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挖皇帝墓,石頭上出現3個字,郭沫若興奮起來:找到地宮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明神宗朱翊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系子孫,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10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在位時間長,就有足夠的時間設計、修建陵墓。

根據史料記載,萬曆皇帝在他22歲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墓。

定陵在修建的過程中,曾經出過嚴重的風水問題,建陵計劃一度擱淺。

原來在定陵的地宮開挖之後,工人在棺床的位置挖出了一塊巨大的條石,這在古代的風水學中是最大的忌諱,在修建陵墓地宮時挖出水脈或是挖出石頭,都是一種不吉利的表示。

事情發生之後,朝廷震驚,大臣們就此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應該另選寶地修建陵墓,一派則認為只要把石頭挖走就可以。

面對兩派的激烈爭吵,最終萬曆決定繼續在大峪山修建陵墓,原因很簡單,整座天壽山都是成祖皇帝挑選的風水寶地,他安葬在哪裡都是可以的。

也許大峪山真的不是一塊「風水寶地」,因為萬曆之後的明朝皇帝都是短命鬼,尤其是他的兒子只當了28天的皇帝就突然死去。

20多年後,明朝也被推翻;300年後,定陵成為中國第一座主動發掘的皇帝陵墓,這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1955年,考古隊為了研究明朝皇陵的修建歷史,決定在十三陵中挑選出一座陵墓挖掘,開始考古隊選中的是明成祖的長陵,不過在勘探過後,考古隊發現長陵年代久遠,規模龐大,當時在各方面的技術上都沒有把握。

最終,發掘的目標由長陵變成了定陵……

在發掘定陵之前,考古隊在定陵的寶頂周圍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探,希望能夠找到地宮入口墓道,可經過幾個月的勘探和試掘,考古隊一無所獲,就在大家想要放棄的時候,一位考古隊員小解時,無意中有了重大的發現。

這位考古隊員在寶城的城牆拐角處,發現了幾塊鬆動的牆磚,挖出來之後在牆後面出現了很深的一個空間。

憑著職業的敏感度,他立刻將情況上報給了考古隊,經過現場勘察之後,大家認定此處很可能就是墓道的入口,因為後期填土發生塌陷,才會出現牆磚鬆動的現象。

1956年,考古隊正式在此處挖掘定陵地宮,為了加快工期,考古隊還在周圍村子雇了30位農民幫助挖掘。

在向下挖了兩米多深的時候,一位農民挖出了一塊不起眼的小石條,擦去浮土之後,上面好像有文字,他就將石條交給了考古隊員。

經過考古隊員的仔細查看、辨認,最終確定上面寫的是「隧道門」三個字,這三個字雕刻得很是粗淺、隨意,顯然是當時的工匠們為了施工需要而做的標記。

「隧道門」石條發現時,正好趕上郭沫若到現場視察,當他見到這塊小石條後,興奮的大笑起來,說到:「這個路子是走對了,終於找到地宮的入口了。

確認發掘的地點、方向正確之後,考古隊幹勁十足,很快就清理出墓道和金剛牆,並且順利進入地宮。

定陵地宮被發掘之後,出土的珍寶轟動了全國乃至世界,但是帝陵地宮發掘之後,很多文物由於技術條件並沒有保存下來,所以國家規定「今後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參考文獻:《明史》、《定陵考古發掘報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