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 明德惟馨|中山篆參展名家風采錄(五)走近陳道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風化雨 明德惟馨 | 中山篆參展名家風采錄(五)走近陳道義

中山國文化研究會 中山國

【編者按】陳道義先生是我國研究中山王篆書體較早的學者之一,曾兩次到石家莊考察中山王器銘文契刻工藝,1995年即開始嘗試中山王篆入印,其敢為人先的精神令張守中先生大加讚賞。

作為書法篆刻藝術方面的專家,他對中山王篆不僅有嫻熟的技法,更有深刻的專業研究,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是推動中山王篆書法和篆刻藝術發展的代表性人物。

本期名家風采錄讓我們走近學者型書法篆刻家——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導陳道義。

——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

簡介

陳道義,字弘遠,1959年12月生於安徽繁昌縣。

1989年考入西南師範大學,於徐無聞教授門下攻讀美術學碩士研究生,主修書法篆刻,1992年獲碩士學位。

2004-2008在蘇州大學師從華人德先生,獲博士學位。

現為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書法篆刻中心負責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蘇州市書法家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5年6月,獲蘇州市首屆中青年書法家「十佳」稱號。

2008年6月,被認定為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篆刻代表性傳承人。

作品參加「首屆『蘭亭獎』中國書法篆刻展」、「第八屆全國展」、「首屆全國青年展」等重大展覽十幾次;獲「西泠印社首屆國際藝術節——中國印大展」精品獎(單項最高獎)。

2011年1月在台北舉辦「墨緣石語:陳道義書法篆刻作品展」。

論文入選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26次,獲獎3次;並在《書法研究》、《中國書法》等專業刊物上發表20餘篇;另有書法篆刻編著8種。

我與「中山王」的情緣

我與「中山王」的情緣

陳道義

1977年,河北省平山縣戰國中山王墓室出土了好幾件帶有銘文的器物,如銅鼎、方壺、圓壺等。

1979年,《文物》第一期發表了這一墓室的發掘報告和相關的研究文章,並附印了部分銘文拓片,當時在學界引起了轟動,不僅考古學家讚嘆那些器物的精美,而且古文字學家也十分關注其文字形義的特殊性。

而西南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書法篆刻家徐無聞先生卻十分欣賞這些銘文的書法藝術之美,並身體力行,援筆臨習。

幾年後,徐先生創作的「中山王」體書法對聯亮相於全國書法展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不同凡響。

所有這些,我是在1989年考取徐先生書法碩士研究生之後才得知的,當時我對篆書體系比較手生,徐先生告訴我們說,學篆書可從《繹山刻石》、《泰山刻石》等入手,再學李陽冰,以漢篆求變化,上溯到金文、甲骨文,再看清代篆書大家之創新,方可融會貫通。

當然,讀研期間,各種書體和古璽印的臨習等都是必修課,在長期的臨摹過程中,我漸漸地對篆書、篆刻有了興趣,尤其是經常目睹無聞師創作「中山王」篆書的全過程,更欣然為之心醉,先生那富有彈性的運筆,洗鍊而逸致的線條,生動而有韻致的章法,至今仍歷歷在目。

畢業後,我被分配至蘇州鐵道師範學院任教。

在吳門這塊人文薈萃之地,文化底蘊極為深厚,有成就的書法篆刻家較多,為了避免雷同,再結合自己至愛恬靜的個性,我重點選擇了以「中山王」體篆書為突破口,1995年開始以中山王器銘文字入印,受到有關專家的讚許和鼓勵,便於1997年在《書法報》第一期發表了《試以中山王器銘文字入印》,聽取了不少專家和同道的指導性意見。

之後,我又兩次到石家莊,悉心考察了河北省博物館所藏的中山王器,真切地感受到其銘文的整飭秀勁、變化多姿的書法藝術美,特別是那抽象裝飾點畫之雅致,獨具一格,鶴立於春秋戰國所有銅器銘文之中。

在我領略這些藝術美的同時,我還觀察到其銘文的刻制刀法爽利,許多長而曲的筆畫多為單刀刻成,行刀暢達,毫無掛礙,表現出高超的鐫刻技術,令人嘆為觀止。

當我把這點滴想法告訴曾經參與過中山王墓的發掘、整理並擔綱銘文摹寫任務的張守中先生時,他嘉許了我的敏銳觀察力。

陳道義(右)和張守中先生

張守中先生出身世家,著名古文字學家商承祚是他的五舅,年少時便受諸長輩的影響。

退休前在河北省博物館工作多年,擅長摹寫古器物銘文,曾受到啟功等老一輩專家學者的褒揚。

其為人的謙遜態度和精湛的摹寫功力,在文博界、書法界有口皆碑。

可以說,中山王書法的迅速影響與他出版的《中山王厝器文字編》是分不開的,無聞師亦因此與張先生有書信來往。

這本書也是我們案頭所必備。

2001年春,當我帶著以中山王器文字入印的篆刻作品第一次向張先生請教時,他大加讚賞,並鼓勵我這種「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又激動地命我為他刻一方「中山王」風格的姓名印,後常有書信、電話聯繫,成為忘年交。

我作「中山王」類型的篆書,常以玉箸小篆之結體為基礎,用筆求明快暢達,「皆詳而靜者也」(清劉熙載《藝概·書概》);我刻細朱文印,常以中山王器銘文的懸針筆法與抽象裝飾意味統攝,又時將鐘鼎文中的「肥點」化而用之,求潔凈典雅。

總之,我以「靜氣」統一於整個書法、篆刻作品之中。

仔細想來,從受無聞師影響而習「中山王」篆書,到探索以「中山王」文字入印;又從目睹「中山王」器的廬山面目,到與「中山王」銘文摹寫專家張守中先生結為忘年交,這些都是一種「情緣」!而且,這一「情緣」將繼續鼓勵我在「中山王」書法、篆刻系列中不斷跋涉!

另外,據筆者所知,廣東、香港、黑龍江、重慶、上海、浙江等地都有人創作中山王銘文風格的書法,或以之入印來創作篆刻作品,並且參加展覽或發表。

但願大家能共同努力探索,爭取在這方面做得更好,把中山王銘文風格的書法和篆刻發揚光大!

(原文曾發表於《書與畫》2007年09期)

作品欣賞

唐·劉長卿

彈琴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雨過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

落花無言幽鳥相逐

可人如玉清風與歸

楷書篆題春山夜月詩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遙望鳴鐘處,樓深台翠微。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唐·李白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金石筆韻 尋源中山」|付梓成書

編者按:2016年9月14日,「金石筆韻 尋源中山」——黃嘗銘中山篆刻書法展暨中山篆書法交流會在河北野生原度假村隆重開幕。中山國公眾號在之前曾專門報導過此次交流會。活動結束後,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