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國的一種神秘青銅保險箱,盜墓賊也想知道放了什麼東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丨西諾(歷史研習社孵化作者)

中國古代西南邊疆民族曾經存在著盛極一時的古滇國,疆域主要以滇池為中心的雲南中東部地區。

據史書記載再配合以考古的發現,古滇國大概建立在戰國中期而消亡於東漢中期,它以農業立國,手工業、製造業和畜牧業都很發達。

通過考古發掘發現,在滇中及滇東北地區發現的許多處滇文化遺址,其疆域輪廓:東到陸良、瀘西一線,西到安寧、易門一帶,北到昭通、會澤之地,南到元江、新平、箇舊之境,南北長約四五百公里,東西寬約兩百餘公里。


古滇國青銅器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特別是貯貝器,是在其他地區從未被發現過的。

自其被發現以來便被國內外學界所關注,被稱為滇青銅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貯貝器由青銅鑄造,字如其名:「即是貯藏貝幣的青銅器」,類似於現代銀行的保險柜。

器物造型精美,一般高20——40厘米左右,有提桶形、束腰形、銅鼓貯貝器、銅鼓形貯貝器和異形貯貝器五種類型[①],貯貝器的精彩之處在於器蓋和腰部,這兩部分鑄造著生動活潑的人物、動物等造型,以及栩栩如生的勞動、生產、生活、戰爭、祭祀等畫面。

古代滇池區域獨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習俗等等未解之謎往往可以在貯貝器上找到答案。


您可能會問,貯貝器里到底藏的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主要是海貝。

這是由於古滇國的地理位置和距離大海十分遙遠的緣故,故海貝十分珍貴。

據考古發現,晉寧石寨山發掘的四十八座墓葬中,總計出土數量巨大的十八萬七千餘枚海貝[⑥],大部分盛裝在貯貝器中,只有少量作為隨葬品埋入地下[⑦]。

貝幣中又以「環紋貝」數量最多,由於其大小輕重較為均勻,堅硬耐磨方便攜帶。

關於海貝的產地,學者比較一致的意見來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水域。

即包括現在的印度半島,馬爾地夫、緬甸沿海、菲律賓、我國台灣、海南島、西沙群島等地[⑧],小小的海貝既是通行在古滇國境內的貨幣,又是古滇國貴族購買國外商品的主要「外匯」[⑨]。

歷史上,絕大部分地區均有使用貝類作為原始貨幣的準確記載,且使用的貝殼種類與貯貝器中的貝殼均屬於同類。

小小的貝幣見證了古滇國與中原、南亞、東南亞各國頻繁的往來貿易,也見證了古滇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孔子曰:國之大事,在祭與戎。

貯貝器作為古滇國的「國之重器」,除了古滇國貴族積累財富的器物以及權利,地位,財富的象徵之外。

貯貝器上除了人物活動場面以外出現最多的就是獨樹一幟、種類多達40餘種的動物造型[⑩]。

動物數量以牛為最多,有一牛、四牛、五牛、七牛不等。

人物活動則有戰爭,集市,祭祀,狩獵,紡織,出行,納貢等多種社會生產、生活場面,貯貝器上的造型設計及青銅鑄造蘊涵著古代滇民的聰慧才智,下面列舉幾件雲南省博物館館藏貯貝器以供大家賞析。

「鎏金騎士貯貝器」,器高50厘米,器蓋直徑25.3厘米,該器為典型的束腰圓筒形的貯貝器,器腰兩側各裝飾一個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狀,無論是虎的總體外形,還是細節刻畫都極其逼真,宛如兩隻真老虎附著在器身兩側。

器物蓋上有四隻體格健碩的牛逆時針圍繞中心作奔跑狀,而中心有一個圓柱柄托盤,托盤上有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人物形象。

戰馬昂首挺立,馬尾揮灑上揚,口微張,目光銳利且炯視前方,而馬背上的騎士為通體鎏金,威武的騎士腰部還有一柄佩劍,身著華麗服飾顯得格外光彩奪目。

四牛一騎士,毫無遮掩的表現出了墓主人身居廟堂位極人臣且極為富有的貴族形象。

華麗的服飾和佩劍,表示墓主人手握非常大的權利,而象徵財富的牛體格健碩且圍繞一個地位顯赫的人,說明墓主人生前地位非一般人所能相比的,很有可能是一位古滇國皇族成員,而四牛與鎏金騎士是一副盡顯古滇國上層貴族雍容華貴的歷史縮影。

鎏金騎士貯貝器

「虎牛搏鬥貯貝器」,器高42.8厘米,器蓋直徑20.5厘米,出土於雲南省晉寧石寨山,該器為一個束腰圓筒形貯貝器,筒腰兩側裝飾有對稱的虎型耳,兩虎作奮力向上攀爬狀,古樸的造型,絲毫掩飾不住萬獸之王的威武霸氣,虎首的細節刻畫的非常細緻,虎口微張耳後抿,腰腹略微下沉前肢略彎臀略翹後肢作蹬腿狀,獠牙依稀可見,虎足為三隻獸爪形足,虎尾均向左甩,盡顯猛虎威嚴。

器蓋正中間為一顆粗枝大樹,樹下兩隻健碩的牛圍繞著一隻猛虎逆時針旋轉奔跑,顯然是一副面對猛虎不願束手就擒而且欲彎腰側頭用犄角要與猛虎展開生死搏殺的情景,大有一種奮戰到底的架勢。

而猛虎的後肢顯然已被牛角刺穿,惱羞成怒的老虎作伏擊狀且側目張口咆哮並表示不甘示弱,虎首上揚耳後抿怒目而視,虎口猛長獠牙盡露顯然要作最後一搏。

威猛的虎嘯不小心驚嚇到了樹上的兩隻猴子,兩隻體格弱小的猴子因驚嚇而爬到樹枝頂端並驚恐的向下張望,樹枝上的兩隻鳥也因虎嘯而驚恐的作起飛狀。

雖然這幅場景只是貯貝器上的一種裝飾,但映入眼帘的卻是一場異常激烈的搏鬥場面。

象徵財富與勤勞的牛與威震八方的猛虎搏鬥,體現了滇民勤勞質樸的外表下同樣有著不畏兇險與困難的奮鬥精神。

虎牛搏鬥貯貝器


在古代交通極不發達的背景下,雲南作為南方絲綢之路的對外重要門戶和貨物集散地,區位優勢是尤為明顯的。

雲南本地不產貝,貯貝器中的貯藏的貝幣都是從沿海各國而來,可以明顯看到這種對外貿易很早就已經開始並形成了一定規模。

茶馬古道



古代南方段絲綢之路,一般是從四川成都地區出發,首先是進入的就是古滇國境內,然後就是以古滇國地區開始向外輻射,出雲南穿緬甸到達了印度、緬甸與巴基斯坦地區,再往西就可以沿路到中亞、西亞、北非地區甚至歐洲的亞平寧半島。

青銅藏寶箱作為一種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青銅器,不僅是古滇國權力地位與財富的象徵,同時也是古滇國區域與對外交往的歷史見證,更是南方絲路上的里程碑與活化石。



[①]張增祺:《滇國與滇文化》,[R],雲南美術出版社,第158頁,1997年。

[②] 雲南省博物館:《雲南晉寧石寨山第五次搶救性清理髮掘簡報》,[R],《雲南文物》,1996年。

[③] 雲南省博物館:《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發掘報告》,[R],《考古學報》,第1975(2)期。

[④] 昆明市文管會:《雲南呈貢天子廟滇墓》,[R],《考古學報》,第1985(4)期。

[⑤] 王巍:《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第46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

[⑥] 楊壽川:《雲南用貝作貨幣的起始時代》,1981年。

[⑦] 楊壽川:《雲南用貝作貨幣的起始時代》,1981年。

[⑧] 郭沫若:《中國青銅時代》,科學出版社,1965年。

[⑨] 張增祺:《滇國與滇文化》,[R],雲南美術出版社,第169頁,1997年。

[⑩] 李昆聲:《雲南藝術史》,71頁,雲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2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銅鑄滇魂:雲南滇國青銅文化展

7月20日,冒著高溫,我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了在這裡舉辦的《銅鑄滇魂——雲南滇國青銅文化展》。2015年春節期間,我曾經去過雲南,正好趕上雲南省博物館閉館,所以沒有看到那裡的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