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為何單單定陵被打開:棺槨消失屍骨無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一項考古計劃曾試圖解開十三陵所有秘密,最早提出該計劃的,是當時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還有郭沫若。
這是中國第一份由歷史學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計劃。
但十三陵最終只有一座陵墓的地宮被成功打開,這就是至今中國惟一被考古學家打開的皇陵——定陵。
掘一年方才找到墓葬入口 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行動於1956年春開始。
在挖掘計劃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長陵是首選目標。
然而,對長陵的調查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
最終,考古隊決定另找一個陵墓試掘。
經多方調查,定陵進入考古隊的視野。
網絡配圖
1956年5月,試掘正式開始。
考古隊在定陵寶城一處城磚脫落的位置挖開第一條探溝。
探溝剛挖到1米多深,就在寶城內側的牆壁上發現一塊砌在牆裡的石條,擦去石條上的泥土,3個刻在石條上的字顯露出來:「隧道門」。
十幾天後,考古人員在城牆的下方發現一個券門,同時在探溝的兩側發現兩道磚牆,兩牆之間形成一個隧道,伸向寶城的深處,考古隊判斷這就是通向地宮的隧道。
為減輕挖掘工作量,考古隊沒有繼續第一條探溝的挖掘,而是在第一條探溝的延長線上挖開第二條探溝。
但一個多月過去了,第二條探溝一直沒有新的發現,在第一條探溝中曾經出現的隧道磚牆也奇怪地消失了。
進入9月,挖掘工作才出現新的轉機。
一天,在第二條探溝的深處,一個挖掘工意外發現一塊帶有刻字的小石碑,上面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明朝人把地宮的墓牆稱為「金剛牆」,這塊石碑明確提示了地宮的具體位置。
考古隊在通向寶頂中心的方向開挖了第三條探溝。
到第二年5月,考古隊穿透厚厚的土層,找到了墳墓的外牆——金剛牆。
在金剛牆上,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梯形開口。
它應該就是萬曆皇帝入葬時的入口。
網絡配圖
萬曆「變」窮凶極惡「大地主」定陵發掘於1956年5月破土動工,到1958年7月底,清理工作基本結束。
據說當時定陵被打開的時候,全部人都驚呆了,金碧輝煌,到處都是寶物,讓人應接不暇。
可是在短短的20分鐘之後,這些寶物卻全都變黑了。
原來,掘墓的人缺少缺少專業知識,導致這些寶物在接觸空氣後沒有得到保護,結果全部被氧化,十分可惜。
9月,明萬曆帝後的殉葬品走出地下宮殿,登上故宮神武門城樓,向民眾展出。
展覽後,定陵博物館籌建人員加速了修補、保護、複製殉葬器物的步伐。
首先要修補、複製的自然是三具屍骨。
三具頭骨被送往中科院古人類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修補。
同時,找了兩位從事雕塑的老師,做萬曆帝後的模型。
十三陵為什麼只挖了這位皇帝的墓穴?其他的十二陵呢?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許多考古學家就想對十三陵進行挖掘,為了挖掘十三陵,眾多的考古學家在一起制定了一份計劃,在這份計劃當中,人們最先選定的目標是長陵,長陵在十三陵當中的規模最大,而且保存形狀也...
唯一被考古挖掘的皇帝陵墓---定陵
明十三陵,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陵又自成一個獨立的陵區,陵墓規格大同小異。每座陵墓分別建於一座山前。陵與陵之間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
考古學家挖掘定陵,怪事不斷,進去發現大量奇珍異寶
在明朝的200多年歷史中,先後有13位皇帝,這些皇帝死後都葬在了北京北部的山谷中,他們生前為自己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20世紀50年代,一些考古計劃曾試圖解開十三陵的秘密,考古學家經過長時...
定陵悲劇帶給我們的教訓,沒事別去打皇陵的主意
定陵,位於北京大峪山東麓,是明十三陵之一,這裡安葬著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及其皇后,因萬曆皇帝在位長達48年之久,而定陵開工日期則在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可以說這是整個明朝修建周期最長最費...
最詭異的陵墓,幾百年後終於被挖掘,可是怪事接連不斷!
最詭異的陵墓,幾百年後終於被挖掘,可是怪事接連不斷!歷代君王生前都為自己打造一個輝煌的陵墓,而且一個比一個厲害,奢華程度真是讓人難以想像。一個秦始皇陵就讓人頭痛不已,更多類似宏偉的皇陵比比皆是,...
考古隊挖皇帝墓,石頭上出現3個字,郭沫若興奮起來:找到地宮了
導讀:明神宗朱翊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系子孫,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10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長,就有足夠的時間設計、修建陵墓。根據史料記載,萬曆皇帝在他2...
中國有一座帝陵,險些被考古挖掘,因找不到地宮入口而逃過一劫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年號永樂,因此後人稱他為永樂皇帝、永樂帝等。他早年受封為燕王,曾多次率軍北征,戰功赫赫,在北方軍隊里有著很高的影響。他同時在歷史上享有盛譽,文武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