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不同的考古觀念,考古學家提出四個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有考古愛好者調侃,認為「中國人熱衷考古,日本人重視科技」。

之所以產生這種觀念,是因為日本考古學家很少發掘古墓和文化遺址,反而喜歡研究中國歷史,參與發掘古墓文物。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日本人不發掘古墓,是因為「沒必要挖」和「不敢挖」,總結起來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日本文化發展脈絡不需要考古學證實。

中國歷經20多個王朝,存在56個民族,文化發展脈絡複雜。

我國考古學家至今沒有取得夏朝存在的關鍵證據,三皇五帝更是處在神話傳說的迷霧中。

因此,需要大量發掘古代文化遺址,以及古墓出土文物,累積考古證據。

而日本開展現代考古是從19世紀末開始,比中國早了30多年。

因身處島國比較封閉,文化脈絡清晰,又有中國史料參考,日本考古學界很快摸清了新石器時代以後的歷史。

這樣一來,就不需要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去採集文物證據。

第二個原因,日本文化雖然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但喪葬制度和中國完全不同。

中國人講究「視死如生」,在漢唐古墓中,經常出土大量珠寶、玉器、青銅器和瓷器等珍貴文物,考古研究價值極高。

而日本古代社會發展長期落後,古墓大部分是「薄葬」。

墓室中幾乎沒什麼像樣的隨葬品,更不會出土古籍和史料,因此沒有考古發掘的必要。

第三個原因,日本保存完好的大多是皇家陵墓,不允許考古發掘。

中國歷史上朝代眾多,前面一個王朝覆滅後,皇陵和貴族古墓就成為盜墓賊的目標,考古學家才有了「搶救性」發掘的機會。

而日本皇室千年一脈,從神武時代開始,日本皇室一直是同一個家族。

在這種情況下,皇室後裔怎麼能允許先祖陵墓被考古發掘呢?

第四個原因,40年前發生的一個考古事件,至今影響著日本考古學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由於日本經濟的騰飛,「文化強國」的觀念開始滋生。

當時日本考古界「捷報頻傳」,今天發現幾件猿人化石,明天發現一個舊石器文化遺址。

短短几年間,考古學家就將日本文明史推到了70萬年前。

這一時期,考古界出現了一位考古學泰斗——藤村教授,只要他出現在考古現場,必定有重大考古發現。

有人想要弄清楚原因,就偷偷拍下了他發掘文物的全過程。

誰知揭開的不是謎底,而是藤村教授將假文物埋入地下,冒充國寶的事實。

後來經過追查,日本5萬年以上的石器文物,大部分是贗品。

這一事件讓日本考古界的聲譽一落千丈,在國際學術界成為笑柄。

從此以後,日本考古便進入了一個低潮期,對相關考古發掘非常慎重,再也沒有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當然,日本還是熱衷於考古的,特別是對於中華文化。

100多年來,每逢中國有重大考古發現,必定少不了日本考古學家的身影。

例如民國時期的仰韶文化遺址,甘肅省的敦煌莫高窟、樓蘭古城,以及浙江良渚文化遺址……前幾年,日本特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考古隊訪問交流,在日本引發了夏朝考古的熱潮。

個人認為,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特點和歷史觀。

我們不能因為外國人不考古,就認為考古是落後的表現。

試想,如果中國不考古,夏朝和商朝之謎就無法解開。

一個連自身歷史都搞不清楚的國家,何談文化自信,何談文明古國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勿忘國恥,日本人在我國土瘋狂盜墓

末到民國三十四(1945年)宣布投降,日本人在中國境內的盜掘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日本人勢力範圍內、日占區的古墓古蹟,幾乎全讓日本人光顧了。日本人有大半身上流著中國人的血,這是大家公認的,但他們...

考古學:走向公眾 走出國門

2016年是中國考古學穩步發展的一年,考古發現層出不窮,重大發現錦上添花,科研成就碩果纍纍。在紮實的學科基礎上,中國考古服務於大眾,邁步走向世界。全國各地考古發掘近千項,不同時期的田野考古發現紛...

堅守之路——中國公眾考古走向何方?

格林.丹尼爾(英國考古學史專家)認為含義有二:①、人類歷史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②、人類史前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認為考古學的定義為:①、考古學研究所獲得的知識或繼續使用這種知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