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盜墓史上曹操或許最冤枉,此人盜墓最鬼吹燈和無厘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淵淵
一
盜墓古來有之,中國和外國都有。
《莊子·雜篇·外物》寫到:「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接其鬢,壓其,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莊子這段文字繪聲繪色的描述了大儒教小儒盜墓偷死人口中珍珠的場景,「東方作矣,事之何若?」與天亮雞鳴不摸金一個意思,這是大儒讓小儒動作搞快點。
雖然莊子這段文字有譏諷儒家的意味,但是反映了盜墓這勾當歷史十分悠久,而且幹這事兒不分身份與階層。
司馬遷也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提到:「中山地薄人眾,猶有沙丘紂淫地餘民,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
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起則相隨椎剽,休則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為倡優。
」從這段話可看見中山國的男人們休息方式很特別,喜歡盜墓。
從側面反映了先秦時期民間的盜墓行為十分猖獗。
有葬必有盜,何況風光厚葬,歷史越悠久的文明古國,盜墓也越猖狂。
例如古埃及金字塔,除了圖坦卡門的墓,所有的法老墓基本都被盜了個一乾二淨。
還是《呂氏春秋·安死》一文說得好:「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無不亡之國者,是無不抇之墓也。
」中國曆朝歷代的帝王陵寢及歷史上有名之墓葬所受之被盜遭遇比起埃及金字塔來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發生在中國的系列知名大型盜墓事件皆非民間的吃瓜群眾所為,反而都是由有權有勢的上層人物或者當世梟雄所為。
這類盜墓行為的特點就是有計劃、有組織、無原則、無底線。
其中鼎鼎大名的盜墓首領有項羽、董卓、曹操、溫韜、孫殿英。
雖然黃巢為了盜乾陵發動了四十萬軍隊挖了半座山,但鑒於黃巢同志最後連墓道門都沒有找到,所以就不能把他列為上述盜墓首領之列了。
二
關於項羽挖掘秦墓、董卓洗劫漢朝皇家陵墓和公卿墳冢、溫韜盜挖唐朝十七個皇帝陵寢的事情,正史與野史都有記載,所以基本屬實。
而孫殿英盜掘慈禧與乾隆的陵寢就發生在近代,鐵證如山,更不容置疑。
唯獨說曹操是盜墓首領,歷史證據略有不足,感覺曹操或許有點受冤枉。
曹操是盜墓賊的說法來自哪裡?來自《昭明文選》中的《為袁紹檄豫州文》。
此文由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執筆,檄文寫到:「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
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
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此段檄文指責曹操挖掘梁孝王陵寢,而且是曹操親自帶人動手。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是曹操還專門還設置了
「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兩個職業盜墓官職,因此曹操大軍所過之處沒有墳墓不被挖掘的。
陳琳的一紙檄文,從此給曹操扣上了盜墓賊的屎帽子,羅貫中後來寫《三國演義》抄錄了此文,《三國演義》的民間傳播更是讓曹操「黃泥巴掉褲襠頭,不是屎也是屎」了。
因此後世的很多盜墓賊奉了曹操為職業盜墓的祖師爺。
天下霸唱的《鬼吹燈》一書更是對吃瓜群眾普及了「摸金校尉」一詞。
《昭明文選·為袁紹檄豫州文》一文雖可以給曹操扣屎帽子,但是很難給曹操扣鐵帽子。
因為《昭明文選》只是一本詩集而不是一本史書。
如果僅憑一篇文學作品就給曹操戴帽子是不是過於草率和敷衍?再反觀各正史,沒有任何一本正史記載了曹操盜墓。
比如陳壽的《三國志》,這本史書離曹操的時代最近。
因為陳壽二十歲時,距曹操的死也不過三十三年。
因此陳壽撰寫《三國志》時應該不會不知道陳琳的這篇檄文,但《三國志》中並沒有收錄陳琳的這篇檄文。
可見陳壽對陳琳的這篇檄文內容有質疑,認為史料價值不大。
大文學評論家劉勰也在《文心雕龍·檄移》一文中寫到:「發丘摸金,誣過其虐」,意思就是劉勰認為陳琳檄文中關於曹操盜墓及設置「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是對曹操人身的誣衊。
其實我們用正常的思維也能得出曹操有可能被冤枉的結論:(一)陳琳為袁紹做事,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對袁紹的敵人曹操進行謾罵與詆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二)曹操不僅是一位軍事家,更是一名政治家。
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想占據國家政治與社會道德的制高點,想收攏天下民心,會去挖掘漢朝皇家陵墓和公卿墳冢嗎?甚至像陳琳所說,曹操大軍所過之處,無墓不挖,無骸不露嗎?我們不能把曹操的政治水平和董卓的水平划上等號,哪怕是略等於。
雖然我們不能把盜墓賊的帽子扣在曹操身上,但也不能說曹操的軍隊就完全沒有盜墓行為。
我們只能說曹操應該不會主張自己的將領與軍隊進行盜墓,自己更不會去親自帶人去盜墓。
但是亂世之中,很難保證下面的兵哥哥們自己不亂來。
比如唐朝時期的郭子儀,他就承認自己統領軍隊作戰時,軍隊中就多有盜墓的行為,而且連郭子儀自己父親的墓也被別人盜了。
難道你說郭子儀就是盜墓的組織者與倡導者?所以,歷史中這些大名鼎鼎的盜墓首領中,曹操或許是最冤枉的。
三
自古以來盜墓掘墳不外乎兩件事情:一是報仇,二是圖財。
報仇者,伍子胥鞭屍楚平王是也;圖財者,董卓、溫韜、孫殿英是也。
但在中國盜墓史上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盜墓即不為報仇也不完全是為了圖財,而是為了圖刺激好玩,搞搞新意思,這是我見過的最無厘頭的盜墓原因。
這個無厘頭的盜墓者就是西漢的廣川王劉去。
這個劉去是西漢的一個諸侯王,是漢景帝的曾孫,他的封地大概在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帶。
其實正式中並未記載劉去盜墓,只是《西京雜記》中對劉去盜墓有詳細記載。
不過畢竟《西京雜記》乃是一本歷史筆記集,作者也不詳,有人說是漢代的劉歆,也有人說是東晉的葛洪。
所以《西京雜記》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與歷史地位,但權威性不如正史。
即使《西京雜記》存在史料的瑕疵,但關於劉去盜墓之事我卻很篤定的相信。
原因有兩個:第一,劉去是個變態,他到底有多變態,大家有興趣自己去閱讀《漢書·景十三王傳》。
本文主要討論的是盜墓,所以關於劉去的變態我在這裡就不發揮了。
一個變態的人為圖刺激好玩去滿足自己的變態心理,干盜墓的事情是很符合邏輯的。
第二,根據《西京雜記》記載的劉去盜墓情節,如不是真正身臨其境去干過的人,很難編撰出這些內容。
恰好作者在文中已經說明,他之所以能獲知這些詳細內容,因為是好朋友的祖父曾在劉去手下做過中尉。
《史記》與《漢書》沒有進行記載,必有其當朝的政治原因,所以我更相信《西京雜記》的史料。
話說《西京雜記》的記載,劉去把自己封國內的所有古墓都挖掘了一遍。
比如有魏襄王冢、魏王子且渠冢、袁盎冢、晉靈公冢、幽公冢、欒書冢。
通過《西京雜記》對劉去盜墓的詳細描述,我看到了最真實最歷史的「鬼吹燈」。
劉去盜墓,給我們留下了三篇「盜墓筆記」:(一)帝王陵寢很難挖且確實暗藏殺機。
劉去挖掘襄王墓時,發現襄王墓上面全是用鐵水灌注,他們開鑿了三天才打開墓穴。
墓穴打開之時,裡面冒出了濃得象霧一樣又苦又辣的黃色氣體。
這個黃色氣體對人的眼睛和鼻子進行強烈的刺激,使人無法進入。
劉去不得以只好暫時用兵把守,等了七天黃色氣體才出盡。
(二)中國先秦防腐技術高超。
劉去挖掘且渠冢、晉靈公冢與幽公冢時,都發現裡面的屍體不腐爛。
特別是且渠冢石床上有兩具屍體,一男一女,全都二十來歲。
兩具屍體頭朝東裸身躺臥,既沒有蓋被也沒有穿衣服。
他們皮膚的顏色象活人一樣,鬢髮、牙齒和手指也看不出同活人有什麼差異。
這個場景嚇得劉去屁滾尿流地滾出墓穴,然後象最初沒挖掘時的樣子對墓穴進行了掩蓋,套用《鬼吹燈》一書中的話就是劉去害怕「兩個粽子屍變」。
(三)墓地發生靈異事件。
劉去在盜掘欒書墓時,發現墓穴中有一隻白色的狐狸。
這隻白狐狸看見有人來就跑了。
劉去的隨從們追趕著去刺白狐狸,但是沒能成功,只是把它的左腳刺傷了。
當天晚上,劉去就夢見一個男子,鬢髮眉毛都是白的,走進來對他說,「為什麼刺傷我的腳。
」並用手杖敲打他的左腳,廣川王睡醒後,腳腫痛生瘡,一直到死也沒有痊癒。
一個封閉的地下墓室,沒有食物且氧氣不夠,為什麼會出現白狐狸?劉去刺傷白狐狸後即做怪夢還落得一個終生痼疾,你說靈異不靈異。
四
盜墓乃是損陰德之事,項羽、董卓、溫韜、孫殿英與劉去最終都沒落得好下場,你見過因果報應饒過了誰?不過反思厚葬之習俗也確實存在問題,《周易·繫辭》裡面就說過:「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易曰:負且乘。
致寇至,盜之招也。
」因此孔子、墨子反對厚葬,《呂氏春秋》的思想也發反對厚葬,見過漢末猖獗盜墓現象的曹操特別叮囑後人一定要對自己薄葬。
其實話說轉來,尋龍分金,點穴覓地,風光厚葬又有什麼意義?皇帝陵寢的風水是最好的,皇帝很少是不厚葬的,但是沒有哪一個朝代能夠千秋萬代!也很少有帝王陵寢能夠完好無損!所以還是《呂氏春秋》的那句話說得好:「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無不亡之國者,是無不抇之墓也。
」
「淵淵讀史記」頭條號:「讀的是《史記》,品的是人生」。
更多有意思的文章請關注「淵海雜談」原創微信公眾號。
盜墓始祖另有其人?曹操設摸金校尉是欲加之罪
中國封建社會主張厚葬,尤其是皇家貴族,厚葬能彰顯死者生前的身份。中國的地下埋藏著很多財富,由此產生了一個生生不息的職業——盜墓者。盜墓者別稱摸金校尉,野史記載是漢末梟雄曹操專為盜墓設立的官職,曹...
史料記載最大的盜墓賊:10個孫殿英也比不上他,盜了所有唐帝陵!
說起歷史上的盜墓賊,我們必然會想起孫殿英,這人厲害了,做過總司令、軍長,但最知名的身份是「東陵大盜」,慈禧陵寢中的寶貝都被他盜走了,逍遙法外20多年。
古今「盜墓專家」大比拼!曹操只排第三,孫殿英出人意料!
自漢代以來,厚葬之風盛行,因而,漢後至今,盜墓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舉足輕重的影響。雖然在道義上和法律上各朝都是明令禁止,但這依然阻擋不了盜墓賊們的腳步,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十位盜墓明...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瘋狂的盜墓賊
溫韜,原名李彥韜,五代時梁國人。溫韜祖籍京北華原(今陝西耀縣),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節度使,鎮轄關中地區。溫韜在長安做了七年行政長官,在其任期,趁著戰亂,盜盡關中地區幾乎所有唐朝皇陵,溫韜盜...
盜墓始祖另有其人?曹操設摸金校尉是欲加之罪
中國封建社會主張厚葬,尤其是皇家貴族,厚葬能彰顯死者生前的身份。中國的地下埋藏著很多財富,由此產生了一個生生不息的職業——盜墓者。盜墓者別稱摸金校尉,野史記載是漢末梟雄曹操專為盜墓設立的官職,曹...
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合葬墓,難倒盜墓賊的乾陵,為何歷經盜墓賊三次光顧依然挺立
中國古代歷來奉行厚葬,王侯將相概莫如此。他們相信人死後來到陰間可以享受和人間同樣的奢華,所以他們「視死如生」希望把人間所有美好的東西帶到地下,因此古人的墳墓通常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超乎尋常。歷史上...
漢獻帝時期,為何死人能復生,這要歸功於董卓和曹操
《後漢書孝獻帝紀》里有這樣兩處記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長沙有人死經月復活」,「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武陵女子死十四日復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記載,也許作者只是為了表達當時社會亂象叢...
歷史上6大盜墓賊,孫殿英最為粗魯,王紹義最有毅力
縱觀歷史,盜墓者多如牛毛,我們對盜墓者看法都是不認同,認為盜墓傷天害理,歷代對盜墓者懲罰都極為嚴厲,但是,面對價值驚人的陪葬品,還是忍不住鋌而走險。1、王紹義最有毅力的盜墓者
摸金校尉竟是曹操設立,養兵盜墓堪稱一絕!
有考古資料表明在新石器時就已經出現有目地的破壞墓葬的行為了,春秋戰國時期,厚葬之風興起,到漢末三國時期盜墓就十分猖獗了。自古以來,盜墓可以分為兩大派別,即民盜和官盜。
曹操為什麼提倡薄葬,死後又有七十二疑冢之說
自從盜墓小說《鬼吹燈》火了以後,「摸金校尉」也成了盜墓者的代稱。其實,盜墓歷史悠久,並非所有盜墓者都能稱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是東漢末年曹操為籌集軍餉特設的軍職。漢末連年...
史上真正的官盜:大張旗鼓,毫無畏懼!
盜墓之風自古盛行,漢墓「十墓九空」就體現著盜墓賊的猖獗,眾多的盜墓賊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民盜、一是官盜,前面咱們說過了民盜的一方面內容,其一大特點就是偷偷摸摸;這次說官盜,這可與民盜大為不同,...
曹操被盜墓者尊為祖師,他究竟盜過誰的墓?
在中國歷史上,歷來不缺盜墓的話題,小到民間盜墓賊,大到帝王將相都有干過這種有損陰德的事。盜墓的小毛賊多得數不清了,近代比較聞名的掘墓大盜,非民國時期的軍閥孫殿英莫屬。他動用大軍,以軍事演習做掩護...
曹操手下最神秘的部隊,挖了一個王侯墓,養活幾十萬大軍
熟讀三國歷史,我們有一個奇怪的發現,那就是曹操在爭霸初期,因為勢力範圍少小,底盤少,而長時間的軍閥混戰,讓曹操大軍損失慘重,招募新兵又要糧餉。曹操為解決大軍的糧餉問題,成立一支神秘的部隊,並且設...
給自己建造墓地最多的人,千年來都想挖,但挖出來個個都是假的
熟悉小說《盜墓筆記》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在小說所架構的空間裡,存在一類自稱為「摸金校尉」的盜墓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摸金校尉在歷史上的確是存在過的,這一名稱最早來自與東漢末年曹操所創建的專職的...
「賊星」溫韜:盜掘唐朝皇陵17座,在乾陵遇到神秘怪事才罷手
說起盜墓,我們都會立刻想起大名鼎鼎的孫殿英,都覺得此人是盜墓賊中第一人,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早在五代十國期間,中國就有一個名氣更大的盜墓賊,此人被稱為「賊星」。
揭秘歷史上著名的3大盜墓賊,曹操只能拍第2,第1讓人感到泄憤!
我國歷史上素來就有人死後陪葬的習俗,特別是歷代帝王,他們的豐厚陪葬品可以說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因此,歷史上常常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鋌而走險去通過盜墓來讓自己達到暴富的目的。當然除去錢財還有很多...
曹操發明摸金校尉,他部下死後為防盜墓用了一妙招,還真奏效了
在古人眼裡,死亡並非生命的終點,而是另一個世界的開始。所以但凡生前有點財富的,都會在死後帶走儘可能多的陪葬品,以便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樂。從漢朝開始,厚葬風越來越濃。比如前段時間發掘的海昏侯劉賀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