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挖皇帝墓,石頭上出現3個字,郭沫若興奮起來:找到地宮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讀:明神宗朱翊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系子孫,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10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在位時間長,就有足夠的時間設計、修建陵墓。
根據史料記載,萬曆皇帝在他22歲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墓。
定陵在修建的過程中,曾經出過嚴重的風水問題,建陵計劃一度擱淺。
原來在定陵的地宮開挖之後,工人在棺床的位置挖出了一塊巨大的條石,這在古代的風水學中是最大的忌諱,在修建陵墓地宮時挖出水脈或是挖出石頭,都是一種不吉利的表示。
事情發生之後,朝廷震驚,大臣們就此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應該另選寶地修建陵墓,一派則認為只要把石頭挖走就可以。
面對兩派的激烈爭吵,最終萬曆決定繼續在大峪山修建陵墓,原因很簡單,整座天壽山都是成祖皇帝挑選的風水寶地,他安葬在哪裡都是可以的。
也許大峪山真的不是一塊「風水寶地」,因為萬曆之後的明朝皇帝都是短命鬼,尤其是他的兒子只當了28天的皇帝就突然死去。
20多年後,明朝也被推翻;300年後,定陵成為中國第一座主動發掘的皇帝陵墓,這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1955年,考古隊為了研究明朝皇陵的修建歷史,決定在十三陵中挑選出一座陵墓挖掘,開始考古隊選中的是明成祖的長陵,不過在勘探過後,考古隊發現長陵年代久遠,規模龐大,當時在各方面的技術上都沒有把握。
最終,發掘的目標由長陵變成了定陵……
在發掘定陵之前,考古隊在定陵的寶頂周圍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探,希望能夠找到地宮入口墓道,可經過幾個月的勘探和試掘,考古隊一無所獲,就在大家想要放棄的時候,一位考古隊員小解時,無意中有了重大的發現。
這位考古隊員在寶城的城牆拐角處,發現了幾塊鬆動的牆磚,挖出來之後在牆後面出現了很深的一個空間。
憑著職業的敏感度,他立刻將情況上報給了考古隊,經過現場勘察之後,大家認定此處很可能就是墓道的入口,因為後期填土發生塌陷,才會出現牆磚鬆動的現象。
1956年,考古隊正式在此處挖掘定陵地宮,為了加快工期,考古隊還在周圍村子雇了30位農民幫助挖掘。
在向下挖了兩米多深的時候,一位農民挖出了一塊不起眼的小石條,擦去浮土之後,上面好像有文字,他就將石條交給了考古隊員。
經過考古隊員的仔細查看、辨認,最終確定上面寫的是「隧道門」三個字,這三個字雕刻得很是粗淺、隨意,顯然是當時的工匠們為了施工需要而做的標記。
「隧道門」石條發現時,正好趕上郭沫若到現場視察,當他見到這塊小石條後,興奮的大笑起來,說到:「這個路子是走對了,終於找到地宮的入口了。
」
確認發掘的地點、方向正確之後,考古隊幹勁十足,很快就清理出墓道和金剛牆,並且順利進入地宮。
定陵地宮被發掘之後,出土的珍寶轟動了全國乃至世界,但是帝陵地宮發掘之後,很多文物由於技術條件並沒有保存下來,所以國家規定「今後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參考文獻:《明史》、《定陵考古發掘報告》
北京有座明代古墓,棺蓋打開後洗刷墓主百年污點,發掘者結局悽慘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在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奇特的古代陵墓,一些讀者對陵墓的發掘工作充滿好奇,並想知道在其過程中是否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與定陵有...
中國有一座帝陵,險些被考古挖掘,因找不到地宮入口而逃過一劫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年號永樂,因此後人稱他為永樂皇帝、永樂帝等。他早年受封為燕王,曾多次率軍北征,戰功赫赫,在北方軍隊里有著很高的影響。他同時在歷史上享有盛譽,文武雙全...
首座被挖掘考古的皇陵,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
北京的紫禁城始建於明朝皇帝朱棣時期,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一樣,朱棣在位時就修建了自己的陵寢,隨後明朝的十幾位皇帝都葬入了北京的北部山脈,人們稱為:明十三陵。
此帝陵發掘終獲批准,卻為何僅進行三天,就被緊急叫停!
在北京市昌平區,有個叫天壽山的地方,這裡龍盤虎踞,可以說是一片十足的風水寶地,因此,大明朝皇帝就看上了這裡,共計13位皇帝都埋葬在此,成為現如今眾人皆知的明十三陵。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
1958年,陝西農民炸開乾陵地宮,挖到17米慌忙退出,至今無人敢挖
導讀:地宮,作為棺槨的放置地點,是整座陵墓最核心的地方,也是防盜最為嚴密的地方。根據歷代史書記載,皇帝陵墓的地宮修建十分複雜,在皇帝下葬之後,會有專人負責封閉地宮大門,在門關閉的一剎那,門後的「...
明十三陵最豪華陵寢:考古人員挖了一年,才找見入口,屍體被焚毀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是最在乎自己身後事的,大多數皇帝都是一稱帝便開始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寢,所以古代帝王陵,大多數都是奢華無比,要說明十三陵中哪位皇帝的陵寢最豪華,非萬曆皇帝莫屬,這位皇帝生於明朝最...
20世紀令人痛心的考古發掘,郭沫若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郭沫若盜朱棣墓不成,便發掘這座皇陵,結果沒一件文物保存下來
古往今來,掘墓人挖掘古墓多是為了墓穴中寶物,當年孫殿英從慈禧的陵墓中可是撈到了不少寶物。近些年來,關於古墓的發掘都是以搶救性為主。但在建國初期,掘墓多是為了考古,其中最出名的人物莫過於的郭沫若。
郭沫若提議繼續挖掘秦始皇陵,上級及時遏制,別再動帝王陵!
明定陵建於1584~1590年,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陪葬的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如今,它最出名的一個身份就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