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達智:出土文獻與先秦神話傳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1月14日,「先秦至隋唐出土資料研讀班」於中正大學雅堂舉辦第三次研讀活動。

活動召集人為中正大學歷史系郭靜雲教授,參與者有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石蘭梅教授、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復健科羅文星助理教授、中興大學歷史系游逸飛助理教授、彰化師範大學歷史所陳文豪副教授、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系江美英助理教授、中正大學歷史系李昭毅助理教授、成功大學歷史系江達智助理教授、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莊蕙芷助理教授等與各校學生。

上午場由石蘭梅教授主持,下午場則由江美英教授主持。

活動紀要如下:

江達智:出土文獻與先秦神話傳說──以后稷感生神話為中心兼論后稷遭棄之因

在先秦時期的許多感生神話中,最為特別的就是出生後三次遭棄的后稷神話。

而在經過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的交互比對,以及後世學者的考證之後,江達智老師認為后稷之母姜源應是經由祈子祭祀後,跟隨人們的足跡於祭祀場所中進行「野合」,最後順利受孕生下后稷。

至於后稷三次遭其母姜源丟棄的原因,歷代學者皆有多種猜想,如「無父而生說」、「盪腸正世說」、「無意有子說」、「農業起源說」、「產孕異常說」等二十餘種,而江達智老師根據常理與古時習俗來推斷,認為「產孕異常說」最有可能是姜源拋棄后稷之因。

由於各民俗因為生活困難、宗教等緣故而有一些「產育禁忌」,如有初生嬰孩觸犯到這些禁忌,被家人棄養或溺殺的例子並不少見。

后稷的出生應是觸犯到了禁忌中「產孕異常」類的「易生」,因為古籍中記載后稷出生時「不坼不副,無菑無害」,意即嬰兒出生時胞胎未破,生產極為順利。

雖然易生對產婦來說免了許多疼痛和危險,但古人卻也因此而有所忌諱,故而江達智老師認為「易生說」為姜源丟棄了后稷的原因。

教師討論:

石蘭梅老師總結了中國的歷史由於史學很早地發達、眾多民族的雜處、史書的流轉傳鈔等等,早期某些歷史因為一些因素而得以保留下來,所以這些史料已然不再單純,使用上須更加小心求證。

因此郭靜雲老師就對於后稷為周人始祖這點提出了疑問,因為從青銅器上的銘文來看,周人認為其最早的祖先為文、武王,而非后稷,所以可推測后稷為周人始祖此一概念是周代以後形成的。

對於「后稷」的出現,石老師提出另一種猜測,后稷既為農神,那麼「后稷」的形成可能會是周人為逐鹿中原、拉攏民心而編造出來的。

不過郭老師說明周人是以遠程商業貿易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族群,似乎沒有編造此一形象的必要。

石老師便進一步提出想法:「后稷」也有可能是周人在長時間經營以農業為主的中原後所採取的一種政治舉動。

至於後世為何形塑出「后稷」此一形象、為何特意將「后稷」的降生與被棄養神話化,以及為何將「后稷」定位成周人始祖等等動機和目的,眾老師一致認同現今囿於數據不足,無法窺探真相。

江達智老師也慨嘆,由於史料和出土文物的不足,研究上古史多半只能自圓其說,只要合理通達便可自成一說,是為上古史研究的一大缺點。

另外,針對朱育鑣學士生對於從后稷到文武的系譜建構的疑問,郭老師回應道,這些應是聚集了遠古時代一些英雄的傳說,並賦予其形象而成,「后稷」此一形象也可能是匯集了許多遠古英雄的傳說。

而人皆有父母,周人之所以認定其祖先為文武而非更早的先人,是因為周人自商朝開始便與商王室聯姻,此舉是為了與商王室做切割,以正其統治地位。

心得感想:

這次的研讀班使我收穫最大的是江達智老師選擇以古時的習俗(祈子祭祀、產孕禁忌)去解讀后稷感生神話,十分引人入勝。

這讓我想起許多學者,如錢穆先生等,所提倡的須以時人的眼光而非後人的價值觀去看待與解讀當時的歷史,否則無法窺探歷史的真正面貌。

雖然上古史的研究難免有自圓其說之疑慮,但是若非如此,憑著零碎的材料根本無法得到一完整的歷史,因此雖然中國上古史有此一大缺點,但我認為這也是其最吸引人之處。

之後各位老師的討論也讓我收穫頗豐,傳世文獻幾經傳抄修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樣貌了,因此在解讀這些文獻時,必須考慮到文獻可能受到哪些思想或政治因素所影響,最好能有出土文獻對照,否則可能就會落入這些形成已久的歷史陷阱當中。

文/李梅鳳(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歡迎參加「先秦至隋唐出土資料」研讀班

「先秦至隋唐出土資料研讀班」簡介 儘管歷史學的研究歷來以傳世文獻為主,然而隨著出土文獻與考古發掘的新發現,我們所能運用的一手史料日益增多,對於認識當時的歷史提供極大的幫助,甚至可以改變我們對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