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30餘年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取得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納西東巴古籍》《中國貝葉經全集》《彝族畢摩經注釋》3個100卷的成功出版,《紅河彝族文化遺產古籍典藏》20卷、《雲南少數民族古籍珍本集成》100卷編譯出版順利推進,雲南省持續30餘年的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工程取得重要成果。

據統計,全省各級投入此項文化工程的資金超過1億元。

據民族古籍研究專家普學旺介紹,雲南省少數民族文獻古籍總量達10萬餘冊(件),並有卷帙浩繁的民族口傳文獻遺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法律、歷史、宗教、軍事、文學、藝術、語言、文字、地理、天文、歷算、醫學等多學科領域,是雲南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基礎。

為搶救這些珍貴的、瀕於消失的文化遺產,雲南省採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成立專門機構,培養專業人才,不斷加大投入,使絕大多數民族文獻古籍獲得整理記載。

1981年9月《中共中央關於整理我國古籍的指示》下發以來,雲南省先後成立了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雲南省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少數民族研究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迪慶藏族自治州藏學研究院,大理、怒江、臨滄、文山、昭通等州(市)相繼成立少數民族研究所和古籍辦公室,寧蒗、石林、峨山等縣成立了相應機構,民族自治地方還成立了民族文化學會,為全省範圍的民族文獻古籍搶救保護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

各級研究機構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傳幫帶、院校攻讀等方式,培養了一批高層次專業人才,傣文、東巴文、彝文等文字專家迅速成長起來,收集、整理、翻譯、出版了數以千計的民族文獻古籍,成為民族文獻古籍搶救保護的中堅力量,目前全省古籍和口傳文獻遺產搶救保護工作專兼職人員已達300餘人。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目前已徵集彝文古籍600餘部,並投資1000多萬元出版了《彝族畢摩經注釋》100多卷,中外專家學者獲得資助撰寫出版學術專著和論文集近100部;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收集珍藏東巴經書2000餘冊,並投資數百萬元出版了《納西東巴古籍》100卷;西雙版納有關單位收藏貝葉經和傣族古籍5000餘冊,並完成《中國貝葉經全集》100部的出版,貝葉文化研究成果豐碩。

省古籍辦收藏民族古籍1200餘(件),近年來,該辦在完成《雲南少數民族古典史詩全集》《雲南少數民族繪畫經典集成》等文獻出版的同時,積極推進《雲南少數民族古籍珍本集成》及《漢族題材·雲南少數民族古籍譯註》10卷本出版,目前前者已完成40卷。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省已出版民族古籍和口傳文獻、研究專著、論文集近千部,已成洋洋大觀之勢,讓世界矚目。

國內外各種研究團體、專家絡繹不絕來滇研究民族文化,每年都有一批成果公布於世,雲南已成為世界級的民族文化基因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構建研究平台 貴州彝學古籍研究成系統上檔次

一部部彝文古籍,連接成彝族源遠流長的文明史。8月1日,貴州省彝文古籍文獻研究基地掛牌儀式暨彝學服務國家戰略及地方需求研討會,在貴州民族大學舉行。這是繼我省去年被納入《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總體規劃...

滇川黔桂學者合力編纂《中華彝學文庫》

光明網楚雄7月20日電(記者張勇)7月17日,來自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和北京5省區市的70餘名專家學者聚集雲南省楚雄市,為大型彝族文化工程《中華彝學文庫》編纂出版建言獻策。 據悉,編纂《中華彝...

百名學者共同探求少數民族古籍之謎

光明網昆明7月20日電(記者張勇、任維東)近日,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在雲南省雲南民族大學召開,約百名專家學者共同探究和展示了各少數民族古代文字文獻的秘密和神奇魅力。 中國民族古文...

四川民族社捐贈《彝文典籍集成•四川卷》

本報訊 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彝文典籍集成·四川卷》(1-60輯)出版座談會暨贈書儀式近日在四川西昌舉行。《彝文典籍集成》是大型彝文古籍圖書,囊括了川滇黔三省彝文古籍的精華,收錄了大量散藏於民間...

雲南彝文古籍

【前言】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邊疆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回、水、滿等民族通用漢語和漢文外,其餘22個民族使用著26種語言,14 個民族使用者22種文字,是多語種多文種的「語...

雲南省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雲南網訊(記者 楊春萍)10月27日,雲南網從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做好西南民族古籍保護工作——西南民族古籍保護工作座談會」獲悉,自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以來,雲南省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