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婦好鴞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型文博節目《國家寶藏》走進河南博物院,本期節目介紹的第一件國寶,就是一件叫「婦好鴞尊」的商代青銅器。
演藝明星劉濤將作為河南博物館「婦好鴞尊」的國寶守護人,穿越到幾千年前的商朝,精彩演繹中華第一女將婦好的傳奇故事。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她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
可惜她33歲英年早逝,她短短的一生,卻有著不平凡的功績,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婦好多次受命征戰沙場,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
她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西北發現其完整墓葬,在現存的甲骨文獻中,她的名字頻頻出現,僅在安陽殷墟出土的1萬餘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
她就是3000 多年前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
婦好鴞尊通高46厘米,重16.7公斤。
內壁鑄有「婦好」二字的銘文。
仿照鴞鳥的形象所製成的青銅酒尊在商代晚期極為盛行。
鴞,俗稱「貓頭鷹」。
鴞鳥,以其特殊的外表及獨有的生活習性在商代人眼中充滿了神秘感,久而久之將這種神秘感轉化成一種神聖的宗教情感,成為他們頂禮膜拜的對象之一。
古人在製作鴞尊的時候,不是為了實用,也不是追求「為藝術而藝術」,而是把鴞作為崇拜的對象,是意志和精神的寄託。
從婦好鴞尊那毫不掩飾的威懾和怪異誇張的立體造型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人類童年時期純真而高尚的審美觀念。
婦好墓出土的青銅器:
「婦好」青銅偶方彝。
通高:60厘米,口長:88.2厘米,口寬:17.5厘米,重量:71千克。
用途:盛酒器,所處時期:商後期(約公元前14~前11世紀)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
該方彝器型特異,形似兩件方彝的聯體,故名。
口、腹、足、蓋截面皆呈長方形,方唇,折肩,鼓腹,腹壁近直,腹兩側有對稱的附耳。
平底,長方形高圈足微外張,圈足四面中間各有一缺口。
器體四面中部、四隅和圈足的相應部位均有突起的扉棱,長邊兩側各有七個方形槽和七個尖形槽。
口下兩面正中各有一個突起的犧首,犧首兩側飾小鳥紋。
兩長邊腹中部各飾一個大獸面紋,以扉棱為鼻,圓眼突出,小耳彎角,闊口。
口兩側飾龍、鳥各一,兩端又分飾頭向上的卷尾夔紋。
短邊兩面附耳上各鑄一浮雕象頭,象頭兩側各有一鴟鴞紋。
象頭之下飾一大獸面紋。
1977年河南安陽小屯村18號墓出土。
陶質箕形器在殷墟的考古發掘中較為常見,而青銅箕形器數量較少。
殷墟出土青銅箕形器的六座墓葬均為規格較高的貴族墓。
此箕形器的底部有使用時留下的煙炱痕跡。
「婦好」青銅觥,1976年河南安陽小屯村婦好墓出土。
觥是一種盛酒器,有的觥內配有斗,以方便挹酒。
此器設計極為巧妙,器蓋扣合後,從整體看,前端如蹲踞狀的虎,後端如站立狀的鴟鴞。
婦好墓共出土青銅觥8件,其中2件鑄有「婦好」銘文,大小、形制基本相同,為配套使用。
1976年河南安陽小屯村婦好墓出土。
封口青銅盉的形制來源於二里頭文化時期的封口陶盉,其祖形則是來自新石器時代山東大汶口文化的陶鬹。
商周青銅方罍序列及皿方罍的年代問題
【摘要】2014年,流落海外近一個世紀的皿方罍器身回歸中國,與湖南省博物館藏器蓋合璧為一,並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保存。關於皿方罍的年代,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商代晚期。本文通過建立商周青銅方罍的發展演...
安陽殷墟出土的鎮國之寶 | 司母戊鼎改稱「后母戊鼎」
安陽殷墟出土的鎮國之寶青銅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時候極為普遍的烹飪器,其後實用意義逐漸減弱,成為權勢的象徵物。夏鑄九鼎的傳說,表明了青銅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發生於春秋時代的「問鼎中原」事件,是...
紀念三星維祭祀坑出土30年 135件商代國寶級文物齊聚廣漢
1986年7月,四川廣漢三星堆大型商代祭祀坑,被文物考古部門發掘發現,震驚世界。為紀念三星堆祭祀坑,發現發掘三十周年,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聯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河南...
最萌文物還得看山西博物院
2011年夏天,一位年輕網友在山西省博物院「夏商蹤跡」展廳里驚異地發現——商代青銅器鴞卣(xiāoyǒu)外形酷似網路遊戲里「憤怒的小鳥」,於是將圖片發到網上,被網友瘋轉,網友稱鴞卣是最「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