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出土了17塊石板,30年後專家痛哭不止:是我們犯了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1982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們在甘肅省發現了一座古墓,裡面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有17塊帶有壁畫的石屏風,還有一些石棺床。

由於資料有限,考古學家們認為這是一座隋唐時期貴族的墳墓,諸如此類的古墓很多,專家們並沒有進行太多深入的研究。

但是沒想到在30多年後,本來被束之高閣的這些石屏風和石棺床,卻成了國寶級的文物,這一切都要從一個外來種族粟特人說起。

粟特人是中亞的一個民族,但是因為本民族人口不多,勢力比較弱小,一直受到周邊各個勢力的剝削壓迫,那些粟特人在夾縫中艱難的生存著。

在漢朝的時候,他們便開始向我國的新疆和甘肅等地遷徙,到了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展開,更多的粟特人沿著這條路來到了我國西北地區。

他們在這裡安家落戶,娶妻生子,死後墳墓也安葬在了中國內陸地區。

1982年施工隊在甘肅天水建造水利工程的時候,挖掘除了不少青磚,工頭覺得事情很蹊蹺,便立刻向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做了匯報。

考古專家們火速趕來,對這個墳墓做了保護性的挖掘,出土了不少珍貴的文物,其中比較顯眼的就是這17塊帶有壁畫的石屏風和巨大的石棺床。

但是由於手頭的資料有限,雖然經過了縝密的研究,專家們還是把這些文物歸類為了隋唐時期普通貴族出土的文物。

20多年之後,隨著其他各地粟特人墳墓的湧現,專家們綜合調查研究,才發現了這些古墓真正的主人原來是一個外來族群,而那些出土的文物都是國寶級的。

當年首批進行這批文物研究的考古專家們,對此痛哭流涕,覺得是因為自己學藝不精,才導致這些文物國寶被蒙塵了30多年。

文章是百家號作者根據歷史題材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雷同,純屬緣分。

若認為存在侵犯版權問題,請告知原創作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