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墓碑的出現,洗去鄭成功幾百年蒙冤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鄭成功,南明政權的大將軍,後又封延平王,一直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始在台灣統治。

由於鄭成功一直不降清,清廷一直視鄭成功為眼中釘,加之在他處的監國魯王朱以海莫名死亡,於是《清史》上關於朱以海的死亡便有了這樣的記載:「以海不能平,將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為了讓假象更加的真實,便出現了相關的說法:朱以海作為明朝皇室傳人,受到部下的擁戴,威望已經開始媲美國姓爺,鄭成功覺得朱以海威脅到自己的威望和地位,所以除去朱以海。

如此符合「人性」的說法,使得人們基本上認同清史的說法——朱以海被鄭成功幹掉。

直到三百年後,金門的居民在舊金城東炸山採石時,發現古墓一座,繼於墓穴尋獲石碑一方,始知為南明監國魯王朱以海壙志。

朱以海題字

壙志碑刻「皇明監國魯王壙志」八字及魯王畢生事跡全文,這篇壙志,可考正許多舊史的錯誤,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關於朱以海的死因,鄭成功歷時三百餘年的莫須有罪名終被洗刷掉了——該壙志記載∶「……魯玉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二日中痰而薨。

原來魯王是哮喘犯了,然後死掉了,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伏證就是:鄭成功死於壬寅五月初八,應在魯王之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