件木牘2號墓室:出土4部竹木製織機模型3號墓室:出土920支竹簡以及人體經穴髹漆人像……竹簡上9部醫書只有一部《五色脈診》留有醫書名。通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