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家明文規定不讓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國務院曾在1987年和1997年兩次正式發文,強調暫不發掘帝王陵。
由此,不挖帝陵成了文博界的「鐵律」。
眾所周知,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是中國主動發掘的唯一一座帝王陵。
雖然這座帝王陵的發掘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關於明朝的史料,但是更多的卻是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也正是這座帝王陵發掘造成的損失,從此國家有關部門定下了一個規則,不輕易主動發掘帝王陵。
1955年,郭沫若、沈雁冰、鄧拓、范文瀾等人提出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經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毛澤東首肯,決定挖掘明十三陵中的長陵。
長陵發掘委員會隨之成立,由趙其昌擔任挖掘工作隊隊長,由於偶然原因,進展遲緩的長陵挖掘工作轉移到定陵。
從科學考古的角度而言,世界上很少有這樣大規模開啟帝王陵墓的先例,既缺乏發掘經驗,也存在很多技術難題。
雖然發掘帝王陵墓的計劃遭到包括鄭振鐸、夏鼐在內的考古學界人士的反對,但是並未奏效。
需要指出的是,定陵挖掘的時候,我國連文物法都還沒有,只有一些關於文物保護的條例,但是沒有細化到像如今文物大法這樣的程度,更沒有具體到帝王陵墓不能主動挖掘的規定。
作為中國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被考古學家成功打開的皇陵,定陵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驚喜和財富。
定陵發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貴的文物,特別是明代的青花器和絲織品,使考古工作者掌握了眾多的第一手資料,引起了海內外考古學家和炎黃子孫的關注。
但也有不能完好保護好文物的遺憾,由於當時保存技術水平的限制,大批光彩艷麗的織錦品出土不久都變得像松樹一樣變硬、變脆、變色,許多文物未能完整保存下來,直至30年後才完成有關發掘報告。
明定陵的發掘是考古史上的一場悲劇,某種程度上它也是個正劇,因為它的前車之鑑,我們再也不主動挖掘帝王陵了。
其實,不挖帝王陵還存在著社會倫理和國家倫理上的其他因素,「很多帝王的後人還在,如果挖人家的祖墳,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同時,很多帝王都是各個朝代治國理政的代表性人物,不少都是歷史上或多或少做出貢獻的歷史聖賢,他們的遺存也要切實做到保護第一才是。
對於帝王陵墓的考古工作要謹慎再謹慎,考古工作是以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為目的,不能在還未勘察清楚的情況下就貿然發掘,考古工作必須要在國家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指導下進行,讓文化遺產傳承得越久越好。
考古解析|不主動發掘帝陵,是看到60年前發掘明定陵的悲劇
又到了一年一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的時候。為什麼每年獲選「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中極少出現帝王陵, 或者說幾乎沒有呢?對此,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高蒙河對澎湃新聞表示:按照我...
唯一被考古開掘的帝王陵墓,為何結局詭異而悲哀
考古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大型墓葬,比如秦始皇陵,雖然發掘的都是陪葬坑,但是引起世界轟動,無數人期待對秦陵的挖掘。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秦陵始終沒有挖掘,其中離不開一個考古國策「萬不得已不准挖帝王陵」,...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為什麼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1965年考古隊挖掘明定陵讓人痛心疾首
眾所周知,考古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件,由於很多文物在地下埋藏的環境已經恆定,如果這是沒有良好的保護措施就盲目發掘勢必會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考古挖...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郭沫若請求挖秦始皇、武則天的陵墓,周總理一句話否決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歷史學家。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創了中國唯物史觀學派,證明了中國同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除了進行理論性的歷史學研究外,郭老還對考古非常有興趣,他一直想把...
為什麼現在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吧
觀今亦見古、無古不成今,歡迎來到歷史觀古易今。在中國考古界,有一種難以忘記的傷痛叫做「明定陵考古發掘」,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
郭沫若提議繼續挖掘秦始皇陵,上級及時遏制,別再動帝王陵!
明定陵建於1584~1590年,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陪葬的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如今,它最出名的一個身份就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
郭沫若再次提議挖掘秦皇陵,惹得領導憤怒,定下了這一重要的規矩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犯罪行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郭沫若生前最想發掘的三座皇陵,沒有明定陵,最後一座是終極目標
在60年前,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
國家為什麼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的後果!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首選的對象是永樂皇帝的長陵。獲得批准之後...
挖墓狂人郭沫若狂挖皇帝陵墓,幸得總理:十年內不開帝王陵
提起郭沫若,不得不感嘆他 的文武雙全,他在文學上有著極高的造詣,有著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等等多重頭銜。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建國之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熱衷於開挖先...
此人力主發掘定陵,參與人員離奇死亡,製造中國史上最大考古悲劇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
郭沫若發掘這座皇陵,結果文物一件也沒保存下來
大家都知道,我們想了解歷史,除了可以觀閱歷史遺留下來的史書外,還可以去現在博物館裡面存放文物中進行觀閱,說到文物,那我們就得提到帝王古墓。現在很多文物曾經都是從一些帝王墓葬裡面發掘出來的,這得奈...
作為考古學家,郭沫若發掘帝王陵墓錯了嗎?
對於郭沫若考古挖掘帝王陵墓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作為一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他對此痴迷無可厚非,但老想著動別人的陵墓也不是什麼好事兒。那麼他都想過去動哪些陵墓?結果又如何呢?
唯一被考古開掘的帝王陵墓 挖墓人的結局都很詭異
1955年10月中國文化界人士:郭沫若、張蘇、吳晗、沈雁冰等人向上級請求發掘明定陵。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也想在各方面證明自己的能力,就同意了發掘明定陵的請求。
為何帝王陵墓不能隨意挖掘?萬利皇帝的龍袍現狀,說明了一切!
【導讀】新中國的考古事業,從上世紀初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然而我們很難看到報導過帝王陵墓的挖掘。眾所周知帝王陵墓中肯定藏有大量的珍貴文物,但是為什麼一直不作為考古學家主攻的對象呢?原...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帝陵?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嚴重後果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正因如此,掌握著全天下的財富的皇帝就希望自己死了之後也能擁有和活著的時候同樣的生活。於是,在他們死後,無數金銀細軟、...
郭沫若力主發掘定陵,製造了史上最大考古悲劇,參與人員離奇死亡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